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静 《教育探索》2004,(4):80-81
当前,中小学德育普遍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诚然,学校德育正受到转型时期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重大影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但是,作为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学校.在德育工作上普遍存在的观念和方法滞后等诸多问题,更直接地影响着德育的效果,或者可以说是德育低效的首要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德育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德育对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长远的、基础性的作用。如何按照 21世纪的时代要求和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努力,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营造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机制。根据研讨中的问题,我提出三点想法,供讨论。 一社会转型与德育的使命   中央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决定,为我们根据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分析面临的形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要以学校为主载体,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国外学校德育工作机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学校德育教育功利主义、家庭德育教育缺失或不足、社会大环境冲击德育教育,是导致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滞后的主要原因;构建学校主导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构建家庭支持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构建社会参与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是构建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实施德育教育是社会与教育的重要需求,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社会与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国的家庭德育素质教育还存在着无序、复杂等特点,这对于家庭德育教育有着很大的限制,对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应与家庭进行合作,结合学校与家庭的德育教育模式,增强德育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德育优先意识淡薄、德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家庭德育不到位、社会德育大环境欠佳等问题,导致中小学德育工作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为此,学校和教师要不断强化德育意识,转变德育观念;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德育素养;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德育合力,进而提高中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新挑战、新问题、新思考。传统德育观念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德育难以摆上学校其他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相对于社会的影响显得苍白无力;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严重脱节而无法形成合力。为此,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德育观念,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之首,构建德育立体网络,开展形式生动活泼、内容昂扬向上的德育活动,以增强德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7.
民办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前景。本研究抽样调查了上海市45所民办中小学的1459名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专业发展障碍和专业发展支持三个角度,勾勒出民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数据结果表明,民办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学生评价和21世纪教学技能这三方面的需求程度最高;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所感知到的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专业发展障碍与支持皆有显著差异。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应增强自我发展意识,给予这个阶段教师更多的支持;着重解决5-10年的教教师在学校层面受到的发展阻力,帮助教师缓解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教育部门和民办中小学应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不同的方案,立足于教师实际发展需求给予对口支持,增强教师自觉专业发展的意识,践行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新媒体将会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巨大的影响作用,而中小学校德育的最大价值将在于组织丰富有效的德育实践体验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合培养学生德育问题的解决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教育任务。笔者从学校德育工作实践者的角度,梳理了走向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演变趋势,从德育认知、德育情感、德育践行三个方面,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以及生动有趣的技术表达形式,开展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平台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书敏 《教育探索》2004,(10):86-87
影响高校德育效果的原因,主要来自德育的实施主体——教育者、参与德育过程诸要素(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等)、教育对象——学生以及社会和家庭等四个方面。提高高校德育效果,更新德育观念是原动力;探索德育新模式是重要途径;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在生命关怀理念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发展联盟,充分整合区域德育资源,建构区域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满足学生追求至善品格的精神需要,完善其道德品质。通过搭建区域德育平台,提升区域中小学德育建设水平,并有效地推进各学校个性化校本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学校担负着传承文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家庭德育是德育体系架构中的重要支撑之一。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补充。然而目前家庭德育工作非常薄弱,或多或少存在着德育误区。当前影响家庭德育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今后促进学校引领家庭德育的对策主要有家庭德育思想的引领、家庭德育知识和技能的引领和构建“家校合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加坡政府为彰显其教育特色,将儒学价值观作为新加坡的精神之本渗入学校道德教育,并根据时代特征和德育任务,从政策导向、课程设计、教学培训、社会联动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确保儒学价值观教育的真正落实和国民精神的有效塑造。这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带来启示:构建融合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建立螺旋式教育链和保障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创建家庭、学校、社会协作机制的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3.
在深化德育改革,构建中小学德育新格局的探索中,如何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形成导向一致的教育合力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们在城市中小学进行了德育整体化、网络化、实体化的实验。经过3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一个“学校  相似文献   

14.
基于品德心理结构理论,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探讨德育实效性与德育知识理解、情感内化的关系,以及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对德育实效性的影响,并对知识理解、情感内化和行为外化间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德育实效性受个体对知识理解和情感内化程度的影响显著,且情感内化在知识理解和行为外化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个人、家庭和学校因素对德育实效性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提高德育实效性,深化德育知识的情感内化,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情感建构;加强德育供给侧改革,教育内容由宏观抽象说教拓展到微观生活实践;建立良性的家校联动机制,保证德育在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德育承担着塑造民族魂的重任,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在中小学阶段能否为青少年打好做人的良好基础.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幸福,更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来讲,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堵轻疏,且三方又缺乏密切的沟通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因此,德育效果不尽人意。具体说来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6.
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两大重要领域是学校与家庭,分别以学校家长会和子女学业为重心。影响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性别和年龄,影响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是社会地位、学历与家庭收入。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的经验和不足对大陆有以下三方面启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实质性参与;激发低阶层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动机;平衡参与家长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必须增强德育的合力,其主要渠道是充分发挥家庭的德育基础;充分发挥学校作 为德育主体的职能;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中小学德育网络体系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局限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对构建新时期三位一体中小学德育网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湖南教育》2001,(5):1-1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38周年纪念日。38年来,雷锋精神对一代一代青年的茁壮成长,对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产生过浣的影响,特别是对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极其丰富而有效的德育资源。历史跨入21世纪,深化德育工作仍然是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必须增强德育的合力,其主要渠道是充分发挥家庭的德育基础;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德育主体的职能;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