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佛教是关于无我的学说.在无我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全新的自我观:从假我到无我再到真我的自我发展的历程.这种自我观不同于西方心理学思维,对自我心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补充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自我妨碍策略来回避因失败而带来的消极情感,结果在学业上减少努力,造成成绩下降;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我妨碍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消除学生使用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教师自我发展量表>对我院部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学员进行了自我评价测验,发现培训后小语班学员的自我发展量表各分项平均得分皆有提高,其中分项1、分项2和分项3皆达到统计学上显著性水平,中语班不明显.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与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水平有关.培训后,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结构特点仍然是:知识扩展更新和教育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方面量表得分等级较高,个人发展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方面量表得分等级较低.但培训后两个班在后两项得分都有所提高,说明培训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4.
王婷婷  吴庆麟 《教育探索》2007,(10):129-130
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认为,逃避失败、维护自我价值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自身的能力观和充满竞争的教育环境是造成学生逃避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地逃避失败,学生经常会采取假努力、设置自我障碍等策略进行自我保护.自我价值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应从内部动机着手,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钱忠友 《教书育人》2008,(12):56-56
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校长不断成长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幸福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校长要修炼"自我",就必须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路径上.理性思辨,奋力进取.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与自然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高中生自我妨碍(特质性自我妨碍与情境性自我妨碍)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特质性自我妨碍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年级、学习成绩上差异显著.(2)高中生特质性自我妨碍与自我概念的总分及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自我概念的4个维度是特质性自我妨碍的有效预测变量.(3)在高中生情境性自我妨碍中,行为式自我妨碍的指标练习数目在性别、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但自陈式自我妨碍在各个变量上差异都不显著.(4)高中生情境性自我妨碍与自我概念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自我概念的4个维度能有效预测行为式自我妨碍的指标练习数目,2个维度能有效预测自陈式自我妨碍.(5)高自我妨碍特质的高中生情境性自我妨碍得分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来调查和研究福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总体水平趋于和谐,但自我和谐的程度是不均衡的;大学生群体在自我和谐整体及三个子纬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差异;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及三个子纬度上表现出高度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的灵活性纬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在自我和谐总水平上和自我的刻板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两个子纬度上有高度显著差异;不同居住地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水平及自我的刻板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纬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自我的灵活性纬度上存在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试、问卷和访谈等方法,分析了在课堂上进行元认知自我监控策略训练对108名非英语专业高职大二学生英语写作和自我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训练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训练对提高学生整体的写作自我效能有显著效果;训练对写作自我效能的提高是否有效和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写作水平高和写作水平中等的自我效能提高显著,写作水平低的自我效能无明显提高;访谈则显示学生总体上对该训练持认同态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自我观包含三个层次,这三层分别是:作为身体存在的自我、作为意识存在的自我和作为社会关系存在的自我.马克思主义自我观决定着马克思主义自我认同方式,对现代自我认同问题有借鉴意义,值得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0.
杨晓慧 《高教论坛》2010,(8):110-112,115
从整体上讲,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普遍较低,这在很大程度、很深层面上影响高职学生成长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培育,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高职院校学生认可度的培育,以及学生个体自我认同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刘章在大跃进的年代走上诗坛 ,虽然诗歌受时代政治思想观念的局限 ,有图解概念、粉饰生活的一面 ,但作为“农民诗人”、“庄稼人的儿子”,仍有植根于农村深厚土地中的好诗贡献着特殊的审美价值。经过“文化革命”十年浩劫的砥砺 ,他的诗从单纯、清新、欢快而转向深厚、深沉、凝重。尤其是“文革”后期和以后的新时期 ,刘章面对现实的吟唱 ,追求的都是生活的真实和诗人“自我”的忠诚 ,同时不少诗篇又以其饱含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而达到“无我之境”。其《南国行》标志着刘章诗风的巨变 ,无论内容、形式和情调都与前大为不同。这个在诗苑四十年不断探索、辛勤耕耘、成绩卓著、硕果仅存的“农民诗人”,他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2.
