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明代著名画家。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鹜图》《杏花茅屋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等。  相似文献   

2.
《孟蜀宫伎图(轴)》,为明朝画家唐寅所作.唐寅(1470年-1523年),是"吴门才子"之一,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人.他初拜周臣为师,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后又拜沈周为师.汲取了元四家的水墨画法,博采众长,兼融了"院体"的工细与"文人画"的笔墨而自成风格.此画藏于故宫博物院,为绢本设色,尺寸为纵124.7厘米,横63.7厘米,是唐寅早期的作品.该画描绘人物用线谨细流畅,敷色妍丽,属南宋院体一路.  相似文献   

3.
正绢本设色,24.4cm×25.8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刘松年,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入为御前画院学生,宋光宗绍熙年间(约1190-1194)为画院待诏,宋宁宗时(1195-1224)因进献《耕织图》,得到奖赏,赐予金带。他擅画人物、山水,师张训礼(本名张敦礼),而名声盖师,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刘松年画学李唐,画风笔精墨妙,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巨然,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张丑诗云:"西湖风景松年写,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所作屋宇,界画工整。他兼精人物,所画人物神情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刘松年也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会盟图》,希  相似文献   

4.
仇英是吴门画派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合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文章介绍仇英的艺术生涯及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分析《清明上河图》在摹古方面的过人之处,从青绿重彩视角分析其对树、石、山、水、舟、车、建筑等景物在同图本用笔、用墨的变化,重点突出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对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的继承、发展,探究仇英在《清明上河图》创作中的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5.
明四家是我国历史上优秀的画家,他们用其独有的绘画艺术风格征服了所有人,从而名垂青史.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他们融各家之长,手法灵活多变,构图不再遵循揖让的传统格式,自由安排,强调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6.
<正>刘松年是南宋时期的代表画家之一,在人物、山水等多方面皆有成就。他师法张敦礼,为李唐再传弟子,画面风貌与李唐接近而精细过之。在其传世作品中,除著名的《罗汉图》外,最为人称道的当数《四景山水图》。《四景山水图》分为游春、纳凉、赏秋、观雪四部分,画法严谨细密。画家将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7.
明代仇英是中国画史上一位成就卓著的画家,他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文章对仇英的《汉宫春晓图》进行了还原历史性的分析,帮助艺术接受者更深入地了解仇英的仕女人物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8.
正《人物故事图册》为明代仇英所作,全册共十开,内容取材于历史故事、寓言传说、文人轶事及诗文寓意,如子路问津、南华秋水、吹箫引凤、高山流水、竹院品古、松林六逸等。这些题材虽经常被历代画家所描绘,但仇英在作品立意、形象塑造和笔墨表现等方面,都注入了自己的才思和技巧,显示出鲜明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9.
柴门送客图     
正周臣,明代画家。生年不详,主要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字舜卿,号东村,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早年随同郡陈暹学画,山水上溯两宋诸家,规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夏圭,深得李唐、刘松年神髓,笔法严整,构图稳健。周臣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画史认为他可与"浙派"领袖戴进并肩。"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仇英亦曾向其学画,其画风对唐寅、仇英绘画格调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绢本设色23.1cm×23.2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仇英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吴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而仇英在作品中一般只题名款。《船人形图》,是14世纪日本室町时代以后,将舶来的中国画汇集而成的手鉴中唐绘《笔耕园》60幅册页中的一幅。作品描绘主仆一众人乘船游玩的场景,人物衣饰的华美和物品的丰盛尽显奢华。《笔耕园》中经鉴识的画家人数达49名,宋元时代画家较多,其中也有明代  相似文献   

11.
将词语融入到"语言情境"之中,用感官与心灵触摸语言文字,感受蕴藏在字词中那份灵动而又鲜活的气息,是一种较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下面,笔者以《真实的高度》中"苹果"一词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板块一:聚焦"苹果",走进人物内心师:大仲马有哪些非凡的"苹果"?(生答)师:这些"苹果"让大仲马——生:大名鼎鼎。师:是啊,可那些都是父亲  相似文献   

12.
一聊课题师:伸出手来跟我写课题。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中有两个人物——"凤辣子"和林黛玉。齐读课题。(生读)师: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是——生:贾母。师:有同学读过《红楼梦》吗?这个填空能不能做?(出示)"凤辣子"贾母林黛玉文中的母亲刚刚去世,她的外婆  相似文献   

13.
<正>苏教版六下"笔下人物"专题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理想的风筝》统整教学之课文阅读模块):一、经验唤起,把握人物特点师:通过预备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这两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知道这两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师:这类文章我们都不陌生,从中心、写法两个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电影的重要表现手段,被称为电影的"第二语言"。在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个性化的释放。在"大片"、"大制作"电影强势争夺观众的背景下,《我的父亲母亲》与《山楂树之恋》作为小成本电影以另一种风格、另一种方式感染和感动着观众。其音乐创作注重"中国元素"特别是中国民间元素、民族元素、原生态元素的创造性运用,传统而不老套,朴素之中又透出清新,成为电影整体结构中鲜活而独特的魅力元素。  相似文献   

15.
<正>一、文本简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三篇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它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作家曹雪芹极尽笔力描写了王熙凤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了她隆重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典型形象。教材编排本文的意图有三: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二、课堂片断师:读了课文,王熙凤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相似文献   

16.
陆游词风格研究的重点历来只集中在其与宋词诸大家的比较上。清人尤侗在为徐釚《词苑丛谈》作序时,提出了陆词有"太白之风"的观点,惜乎未在学界引起广泛注意。陆游通过"师其辞""师其意"的手法对太白诗歌进行熔铸檃栝,使得豪放悲慨成为其词的主导风格,这正是尤氏所谓"太白之风"的真正含义。而产生这种风格的原因,一是在于放翁对李白诗歌的接受,二是巴蜀特色地域文化熏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匡庐图》荆浩,五代后梁画家,擅长山水,坚信"师造化"的传统,形成笔墨并重的绘画风格。《匡庐图》是一幅表现中国北方山川壮丽景色的全景图,画中用造型和构图塑造出山势险峻  相似文献   

18.
在有的中国近代史著述中,有这样一句话:“林则徐提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查这句话是依据《道光洋艘征抚记》(以下简称《征抚记》)中如下一段话引伸而来:  相似文献   

19.
<正>师: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一篇文章是来自南斯拉夫作家沃兰茨的《铃兰花》。我们从这个故事人手来体会作者所写的亲情。故事很简单,但我要求大家分别从三个角度来概括,文中有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是——生:父亲、母亲、"我"。师:文章叙述的主体是——生:"我"。师:"我"多大?生:六岁。师:可能从"我"的角度概括比较容易,那么  相似文献   

20.
《负荆请罪》是苏教版六上的一篇历史小话剧,是一个剧本. 一、用明亮的眼睛发现剧本的特点 师:剧本和我们平常读的一些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剧本开头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生:剧本分为独幕或多幕,这一课是两幕. 生:剧本全是人物对话. 师:只有人物对话?这样说准确吗? 生:除了人物对话,还有人物的动作、表情. 师:人物的动作、表情是不能自己说出来的,蔺相如不能在说话的时候加上一句"我笑笑说"或者"我意味深长地说".那么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用什么办法把它表现出来? 生:小括号里交代了人物的动作、表情.方括号是说这一幕发生在什么地方,人物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