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室内体育课是指在体育馆、室内走廊、阶梯教室、学校礼堂、教室等能遮风避雨的场所,展开体育教学活动的体育课。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笔者所在小学的室内体育课大部分都在教室里进行,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小学室内体育课的内容与方法都是以在教室上课为前提条件的,供大家研讨之用。一、小学室内体育课的类型与组织(一)室内课的类型1.以体育与健康知识为主的室内课。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课是指根据体育教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0,(3):46-47
<正>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室外不便开展的内容和由于天气原因无法在室外进行的项目,可以通过室内体育课进行补充。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外,还可以与室外体育课的内容进行关联互补。虽然目前不少学校拥有室内操场、多功能厅等可用于室内体育课的场地,不需仅局限于教室,但室内体育课在课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仍会受到一些局限。如何创设愉快、高效的课堂?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与现状因为天气、场地等诸多因素,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好室内体育课教学,尤其对利用教室的有限空间进行身体练习的体育实践课是一个新的认知与实践。室内体育课在我们实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说它是老问题,因为自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以来,在课程目标及内容的设置中,已经涵盖了体育科学锻炼知识、体育文化知识、卫生健  相似文献   

4.
<正>室内体育课,是体育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室外体育课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它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传授技能与方法,发展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重要的方式之一。一、龙城群英荟萃,开幕精彩纷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推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5.
贾俊 《中华武术》2014,(12):41-41
近年来,体育课程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已经成为学校课程的重点。室内课是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健康卫生知识,让学生懂得科学锻炼的道理。在体育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实际上给学生一种新鲜的刺激,让学生们的兴趣提起来。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一、室内体育课可选用的教学资源1.体育理论与健康知识:各地体育与健康教材不甚相同,但都有一定比例的体育理论知识、健康知识以及安全常识,这些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通过室外课的技能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室内从理论的角度对技能进行阐述,让学生懂得使用的原理和方法。如,某些技术动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教学内容丰富程度来讲,我们还要适当增加一些民族的、校本的、地方特色的、新兴的、季节性的教学内容。如,地方特色教材的历史和传承、防暑降温与游泳防溺的知识等。2.运动损伤与疾病预防处理:根据学生运动中经常发生和遇到的运动损伤,教会学生学会保护、预防和处理。让学生了解原因,提高预防和处理能力。同时,常见  相似文献   

7.
一、室内体育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有针对性   室内体育课应根据大、中、小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对体育知识不同兴趣来确定讲什么内容。譬如,对小学生室内体育课的内容可选择名人体育、室内体育游戏;对中学生室内体育课,可安排体育对青少年身体发展的影响、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以及预测男女身高等内容;对大学生的室内体育课,除上述内容外,还可选择健美操、运动损伤的防治、急救常识和介绍一些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趋势、裁判方法等内容。   二、选择室内体育课的内容时应考虑地区、季节的特点   在我国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一、室内体育课的基本界定1.室内体育课是在教室内按照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按照学段教学计划实施的教育行为,是以运动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实践性课程,有别于健康课、棋牌课(此内容未列入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体育理论课等,具有与室外体育课相同的教育功能。2.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是基于当前学校体育场馆不足、恶劣天气多发等因素而采取的策略,同时为体育课实施开  相似文献   

9.
许冬明 《体育教学》2011,31(3):30-30
体育课不仅是提高学生体质、学习基本技能和知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场所,更是贯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传授健康知识的课堂。中学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体育课中各个项目的特点,并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健康知识贯穿于课堂中。这里对体育课堂中常用的六种传授健康知识的方法做一一介绍,与大家共商讨。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学校体育课分为室内课程与室外课程2部分。以四年级为例:《体育与健康》一书中提到体育与健康知识基础知识占7%;基本身体活动占22%;体操类活动占21%;球类活动占21%;武术占12%;民族民间体育占5%;选用教材占6%;机动课程占6%。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发展体能练习是要结合课堂教学需要进行,这说明学校体育课是让学生以掌握运动技能,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是传授体育技能,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这一目标实施的过程中,体育课好比一列火车,承载着为这一目标任务完成而必须的各种要素。而某一节体育课就好比是其中的一节车厢,由于  相似文献   

12.
<正>研讨背景:一般意义上,体育室内课是为了教学需要而组织学生在室内完成的课堂教学,是室外体育课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室内体育课也是一线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本次对体育室内课的教学探讨,教师们各抒己见,希望能给更多的教师一些参考或启发,促进室内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研讨话题一:什么是体育室内课?体育室内课一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实施开展的?笔者认为体育室内课就是与文化课教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小学体育与健康室内课程的内容、形式和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小学体育教师普遍认同的室内体育课意义,阐述影响开展室内体育课的因素。为小学体育与健康室内课程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室内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室内课的内容,除适当安排一些室内游戏活动之外,我认为体育教师还应该很好利用室内课学生精力集中,便于管理的特点,结合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基本知识以及体育常识的传授。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与传授,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想上好室内体育课,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首先要求体育教师对当地的气候变  相似文献   

15.
汤寅 《精武》2012,(29):60-60,62
体育健康知识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和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技能。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体育健康知识内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运动习惯、突发事件、渗透时机、运动技能教学和课余体育文化生活入手的渗透方法,以期让学生掌握科学、健康、安全、文明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6.
<正>运动技能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一项重要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同时,运动技能教学是实现体育课程其他领域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室内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提高与强化室内体育课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室内体育教学的特点,明确室内体育教学的目标,创设室内体育教学的内容,灵活有效地运用室内体育教学的方法,采取符合室内体育教学特点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手段,对于有效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上足上满,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是体育室内课,它是由于天气不佳,无法在室外进行正常体育活动时,安排在室内的体育课(风雨课)。它与一般的室外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同,主要是以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和体育知识为主的理论课。本节课结合北京申奥成功,我选择了《奥运会》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奥运会、了解北京申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下雨、大风、雾霾等特殊天气情况,这时的体育课就会由室外转向室内。一般情况下,室内体育课就变成了自习课或体育赛事的录像欣赏课。这样显然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力量素质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基础,它对发展学生的身体能力,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室内体育课的时间,来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从而达到室外体育课的锻炼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正>一、设计思路(一)教学背景,萌生行动又逢下雨天,体育课的阵地不得不从操场转移到教室。当笔者走至教室门口,首先传入耳畔的是一阵阵叹息声、抱怨声、不满声……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学生们坐立难安的情绪,想要出操场奔跑、跳跃的期盼……然而天公不作美。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健康第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如何才能让学生也喜爱室内体育课?如何让室内体育课不仅有体育知识的学习,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