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其”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言虚词。综观诸家的《古代汉语》书,多认为“其”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如果作为代词,它只能作定语,而不能作主语。王力老先生说:“中古以后,偶然有人把'其'字用作主语,那是不合上古语法规律的。古学家仍旧遵用上古语法。”在今见的诸多古注释中,有不少地方对“其”的注解实际上也是颇不妥当的。本以较多的古代汉语例句为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包括上古汉语里,是可以作主语或兼语的,而且,作为人称代词,它不仅可以称代第三人称,有时甚至还可以称代第一、二人称。这种语法现象,不仅在秦、汉以后大量存在,甚至在先秦时候也早已出现了。作为语法规律来总结,我们更应该注意语言的发展,不能过于拘泥,过于刻板,不能人云亦云,形而上学;而应该实事求是,遵重客观语境,尊重语法规律,并尊重逻辑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2.
3.
4.
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第三人称代词性质,但实际上,上古时期没有严格意义的第三人称代词,其只是处于从指示代词向第三人称代词转化的过程中。其是特定指示代词,语法功能是作定语。  相似文献   

5.
《歧路灯》中的人称代词"您"可以做主语、兼语、宾语、定语和同位语,除做同位语用于对称外,其余基本上只能作复数理解;《歧路灯》中"您"并无尊称用法,学者所举《歧路灯》中表尊称"您"的用例均值得商榷;有学者认为表尊称的"您"来源于"您+亲属词"这一结构,但从《歧路灯》及其他语料并不能看出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
人前不喜自夸,自我突出自我展现,也是日本人的习惯之一,这种习惯在语言上的出现尤其明显。日本人在谈话的过程当中,会有意识地弱化甚至于省略一些有可能凸现自我的人称代词。而对于不得不使用人称代词的地方,日本人则通常会使用群体的立场来代替个人的立场,巧妙地避开突出自我的张扬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平时英语习作,或考试短文写作之中,人称代词you,I及we等使用混乱是一个极其普遍而严重的问题,这种混乱不同于普通语法错误。本文根据韩礼德、哈桑的语篇连贯理论,从英、汉思维方式差异、语境、认知心理等方面逐一分析这种错误,最后指出基于情景语境建立检测机制对基础阶段学生英语写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王力指出:"‘你’,《广韵》:‘乃里切,秦人呼傍人之称。’似乎是唐代新产生的一个词。其实‘你’也是一个‘强式’,是‘尔’字古音保存在口语里。"[1](P316)太田辰夫也据《广韵》的记载"你,乃里切,秦人呼傍人之称",提出"你"或许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方言。[2]吕叔湘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中认为,第二身代词就是古代的"你",汉晋以来,草书里久已把"爾"简化作"尔"。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其"在先秦文献<论语>中作代词的具体用法,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对<论语>中"其"作代词的用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对先秦时期代词其的性质的认识,传统的看法是,其主要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但同时兼有指示代词的用法。如周法高,黄盛璋,杨伯峻和何乐士等等。对其的句法功能认识,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认为其不但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中考题中对表三三两两的不定代词的知识点考查频率很高,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常考点。现列举部分省市考题分析如下,便在以后的考题中发挥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的《游褒弹山记》(中师语文第二册)是一篇通过记游而进行说理的散文,作者把记游和说理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六百来字的篇幅中二十次使用“其”,理解“其”的含义,有助于加深对文意的把握。文中的“其”归纳起来有七种用法:  相似文献   

13.
刘迪 《海外英语》2014,(9):133-134,140
小说《阿Q正传》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其英译本亦千差万别,而现有的研究较少通过叙事学、文体学结合研究其翻译的文体学特征以及导致译本差别的原因。由此,该文应用双语平行语料库,以《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为例,从人称代词主语转换和叙事视角转换两方面,对译文与原文进行翻译文体特征的比较。研究发现:汉英小说翻译中,无论译出或译入,人称代词主语在数量和频次上都有所增加,同时都呈现出语际显化的转换类型。但从译出和译入视角考查发现,对比于译出文本,译入文本的显化程度更高一些;叙事视角方面,译出文本倾向于保留原文中的客观视角,译入文本则多采用主观视角。  相似文献   

14.
胡其维  祝吉芳 《海外英语》2014,(20):144-145,161
该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案例,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中文译文和英文原文人称代词在使用数量上不相上下,出现与"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多"这一宏观定论相悖的情况。考虑到代词的重要性,同时为加深翻译初学者对英汉代词差异的确定性理解,从翻译角度探讨上述定量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提出结论认为英汉翻译中代词的直译及误译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认为汉译人称代词时宜多考虑"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多"的事实,灵活使用省略技巧等意译方法,以利翻译初学者翻译实践的成功开展。  相似文献   

15.
在篇章回指中,英汉语篇在第三人称照应时有性别指称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翻译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英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单数形式在口头上和书面上都有性的区别,而汉语在口头上甚至有时在书面上都没有性的差别,而且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也有性的区别;其二,英语语篇中人称照应的使用频率要高于汉语,后者主要使用零照应和名词照应的手段,这可能是与英语重意合,而汉语重形合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潇 《现代语文》2015,(1):75-77
平遥方言没有所谓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当人称代词作定语时,一般采用以“的”字结构构成的偏正短语表示人称代词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在此结构中,“的”字可以隐现。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平遥方言最基本词类的人称代词在作定语时,“的”字的隐现情况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7.
段兴臻 《文教资料》2013,(10):31-33
在《庄子》中"其"共1257见,其中用做第三人称代词共835见,占66.43%。《庄子》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其"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做定语和主语。在第三人称代词"其"做定语的用例中,与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其+N/NP"格式的是"其"做定语时最主要的形式。"其+N/NP"格式既可以做主语,又可以做宾语。在第三人称代词"其"做主语的用例中,"其"可以在主谓短语"其+谓"格式中做小主语,同时"其+谓"格式既可以做句子的主语,又可以做动词的宾语。此外,《庄子》中第三人称代词"其"还可以做兼语和介词宾语。在《庄子》中,第三人称代词"其"既可代单数,又可代复数;既可称代人,又可称代物。"其"用来称代第一、二人称的用法在《庄子》中偶有所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几种语言的敬称出发,提出心理距离因素对人称代词的使用有相当大的影响,人们会使用某个看似"偏离"了所要表达意义的人称代词,从而改变心理认知距离,来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这种修辞甚至可能在词汇层面固定下来,便成为"敬语"等。这种"偏离"使用,或说人称代词间的相互"借用"具体会取得怎样的效果,还同其他的心理联想等认知活动及所在语言群体意识相关,最终由群体习俗决定。  相似文献   

19.
人称代词是政治演讲语篇中实现人际功能最直接的手段。从系统功能语法人际纯理功能的视角,对丘吉尔的演讲词"就希特勒入侵苏联演讲"进行语篇分析,探讨人称代词在实现人际意义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萱译 《英语广场》2023,(26):54-58
人称指示语体现了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情感和社会地位,有时还隐含着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本文以玛格丽特·米切尔经典小说《飘》中的“人家”一词为语料,利用移情、离情概念对其使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指示语“人家”在不同语境中拉近或拉远人们的心理距离,既能表现劝服、维护等正向效果,也能展现说话者的讽刺、不满之意。本研究为文学翻译中译者应何时选用指示语“人家”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