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淑珺 《家长》2022,(4):86-89
育人先育德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共识.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尝试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如邢台市...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教育的目标。要实现其教育目标,高校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作为"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同时建立"五位一体"内部工作机制和"家庭—学校—社区"联手共育的外部联动机制,方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德树人"。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要求,而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是把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来设计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对于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对于我们整个教育教学工作都至关重要。正确理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把握如下几点。第一,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立德树人与我们长期坚持的教书育人在根本含义上是高度一致的,但现阶段如此强调,是因为立德树人在新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与要求。当前,我们落实立  相似文献   

4.
构建科学完善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我校建构"七色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5.
郭淑珺 《家长》2022,(10):86-89
<正>育人先育德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共识。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尝试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如邢台市第十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编写校本教材”,广州市金影小学、永嘉县乌牛镇岭下小学、  相似文献   

6.
高锋  鲁兴树 《福建教育》2022,(30):18-21
<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有道德的人。要培养有道德的人,教育必须是道德的,学校必须是道德的。然而,在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常常会出现不道德现象,产生不道德问题。因此,要落实“立德树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提升学校教育自身的道德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于学校的文化传统,江苏省常州市河海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河海实验小学”)把建设一所有道德的学校作为学校整体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以立德树人为灵魂与使命。立德树人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落实,需要坚定人才培养的方向,深刻把握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分科性与综合性相统一、说教性与体验性相统一、独立性与系统性相统一等规律,以贯通育人、融合育人、整体育人、协同育人为着力点,推进学校教育实践创新,提升立德树人的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那么,新时代教育工作必须肩负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通过师生共同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应然选择。因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主要是由师生共同体完成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师生共同体必须肩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之为人教育目标的现实基础。美育不仅需要相应的课程建设,更需要将其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美育是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学校文化是其重要载体之一。美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办学品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潘虹 《辽宁高职学报》2013,(12):95-96,1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育部门,应当把“立德树人”当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当前教育的关键。要解决这一关键问题,首先要全面深刻理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其次要始终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再次是探索、创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德育课程体系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建设了"思政引领,培根铸魂"思想政治课程群,"育人育德,成人成才"学科德育渗透课程群,"播种梦想,成就未来"生涯规划课程群,"生命至上,守望成长"生命教育课程群,"守正创新,助推成长"实践体验课程群五大校本德育课程群,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大从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立德树人"的目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指针。要全面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其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师生双向的德育养成活动。要做人,先立德,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质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工业大学结合学校特色,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教师的立德,到学生的树人两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构建起"4+4工程",推动和深化学校人才培养和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母语的语文学科更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与学的主要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是空洞说教,也不是突兀冒出,需要寻找立德树人的支点,才能把立德树人融入语文教学中去。支点一:寻找课文文本中的"德",以德育德立德树人的"德",应该是"大德、公德、私德"之总称,与德智体美劳中"德"的含义相同,包括政治、道德、法律,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探讨了“立德树人”的涵义,指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归宿。“立德树人”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明确立师德须以“爱心和责任”为要,立学德须以“学会做人”为要,师德是学德的前提和条件。本文立足福州三中“立德树人践行幸福教育”的实践,总结出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核心、让教师的身教成为幸福教育的主渠道、开展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重视发挥班级的德育基础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凸显科技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途径,以实践“幸福教育”为主题,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党史是铸魂育人最好的教科书之一,要培养能扛鼎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学校应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党史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科学理性地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党史教育,做到"讲理"与"提气"有机统一,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构建"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整体效应,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相似文献   

18.
赵纪军 《学周刊C版》2020,(18):159-160
新时期在学校教育中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平等、沟通、宽容、耐心、换位、赏识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教学必先育人,"德"是皮,"教"是毛,皮之不毛,毛将焉附?在教育崇尚本真、回归生活的今天,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审美情趣。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受应试选拔机制的左右,思品课、班会、团队活动等德育课程虽然开设齐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中学教育中,"立德"是核心,"树人"是目标,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更要培养"人"。在农村县城推进"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应将"立德树人"意识贯彻落实到中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其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