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是我们松藻矿务局的对外新闻报道工作“高产优质”的一年。全局147人在中央省市主要的“九报一刊”上发表各类新闻稿1200篇,夺得了重庆市煤炭系统的”重煤杯”新闻意赛(甲组)第一名。实现了(1995──1997年)的第二个“三连冠”。其中;各版头条115篇,在《人民日报》上搞5篇,《经济日报》上稿7篇、《工人日报》上稿72篇(各版头条25篇)、《中国青年报》上稿3篇,这在我局新闻报道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新闻业务研究成果有较大的突破。去年,在重庆煤炭系统首届新闻论文评选中.我局有8篇论文获奖。这标志着我局新闻报道工作已…  相似文献   

2.
杨进斗 《青年记者》2007,(14):51-51
党的报刊是党的思想宣传阵地,从本质上说是党用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社会的工具和手段,社会效益是党报党刊的题中要义。但面对日益激烈的报刊竞争、日益提高的国民素质,在管理上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步确立现代的报刊管理方式和思维,才能出好文章、出精品、出效益。  相似文献   

3.
对于年轻记者而言,多在新闻实践中磨砺自己,多采写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精品,应是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新闻实践中,我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敏感的新闻嗅觉及时捕捉身边的新闻。2001年我采写的一篇深度报道《西瓜啊西瓜,农民的伤心瓜》获得了2001年度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一等奖、湖北新闻奖三等奖。回想起这篇新闻稿件的采写经历,的确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要有精品意识要想采写出新闻精品,首先必须时刻保持新闻敏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2001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市场上闲逛,由于天气太热,准备买个西瓜解渴,到瓜摊一问价,6分钱1斤,我吃了一惊:2000…  相似文献   

4.
声情并茂才能出精品陆洋广播电视部门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各方面多元化的要求,增开了频率和频道,增设了节目和栏目,增添了设备,更新了技术,扩大了报道范围,创新了节目形式,延长了播出时间,并提出了“树立精品意识,多出精品”的要求。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系统取...  相似文献   

5.
所谓新闻精品,就是写法不拘一格,灵活生动,突破惯用模式,语言精练,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记者、通讯员怎样才能使自己写出的稿件达到这些要求呢?除了别的因素,深入采访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著名新闻者前辈陆极说:“深入采访是写作的成功之母。”这话不但是老记者陆额采写经验的总结,也是名记者和通讯员的成功之路。记者、通讯员的每一篇获奖稿件,或者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稿件,都离不开深入细致的采访。本人几篇比较成功的稿件的写作,正是深入扎实采访的结果。199o年11月中旬,我从一份简报上…  相似文献   

6.
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要求新闻战线的同志要打好“五个根底”。回顾自1986年至1996年度连续11年获省以上好新闻22篇的耕耘与收获过程,备感江总书记的论述十分亲切,也使我从中悟出了“只有根底深才能出精品”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回顾自己从事新闻工作26年来,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化中央电台、农民日报、河北日报等全国对家报刊、电台采用稿件1100多篇,其中1986年至1996年度连续11年获省以上好新闻22篇的过程,倍感江总书记打好五个根底的论述十分亲切,也使我悟出了“只有根底深才能出精品”的道理。我是个名副其实的“杂家”,当过会计。教师、政工干部、县广播站站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等,1971年开始搞新闻工作,1984年10月调到张家口日报社。切实打好思想政治和业务根底,对我这个半路出家踏进新闻单位大门的专业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基于这种认识,多年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年代是出新闻的年代。改革开放使新事物层出不穷,英雄人物辈出,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报社编辑总觉得来稿中优质消息作品太少,常常为选个头条新闻煞费心机;全省乃至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评委们普遍觉得参评消息质量不尽人意,多次呼吁记者和通讯员重视消息采写步出精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2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种原因:一。’“老总”的思想不适应。现在一各种报刊骤增,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实乃前所未有。按理说,新闻媒体的增多,为繁荣新闻事业提…  相似文献   

