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曹禺戏剧的剧场性研究》专门研究、梳理剧场性,揭示其内涵外延,认为剧场性是戏剧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反映中外戏剧理论研究现状,以曹禺戏剧为典型案例深入探讨论证其剧场性理论的正确可靠性,把剧场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理论视野新颖独到、理论界定精准科学、问题探究全面深刻、论述公正严密,让人爱不释手;填补了曹禺研究、曹禺戏剧研究、戏剧理论研究多项空白,是一部有理论建树的优秀戏剧理论专著,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曹禺和奥尼尔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进行综述,一方面力图理出曹禺奥尼尔戏剧比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以供研究和了解者参考:另一方面,力求从综述中找出目前研究现状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华忱之先生的《曹禺剧作艺术探索》,以曹禺的生平、创作的时间顺序为纵向结构,以从《雷雨》到《王昭君》的一系列代表作品为横向断面,清晰地勾画了曹禺创作的发展轨迹,详细剖析了曹禺重要作品的特征和成就,成为曹禺研究十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曹禺生前所发表过的作品,曹禺生前在接受文章作者采访、对话过程中对"灵感"所发表的看法和议论,探索性地分析了曹禺"灵感"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尝试性归纳了曹禺的"灵感"之源。  相似文献   

5.
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曹禺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作的出版和演出虽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和禁止,但对曹禺本人却竭力拉拢.然而,曹禺最终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感到彻底失望,选择了认同共产党的主张.考察曹禺及其戏剧与国民党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曹禺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在1940年代所做出的政治选择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曹禺剧作中塑造的许多生动逼真、丰满深刻的人物形象 ,长久地吸引并震撼着读者的心。这些形象之所以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 ,在于曹禺准确自如地驾驭戏剧语言 ,即人物的台词 ,塑造各式各样人物。《北京人》中 ,曹禺即运用了含有动作性的对话刻画人物 ,展示其性格 ,又运用个性化的台词透露人物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7.
曹禺戏剧中的事件创设了一种紧张急迫的戏剧情境,产生了强烈的剧场性张力.曹禺以潜伏危机的方式推出紧张急迫的事件,营造一种具体而压抑的场域情势,支配人物的心理,主导人物的行动,营造强烈的剧场裹挟力.他总是围绕一个主要事件链条式地推出连环性事件,环环扣紧,层层加码,不断蓄势,强化冲突,产生出了强大的行动支配力和剧场冲击波,强化剧场效果.他又以集束式的背景事件来强化现实危机,加剧人物之间的情感搏斗与性格冲突,增强戏剧情境的紧张势态,形成一种剧场张力.于是,曹禺戏剧中的事件彰显了突出的戏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在杭州颁奖,8部作品获曹禺剧本奖。其中,曹禺的女儿万方创作的话剧剧本《有一种毒药》,获得曹禺剧本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代表我国戏剧创作的最高水平。获奖后的万方十分激动。事后,她表示:“其实父亲当初并不希望我成为一名剧作家,认为创作太痛苦,他很希望我从事自然科学的职业。然而在后面的发展中,由于从小耳濡目染,我还是走上了从小喜欢的文学道路。当我手中握着刻有父亲曹禺肖像的奖杯时,我甚至和他说话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俄苏文学大量涌入中国,其中契诃夫戏剧对中国话剧产生了重要影响。曹禺、夏衍作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在艺术手法上都曾经借鉴过契诃夫。因此通过曹禺和夏衍这两大领军人物契诃夫的创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现代的现实主义戏剧。本文主要以曹禺为例,谈契诃夫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曹禺戏剧的现实主义创作,进而影响到中国现代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学史上,曹禺一度被简单地划归为社会问题剧作家。事实上,曹禺作品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现实问题本身。笔者试图从曹禺对自己剧作的阐释,其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一贯性,及其剧本的结构的独特方式来解读他倡导的“原始”的真实内涵,进而揭示曹禺的剧作实际上反映的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的江西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文言小说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邹钟的《想当然耳》和李熙龄的《冰鉴斋见闻录》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两部。邹钟,江西安福人,生于1833年,卒于1890年,其《想当然耳》影响到《夜雨秋灯录》、《斯陶说林》等文言小说集的创作。李熙龄,江西南城人,生于1791年,卒于1868年,其《冰鉴斋见闻录》文笔简洁,有《阅微》遗风。  相似文献   

