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养成教育,这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做法。但以往学校抓养成教育只是对学生而言,所以有一定的片面性。学校养成教育首先要从教师抓起,让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用教师自己的模范行为再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并且持之以恒,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教育累积,才能收到效果。一、养成教育的对象及内容学校养成教育对象应该包括学校全体师、生。首先从教师抓起,把对教师的师德教育与养成教育统为一体,使表里合一、言行一致,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学生的养成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在教育中培养,在培养中教育;其次是引导,教师要靠自己高尚的人格魅…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专家斯霞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从小事抓起,狠抓习惯,常抓不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养成教育是学风、校风形成的关键。校园文化是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对教师、学生的熏陶,良好品质的养成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养戍教育在校园文化的行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使得学风浓,校风正。其次,养成教育有利于学校管理。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管理。再次,养成教育有利于学校、家长共同管理。播种一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让养成教育的影响扩大到家庭、社会,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会多重育人网络,从而达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管理的目的。最后,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想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我们必须加强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们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4.
张银根 《考试周刊》2008,(3):210-211
养成教育须从小抓起,须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抓起.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使学生得到熏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纠正不良习惯;充分利用社区、家庭教育资源,配合学校齐抓共管,形成制度,进一步为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实践活动是孩子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能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同时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须持之以恒,教师须首先率先垂范,更须从点滴的小处入手,才能更好地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其意义、原则和方法,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一、养成教育的意义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探索的习惯等等”, “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也强调过,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相似文献   

6.
<正>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德育要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可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无疑成了德育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从个人近年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中,感到学校养成  相似文献   

7.
人生是一本书,文明是第一页,养成是第一行。德育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其特点是从小事着眼,小处着手,从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学习态度抓起,达到矫正行为,塑造思想,养成良好品行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计算,勇于进取。而这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将终身受益。因此,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数学教学要从一年级就渗透养成教育,着重培养下述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读的习惯。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地有顺序地阅读数学课  相似文献   

9.
养成教育的四种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抓好养成教育,这不仅是出于当前学生实际出发的需要,而目是出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养成教育,从学生实际,从身边小事抓起,从各个方面来培养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教育应该从习惯的养成开始,本文主要从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广泛、浓厚的数学兴趣;以"严"治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阐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引发人们关注孩子的养成教育,使孩子们在中学阶段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使学习更加轻松。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专家斯霞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约教育。”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从小事抓起,狠抓习惯,常抓不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低年级儿童犹如小树苗,如果引导正确、及时,则效果事半功倍。"让每一棵小树茁壮成长"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上,力求通过精选培养内容与优化培养途径等方式,抓好学生在关键时期的习惯养成教育,培育有品质的学生。学校围绕习惯养成训练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教育。小学阶段是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影响人一生的关键时期。在多年的班级及学校管理实践中,我尝试将"激情法"巧妙地运用到养成教育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当然,对于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求其掌握过硬的科学知识以外,更应该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能促进学生学习以及智力的发展,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我注重从一点一滴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人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个性,个性决定命运。养成很多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无穷。从这个意义上说习惯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是不过分的。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走向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成功。而养成教育的课程化  相似文献   

16.
杨梅 《内蒙古教育》2014,(10):24-24
正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才有"好习惯决定人生"之说。幼儿对社会生活不熟悉,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加之幼儿随意性较大,在小班幼儿教学中,应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逐渐渗透行为习惯,取得家长的配合,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正反引导,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意识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分辨能力等较差,加之耐心不够,行为意识较差。而意识是决定习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开始,一点一滴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加强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8.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就要探讨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从英模身上寻找成功的轨迹,鼓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行为规范的落实抓起,从习惯养成抓起,通过各种活动,影响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促其人格升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车驰明 《学周刊C版》2019,(5):145-146
培养学生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学校在养成教育认知上、教师在养成教育行为上、家长在养成教育方法上等多方面存在着问题,学校应该借助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利用示范引领,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通过班级管理,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20.
杨桂林 《教书育人》2011,(28):28-29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校长,研究学生是每天的必修课。在对学校现代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中,笔者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一个好的机制,可以造就一批学生。习惯养成——从形式走向实质2010年,县教育局提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年"的号召,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助于培养学生习惯养成的措施,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