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师生、生生合作互动的过程,是展现学生对文章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本片段的阅读教学,以特有的方式.诠释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背景 《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3.
这一段的教学,既深入课文之中,又跳出课文之外,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方法、语言、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引导、熏陶。首先,在学文明理的基础上,把实物——丑菊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丑菊的距离,激发起学生语言、生活、情感的积蓄,使他们沉浸在情韵中,陶醉在领悟申.流连于情景中,满足于表达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看似简单、甚至微不足道的一问,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课文之外的知识,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对课文又进行了一次要为深刻的解读,大脑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一次有效的历练,学生智慧的火花又得到一点有效的点燃。细看教学过程,若只是让学生体会到西门豹处理方法的妙处,那只是让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仅仅学习到书本上的显性知识,理解到课文中的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李红 《辽宁教育》2006,(1):75-76
本堂课中,有两处设计是自己满意的,且上课的效果也不错。首先是在进行识字的时候,我能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生会留心商标牌上、广告灯上、门牌、电视里、课外读物上的字。因此,这节课上到识字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来了。我问:“小朋友,今天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认识”,学生早已等不及了,一边回答,一边高高地举起了小手。“那你们是怎么认识的?”终于等到说的时候了,有的说“宫”是在上数学课时讲到“少年宫”时认识的,有的说“临”是临平的临(临平是我们地区的县级镇),有的说“伟”是班级中小朋友“方智伟”、“李佳伟”的“伟”,又有的说“府”是从电视中看到的“王府”的“府”。当然也有现学现记的,利用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进行识记的。但总的来说,不管是这堂课还是自己以前的课,识字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环节,是他们充分展示课外识字成果的时候,同时这也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语文识字的要求,多认多读,多到生活中认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新的发现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并允许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的作用.和教师直接把正确的结论告诉学生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在教学中,它常常被人忽视。其实,语气词是很有蕴味的,它不但能表达各种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有时还能起一定的语法作用,一些实词和短语加上语调,还要加上语气词才能成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让“默默无闻”的语气词亮出自己的风采。下面我就以《美丽的小路》中的三个教学片断为例,来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8.
“尊严”一词对于大多数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大概只是一个似懂非懂的概念。“尊严”是什么?一个人有“尊严”表现在哪些方面?若想让他们说出其中的所以然来.恐怕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在教学《尊严》一课时,如何让学生通过文中年轻人哈默的神态、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来理解尊严的内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胡静 《辽宁教育》2010,(1):87-88
在这个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的年代里,“听写词语”这种训练形式似乎已逐步为人所淡忘,尤其是在各类公开课上更是难觅影踪。然而,不久前我见到的久违的听写,却让我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听写”原来如此美丽!  相似文献   

10.
课文: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相似文献   

11.
《草船借箭》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处处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集中体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一切以大局为重的大将风度。一个“借”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师:蒲公英娃娃是怎样离开妈妈的?生1: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吹过,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师:你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可以。如果能把课文中的句子变成自己的话说一说就更好了。生2:蒲公英娃娃拿着妈妈给的降落伞,风一吹,它们就离开了妈妈。  相似文献   

13.
[案例] 这是《桂林山水》的第二节讲读课。教师开讲:上节课我们读读讲讲,气氛十分热烈。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诵读课文。大家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感情强烈,气势磅礴,但如果我们懂得它感情强烈、气势磅礴的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原因,我们诵读课文就不仅仅只会是“凭着感觉走”了。  相似文献   

14.
[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是本文揭示的道理。如何通过老人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故事来认识这一道理,就成为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一教学片断以“找”为突破点,围绕老人怎样观察、怎样思考、怎样指点,终于“找”到骆驼展开。学生在愉快探索的氛围中攻下了这一难点,很有借鉴意义.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而又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相似文献   

16.
彭蓓 《湖北教育》2004,(13):49-50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在一定目标指引下师生互动的学习、经历、体验、探究、感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开篇第一句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奇丽的星空景象: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碧”是夜空的颜色,蓝得那么纯净.蓝得那么光滑,蓝得那么润泽。“盘”是夜空的形状.无边无际碧蓝的夜空大而圆,圃而无边。盘子里盛的是无数星星,那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星星如“珍珠”,星星圆润而温软,星星晶莹而透亮,星星随意地“撒”在盘里。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一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的数”在教科书中是这样编排的三幅图片,分别是一名运动员领奖,天安门城楼,一辆大客车,图片旁边分别标注着“2000年奥运会我国获得28枚金牌”,“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准乘56人”,如果是让学生简单的看一看图,填一填空,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要用到数字的话,只需几分钟便能完成。  相似文献   

20.
这个教案值得肯定的地方很多,特别精彩处有两点: 一是让学生体验妈妈提水的辛苦和劳累。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教师请学生当回妈妈,提一桶水走几步试一试,看看水桶里的水怎么样,有什么体验.然后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大家,如“一桶水好重啦,沉甸甸的。直晃荡,我累得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要是有人帮我提一段路就好了……”这样的体验是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服务的,是为积累语言、发展语言服务的。这样体验也为正确理解老爷爷的话奠定了情感基础。那种体验了以后只说了句“水很重”就回座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