12.
鲁迅倡导并领潮流左翼文学,闻一多曾反对并嘲笑之。他们的这种龃龉,主要在于二人对待艺术的态度不同。闻一多所取的是诗人的态度主张艺术为艺术,鲁迅所取的是文人的态度主张艺术为人生。闻一多后来所以改变文艺观乃至世界观站在被其过去指为海派者的立场上赞扬鲁迅,这原因在于他们共同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尤因闻一多经历了诸多动乱和磨难,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使他看清了当时国民党政权的腐朽和罪恶。只有在这时,鲁迅才会像太阳一样,使闻一多终于沿着太阳系的既定轨道环绕运行  相似文献   

13.
关于闻一多诗歌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学界的认识一直较为模糊。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闻一多诗作后认为,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可概括为文化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赞扬传统文化,挽救传统文化。闻一多诗歌的这种特质,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对挽救民族危难,发展中国文化的深刻思考,时至今日仍不失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清代满蒙文大型“分类词典”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年间圣祖敕令编纂了满文单语种大型分类词典——《御制清文鉴》和满蒙合璧的《清文合蒙古鉴》等。至乾隆年间,高宗敕令在这些早期词典基础上扩充类目、修订借词、增加注音等,逐渐规范编成了标音词典——《御制增订清文鉴》。在此基础上编纂了《御制清文鉴补遗桑抄》、《清文鉴择录》、《选录清文鉴要语》、《清文总汇》、《满汉文鉴》等满汉合璧的大型分类词典,之后合并满蒙合璧词典和满汉合璧标音词典等。编纂了《御制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其后又增加藏文、维文等编成了《四体合璧文鉴》、《御制四体清文鉴》、《御制五体清文鉴》等四、五体合璧词典。  相似文献   

15.
用现代性理论来探讨闻一多诗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闻一多诗学生成于中国现代性蓬勃发展的时代,体现出与传统诗学既相承继又相断裂的现代性特征。对闻一多诗学现代性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我们对当下诗学发展建构的深入把握:其一,在吸收西方诗学理论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民族立场,保持诗学理论的民族品格;其二,当下诗学必须走"文化诗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作家.他出生在楚国故地,受过良好的教育,研究过屈原的楚辞,深受其作品思想的熏陶和高尚人格的影响.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死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早年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又是他人格的特定表现,所以他后来虽然抛弃了基督教的信仰,却又先后信奉“艺术”、“创造”和“人民”,始终保持了信仰者的心理形式。闻一多需要有一种远超出个人存在价值的精神尺度,使他能在遭遇挫折时通过确立新的人生目标来规避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当他认准了新的方向后又能坚毅地前行,在危急关头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信仰者的心理构成了闻一多性格极为重要的部分,影响了他在关键时候的人生选择,决定了他在重要问题上的政治态度,从而使他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闻一多研究已经进入到全面开放阶段.无论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目的,都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多元.虽然某些方面如闻一多最终政治思想的转变乃至闻一多格律诗理论倡导及其创作实践的价值遭到质疑.但这从另方面看正说明时代的进步却并不影响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史以及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反,无论对其肯定还是对其否定者,又都尊崇他的高洁人格并围绕其人格阐发各自的"文化"倾向.这虽然成为研究者寄托自己理想的一种兴象,但这正表明闻一多所具有的影响和魅力.闻一多在诗作、诗论以及学术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这就必然使闻一多研究走向世界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和海子,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位诗人,因为不同的民族使命,都曾走近基督教,在宗教里寻找出路。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基督教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人们往往比较关注闻一多留美期间以及回国以后这两个阶段的诗歌创作,而对其在清华读书时期的早期新诗创作重视不够,理解存有偏颇。有学者认为其早期新诗的总体特征是带有初涉人生、初入宇宙的孩童在睁开婴儿般的双眼时的新奇、神秘、欢喜的色彩。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儿童眼光、儿童心理、儿童情趣并不是闻一多早期诗歌所要表现的终极内容,而只是诗人观察与感悟外在世界的一种独特方法,是诗人把握与表现社会人生的一种思维范式和艺术技巧。艺术化地抒写人生感悟,是闻一多早期新诗创作的基本特色;同时他的部分诗歌作品也带有明显的理性过胜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