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晖 《中华武术》2020,(3):37-37
一个高质量的中学体育课堂,体能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要得到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当然,这一切实现的前提条件,则是解读教材,完成对体能练习内容的巧妙构建。一、"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策略"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顾名思义是以教材当中的体能训练强度整体安排为核心,做好体能训练强度的合理优化。如教材当中涉及到的体能内容强度大,则体能练习的安排要保证低负荷,反之亦然。对于中学生而言,一旦在体育教学中超出训练负荷,则会产生疲劳感,对中学体育课堂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2.
<正>一、根据主要教材,选择补偿性体能练习内容补偿性体能练习作为直指学生体能发展的辅助性教学内容,其内容选择的先决条件是主要教材教学所能达成的学生体能发展量度。然而,如果教师忽视了对主教材负荷特征和技术特性的综合考虑,那么这样的补偿性体能练习将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3.
<正>一、采用"课课练",依据主教材合理搭配身体素质"课课练"在内容选择和设置时,应坚持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主教材确定搭配的体能项目练习内容如果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耐久跑,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相对较大,而且多集中在下肢部位,在考虑搭配身体素质时,不妨增加一些腰腹部的力量练习,或者是拉伸性的柔韧素质的练习。如果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篮球的定点投篮,其运动强度相对集中在上肢部位,那么搭配的身体素质适宜进行一些腰腹部的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内容选择有依据1.依据教材特点:体育教学内容有跑、跳、投、体操、球类等等。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运动负荷大小不一。有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本身运动负荷就比较大,如跑、跳等内容,学生在练习完后需要恢复的过程,那么一般就不需要再设计体能练习。有的内容运动负荷则较低,如小学体操类的教学内容,不管是单个动作还是组合动作,运动负荷都相对较低,可以安排一些体能练习。比如,每次前滚翻动作结束后,用单脚跳、双脚跳、弓箭步、爬行等方式返回。在  相似文献   

5.
<正>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技能教学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学生练习密度低、运动负荷小的情况,影响学生体能的发展,如何在技能教学中强化学生体能,笔者结合案例谈几点见解。一、内容保障—上下衔接案例:教师A在篮球运球课上,在学生掌握技术后,安排了"耐久跑"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掌握高低运球技术后,把篮球回收入筐,让学生沿着球场上的"线"进行8~10分钟的定时跑。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18,(4):6-7
体能练习是2017版高中新课标的必修必学内容,提到"体能练习"并不陌生,一直是体育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观摩了很多公开课、优质课,发现以往的"体能练习"时间安排不足、负荷强度不够、内容选择与安排针对性不强。文章将从体能练习的时间安排负荷强度、内容选择与设计、负荷量、学生兴趣、计划以及场地器材相结合,提升"体能练习"的有效性,让体能练习正真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上。  相似文献   

7.
张大荣 《体育教学》2008,(8):124-125
一、指导思想 耐久跑是学校体育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从事耐久跑练习对改善学生的内脏器官功能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有很大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顽强、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但由于耐久跑练习时间较长,体能消耗大加上练习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害怕厌倦的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奔向2008”教学设计大大提高了耐久跑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3分钟25米往返跑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典型教材,它对于多班级和小场地耐久跑的课堂教学仍然具有较高选用价值。快速启动与急停、合理分配体能、合理控制速度等教学内容都可以借3分钟25米往返跑为载体得以实现。但由于运动过程中略显"漫长"的机械重复,加之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竞技化"评价方式,使得这一练习单调枯燥,教学效果较差。最近,笔者拜读了北京体育大学贾齐教授《sports教材化方法的研究——以  相似文献   

9.
<正>一、合理搭配内容是实现大密度适宜强度的基础1.补偿性搭配,实现适宜强度根据运动强度的高低合理选择搭配内容,实现适宜的运动强度。如,快速跑等跑类教材,运动强度较高,需要选择运动强度相对较低的内容进行搭配。又如,肩肘倒立等体操类教材,就算在大密度基础上练习,练习强度也不会太高,需要选择运动强度相对较高的内容进行搭配。总之,补偿性搭配的选择,要以大密度适宜  相似文献   

