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美崔哥 《留学生》2014,(19):29-29
正中村修二,这个新鲜出炉的诺贝尔奖得主有意思,其实他已经是美国国籍了,只能算是日裔美籍人士。借着获奖的时机,他又一次狠批日本和日本企业。直称他的原动力是愤怒,俨然愤怒成就诺贝尔奖。他说:日本有很多很好的发明,但是不容易做到国际化,无法把发明创造按照世界标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开展得适当与否,可以从诺贝尔奖自身的特性找到衡量的标杆。与诺贝尔奖的特点和要求相对应,中国当代的创新教育应具有广泛性、先导性、原始性、科学性,它不只是面向少数人而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大众教育;它不仅仅是培养创造技能还是培养创新潜能的全面教育;它既是知识创造也是传承知识的全部教育;它是对既有文明的超越可又不能超越基本素质的全能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玥 《文教资料》2010,(19):138-139
文章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获奖因素分析,得出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些群体规律:他们的创新能力在38岁左右达到巅峰、具有高学历的教育背景、69.7%获得者出身名校、很多得到优秀导师的指导、54.9%的获得者具有多学科(或跨学科)背景。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美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探究,以期对中国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创新教育——从中国没有诺贝尔奖谈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英  毛霞 《教育探索》2001,(4):14-16
诺贝尔奖不仅仅是对科学家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一种奖励,同时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科学创新能力的标志。一个国家从立国到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所需要的时间,据对前苏联、捷克、波兰、巴基斯坦和印度5国的统计,平均需要37年。美国从1901年至1939年有14人获奖,从1943年至1997年则有170人获奖。从总体上,美国占到了迄今为止全部诺贝尔奖的41%犤1犦。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当然,获取诺贝尔奖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未获诺贝尔奖的原…  相似文献   

5.
张良平 《中国研究生》2002,(2):29-29,21
2001年是MIT在获得诺贝尔奖方面大丰收的一年,当年14名诺贝尔奖得主中有8人为MIT的教授或校友。诺贝尔物理学奖3人全部被MIT教授和校友囊括,其余4项,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MIT占2席,化学、生理医学以及和平奖各占1席。这样,到去年为止,MIT旗下已拥有55位诺贝尔奖得主,以锐进的锋芒直逼剑桥大学的记录。MIT校长Vest在对此加以评论时指出,这些学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学术成就主要是源于他们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久所从事的基础研究工作。Vest校长还曾和这些获奖者进行过交流,他们都认为MIT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造…  相似文献   

6.
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看创新人才的基本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根本所在。竞争的核心与焦点,说到底是民族的创新能力问题,也是人才的创新素养问题。从众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即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不同寻常的创新思维,相互合作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8.
9.
美国基础教育在培养诺贝奖得主中的奠基作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基础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办学模式及弹性学制等方面都为美国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提供了奠基作用。对美国基础教育在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中的作用做以分析,目的是通过介绍美国基础教育某些有价值的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在培养未来诺贝尔奖得主中发挥奠基作用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6,(4):28-29
2015年的诺贝尔奖给中国医学界带来了惊喜。其实,每年的诺贝尔奖都会传来一些轶闻趣事,下面我们来"扒一扒"历史上那些诺贝尔奖之"最"。最令人遗憾的诺贝尔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因在人体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贡献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让颁奖委员会感到尴尬的是,颁奖电话怎么也打不通,原来拉尔夫·斯坦曼已经去世,而且就在颁奖仪式的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以扬振宇、李政道为代表的海外华人科学家的成就,简要分析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成长环境,指出我们要在科技领域取得举世的成就,就应加强国际间科技交流,建立适合科技发展的基金运作方式制度,同时改革教育机制使之成为创新教育,以完成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8位华裔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对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坚实的专业积淀和导师言传身教获得的隐含知识、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等是其创造力生成的内系统,获奖者学习和工作的名校、著名科研机构提供的有利于激发创造力的心理环境为其创造力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外系统。  相似文献   

13.
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以来共有97位获奖者,其中女性获奖作家只有十位,这十住女作家当中有的来自欧洲,有的来自北美,还有来自南美的,也有来自非洲的。总的来说,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人数还很少,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世界主要大洲——亚洲迄今为止尚没有产生女得主。本文将围绕十位女得主,对她们的生平,作品及获奖情况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入手,分别选取学位分布、焦聚的大学分布两个要素进行统计,并从个性这一维度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得到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百余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集体传记为研究对象,注重分析了激励这些科学精英成功的精神力量是:扬理性风帆、废功利思想、立创新意识。并指出我国本土要想摆脱诺贝尔物理学奖零的历史记录,必须首先从塑造科学精神做起。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得益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而站在美国科学顶峰的是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之所以成为20世纪荣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就在于它有一套以“功绩本位制”和“优势积累原则”为指导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英才培养体系。解读该模式,探究其奥秘,对于向诺贝尔科学奖奋力冲击的中国教育界、科学界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学术研究能量一般包括研究能力和影响力两个方面。从近几年SCI收录我国科技论文获得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指标,即从1990年的世界排名15位跃居2004年的第5位。对中国学术研究能量的一些重要指标进行了定量化的国际比较研究,从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发展趋势,从这些趋势看,中国科学家要获得"诺贝尔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瑞典文学院对诺贝尔遗嘱的理解,充塞了特定的西方文化内涵,并为此造成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漏选与错评、政治倾向性和地区分布不合理等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