9.
精品力作往往来自对经济生活中“热点”的思考。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个“热点”,它们实际上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矛盾的集中反映,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热点”既有复杂的表象,也有丰富的内涵。发现和观察它们,报道和反映它们,思考和追踪它们,往往能写出有质量的经济新闻来。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家说过:新闻和历史是一对同胞兄弟。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历史则是昨天的新闻。生逢盛世,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理应写出更多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新闻精品。 把握主旋律才能出精品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有高屋建瓴的气魄,从大局去理解和审视现实生活中的焦点和敏感点,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留下新闻精品。《忻州日报》从1984年创刊以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始终绷紧了这根弦,特别是从1998年  相似文献   

11.
杨红娟 《新闻窗》2011,(3):128-128
会议是传达精神的载体,会议是探讨方针的手段。在实际生活中,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会议在召开。有的会议是为了探讨某一件事情,有的会议是为了研究某一个方案,有的会议是为了传达某一个政策,也有的会议是为了学习某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发展犹如酵母一般催发着社会发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层出不究的人生故事,生活事件,奇闻异事,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有的催人上进,令人深思,有的令人义愤填膺,扼腕叹息,社会新闻向读者展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也鞭挞丑恶,展示生活中的新事物,新观念,新变化,运用舆论监督对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披露,以求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完善,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新闻版虽然组建不久,但鲜明的个性,已令同行民瞩目,备受广大读者欢迎,因为它有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7,(3):99-102
经济新闻是以报道人类社会最新经济活动和最新自然经济现象为内容的新闻.它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其题材、范围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关,它同政治、军事、文教、体育、社会、法律等方面的新闻,构成新闻的总体.  相似文献   

14.
一般情况下,面对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如地震、矿难、水灾和雪灾等),新闻报道追求的是时效性,见报越早越好,播出越快越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事件的渐渐淡化,绝大部分新闻作品在人们的记忆中失  相似文献   

15.
跨入新世纪,我们的广播宣传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开创广播工作新局面,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增强广播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丁关根同志在纪念中国广播事业创建6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所阐述的,他给我们广播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天,本人就此谈几点认识,求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16.
当下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在突发事件报道上表现得尤为激烈。本文从采写视角、采访灵感和运用逆向思维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如何出精品。  相似文献   

17.
翟爽波 《记者摇篮》2010,(7):22-22,21
近些年来,辽河石油报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宣传造势,针对辽河油田重要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等,多次策划了《国际市场苏丹行》、《工程技术服务外部市场万里行》等大型拉练式采访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也涌现出很多新闻精品,作品多次在国家和行业新闻奖评选中获奖。  相似文献   

18.
19.
如今的电视新闻内涵外延已经不仅只重事件的始末,而且重观点的阐述,重理论的启迪,重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基层记者站,如果采制的电视新闻还继续停留在简单、直白、浅显地传播着事实或事实的表层,显然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那么如何更深刻、更突出、更鲜明、更完整的表达电视新闻的价值,创作出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作品呢?这就要求我们基层记者站要扬长避短,要集中我们的优势去创精品。基层记者有哪些优势,又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发挥基层优势,快速谋划创精品 大家知道:世界已进入网络…  相似文献   

20.
湖北科技报是一张办了近20年的专业报。它不仅创下过每期发行量60万份的辉煌纪录,而且近七八年来连年在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获得较好成绩。 那么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我们认为在诸多的因素中,新闻报道中的“精品意识”这一作用不可小看。 新闻精品意识是贯穿于新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采访、写作、编辑、出版全过程的一种力求创造上乘之作的自觉的思维活动。这种能动的思维活动是产生优秀新闻作品的必备的心理素质。事实表明,新闻精品已成为各家报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知名度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在不断提高本报整体水平的同时,经常倡导树立新闻精品意识,争创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