10.
<正>一、"技体"并重从本届的全国优秀展示课来看,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体能、技能并重,不管是球类课、体操课,还是体能特点强的田径课,所有教师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都融入了相当的体能成分。如,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各项技术时,巧妙地将行进间运球和小场地的往返跑、追逐跑等体能练习结合起来,巩固、完善学生行进间运球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体育单元教学中实施体能随堂练的练习内容、练习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教材单元的辅助体能练习内容的排列与组合,找出了体能随堂练的内容设计方法与练习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对比试验发现,实验班的学生运动技能及体能均胜出对照班。由此笔者也总结出了在不同教材单元中进行体能随堂练的途径与方式:分析主教材的优缺点——设计辅助体能练习内容——对体能练习内容进行排列与组合——设计体能练习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课堂教学"勤练"三策略1.趣味性练习促"勤练"增添练习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提高体能。如,长跑等内容单一、枯燥的练习项目,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围着操场跑圈,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厌烦和懈怠,若在长跑过程中增添一些趣味,如追逐跑、设置"长征"路线的情境跑,则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长跑的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体育"课课练"作为体能练习的代名词,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体育课堂以来,经历了兴盛、淡出、回归以及重塑的过程。在2017年7月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以下简称:全国七展)中,将《田径:快速跑及体能练习》《体操:分腿腾越及体能练习》作为初中学段的指定课内容(采取同一年级、同一教学内容),并在现场进行同课异构的展示,足见其在当前体育教育背景下受重视程度之高。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界定  相似文献   

14.
一、"补偿性体能"在高中选项教学中的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1.高中选项教学中体能发展的内容高中选项教学中体能发展的内容包括专项体能和一般体能。专项体能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和专项本身的技术动作在特点上相似的练习,以及提高专项运动时所需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而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的专项体能只要抓住1~2项身体外显的核心指标即可,如,高中  相似文献   

15.
<正>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很大的锻炼价值。但是,由于练习持续的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加上教师教法简单,练习方式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害怕与厌倦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严重地影响着耐久跑的教学效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游戏活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选择和运用游戏,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游戏选材要合理 选择游戏应注意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情况出发。准备部分选择的游戏要考虑“集中注意力”和“学生热身”两方面的要求,又要考虑基本教材的性质与技术结构。如基本教材是站立式起跑与弯道跑,就可选择跑双圈换位的游戏。这样既有助于掌握站立式起跑技术,又有助于体会弯道跑技术,缓解练习疲劳,使学生保持良好体能状态掌握技术。 二、游戏的组织教法要科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设计理念依据现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研究如何增加学生练习兴趣和质量,提高速度练习的趣味性、多样性与科学性,在提高学生体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速度训练既是体能训练的重点内容,也是身体训练的重要内容。由于速度是体育运动中重要的强度指标之一,所以速度训练对于学生掌握体育专业技能、发展体能及保持运动状态起着重要作用。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一、学生学法 学生在学习辅助练习内容时,主动观察教师跑的演示和教学挂图后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其中几项自己能够完成的练习进行学习锻炼。在快速跑主要教学内容中所设置的练习方法,针对性地掌握和提高快速跑技术。首先,让学生以自主、探讨、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为单位自行讨论和摆设小步跑间隔中根据自身需要调整练习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增强离不开大密度的练习和适宜强度的锻炼,"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运能技能掌握和体能增强的问题。自该理论提出以来,部分地区开展了先行先试工作。  相似文献   

20.
耐久跑是初中体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练习耐久跑,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顽强、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但由于耐久跑项目的持续时间长、体能消耗大,考核标准单一,令大多数学生产生害怕和厌倦的心理,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本文从“情感参与”的视角着手,多方面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情感参与”的运用,更加合理地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等,有效调动学生在耐久跑练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