惠特曼和郭沫若在对民族题材的运用和诗歌形式创新中完成诗歌“个体自我”向“民族自我”(“国家自我”)的转化,升华为一种“普遍自我”。惠特曼以美国作为投射对象,以第一人称“我”热情讴歌美国精神,在诗歌中完成自我身份构建。郭沫若诗歌应和“五四”的时代精神,高扬人的个体性,坚持对现实压迫的反抗,对祖国的热爱,把“五四”个性主义的时代精神在作品里成功地反映出来,由此给郭沫若的新诗带来了奔腾豪纵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13.
帕克·帕尔默教师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作为教师自我个性核心(core of selfhood)的教师"真我"(true self)。"真我"即内在真理,若与外部表现相统一则构成"潜藏整体"(a hiddenworld)。"真我"丧失造成"潜藏整体"破损,分离生活开始,是教师孤独痛苦的根源。只有以悖论式整体思考方式认识教师职业,构建以主体为中心的集认识、教学、学习于一身的真理共同体,才能发现教师"真我",回归"潜藏整体"。  相似文献   

14.
修身思想是王艮学说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王艮站在心学的立场上,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提出了关于修身的理论学说.他以“身本”作为其修身思想的理论基础、以“正己”与“安身”作为其修身实践的根本途径,以“成圣”作为其修身理想的终极追求.在这三个层面的统一中,彰显出其修身思想中既张扬道德理想,又依托于感性生命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帕慕克的作品中,充满着忧伤的情绪,甚至已成为他自身创作的一种习惯。他的忧伤,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民族文化角度来说,他的忧伤来自于“失落的集体记忆”,来自于土耳其在西化过程中对民族集体记忆的屠杀;而从个人角度来讲,他的忧伤又来自于中心感的丧失,由奥斯曼帝国文化衰微而滋生的中心感的失落,又衍生了自我中心感的失落,这二者交缠盘错,探寻自我中心的失落使其更加缅怀帝国的兴盛,而对帝国兴盛不复存在的慨叹,又加深了自我失落的伤痕。因此,在审视自己的伤痕后,帕慕克将文学,特别是苏菲文学,视为一种探寻中心,走出失落的尝试途径。沿着上述脉络,就帕慕克数部作品中忧伤情绪的发展和走向,作了一个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我认同危机在当代是个真实性命题,查尔斯.泰勒从构建不可逃脱的框架出发,认为自我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时代缺少能够提供道德根源的框架。道德框架的缺少同主体趋向根源这个不可逃脱的框架之间的矛盾构成了自我认同危机。替代性道德根源理论是泰勒对自我认同危机解决的最初尝试,尽管泰勒的研究并没有解决当代认同危机,也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道德框架,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注重自娱是李渔创作心态特色之一,并衍生出独特的学功能观:强调舒张思想个性、自由展示才情、追求自我快适而无须虑及学外在价值。在其诗歌创作与戏曲创作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而又各各不同:诗歌创作关注自我适意而轻视外在规范、外在功能;戏曲创作则偏尚想像移情、舒郁解愠等情感层面的行之乐,以及由艺术技巧的纯熟而带来的理性喜悦。李渔重自娱的学观念与晚明人的人生态度及创作态度一脉相传,而与传统的学功能观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8.
弗罗斯特用传统的创作手法在其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生活现象等现实问题的细致观察和沉思。这些诗歌真实地表明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和理想形成的独到见解。梦幻般的理想是他缓解人生压力的手段,是他脱离所面对的现实翅膀;现实虽然冷漠残酷,却是这种理想的坚实基础。他对现实和理想的认识过程也是他对其自我人生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缘情”:朱熹治经之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治经时反思的依据乃是“人之常情”,中国哲学家常以“常情”作为反思依据而“缘情察闻”。“缘情察闻”之所以既可能又必要,乃是因为自天地以观之则必然存在“人之常情”。“人之常情”与“常识”不同,它的存在也并不否定认识的必要。作为反思依据,中国所谓“常情”与西方所谓“理性”并非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马库斯关于自我图式、可能自我、工作的自我概念等观点形成了自我的社会认知理论。自我图式是个体对源于过去经验的自我的认知类化,能够组织和引导个体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过程。可能自我代表了个体可能成为的、喜欢成为的、担心成为的自我,它具有联系自我认知与动机、与自我情感的重要作用。工作的自我概念是在当前的思维和记忆中处于活跃状态的自我概念。马库斯及其同事的跨文化研究表明,文化与人格是相互建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