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教育服务是教育产品 ,它具有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在教育市场上是商品。教育服务具有基础产业性、交换性、市场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共发性以及消费的多层次性、多元性等特征。优质的教育服务是形成学校教育服务优势的核心 ,创办特色学校是形成学校教育优势的重要举措 ,打造学校经营品牌是形成教育服务优势的有利手段。树立教育服务观点对于丰富与发展教育理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 ;对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对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及学生具有经济效益价值 ;对于促进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具有商贸价值  相似文献   

2.
教育服务的价值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教育服务就是教育活动的产品,或者说是一种服务形态的产品。树立教育服务观念,对于确定和落实教育目的有着直接的指导性的价值;对于丰富与发展教育理论尤其是教育经济学理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对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对于促进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对于顺应“用户第一主义”的潮流有现实价值;还可以促使新型教师观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服务德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服务德育把教师的“教”看成是教师职业实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看成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就教育工作者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就学生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接受教育服务自我生成与发展良好的综合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服务德育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德育,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服务是一种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学校是生产教育服务的“企业”,教育服务的生产、提供和消费构成教育服务产业。教育服务的提供、生产和消费,可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促进学校经济增值,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服务贸易。将教育服务置于经济学视野,对于教育经济学学科发展、学校发展、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锋 《现代企业教育》2009,(22):227-228
教育不是产业,是人们在教育理论层面对教育本质特点的讨论业已达成的初步共识。然而"教育服务理论"在对教育不是物认同的同时,却认为教育是带有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其理论主体仍是教育产业化的变种。教育服务理论对品牌教育、特色教育的阐释和发挥客观地导致人们对教育过程中"物"的追逐。昂贵的教育服务鳞次栉比,孩子们消费着高价教育服务的同时,是人们对无任何"服务"可言的公众教育,国民基础教育等的冷落;是越来越消费不起的广大贫困人口的子女;是对差别教育的制造。育人是教育的本质,维持人类种系的繁衍和发展是教育的本体性功能。对于教育本质的论述应该首先着眼于教育活动的公益性质。  相似文献   

6.
服务德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服务德育把教师的“教”看成是教师职业实现的活动和过程;把学生的“学”看成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教育工作者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活动和过程;就学生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接受教育服务自我生成与发展良好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服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服务劳动价值论、服务产品理论、“学生中心论”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服务学习是盛行于美国的一种建立在经验学习理论基础上,将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服务学习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明确的公民教育目标;将社会服务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反思是服务学习的重要环节。服务学习作为美国公民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形式,在公民教育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经济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引导、服务和保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理论基础有四个:一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理论;二是物质和精神相互转化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理论;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理论;五是信息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教育产业的产品是教育服务消费品命题的提出及其扩散过程。运用服务产品理论探讨了其不足及完善,反驳了教育产品是劳动力的观点,阐述了教育业的产品是教育服务产品,剖析了”教育是产业但教育不能产业化”命题的逻辑混乱和理论谬误。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经济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引导、服务和保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理论基础有四个:一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理论;二是物质和精神相互转化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理论;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理论;五是信息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