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5·12汶川地震给灾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汶川灾后重建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岷江上游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与自然区住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和目标,组织力量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加以梳理,以此展示优势的文化和经济社会价值.促进当地旅游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给四川农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农业具有恢复性强的特点,抓住灾后重建机会积极实施并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有利于四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重建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文针对灾后四川的实际情况,就灾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害与灾后重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5—12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给灾区的城镇乡村、道路交通、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水土资源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破坏。本文初步分析地震发震机制及其影响,同时对次生灾害、灾情进行初步的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灾后重建工作中的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汶川经过近三年的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其旅游业复兴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课题组总结出汶川灾后旅游振兴发展的"三高一统"模式,即高目标引导、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统筹整体推进旅游重建工作,实现以旅游为主导,整体推进交通条件和接待设施升级、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关联效应、旅游资源整合和路线打造、民族文化保护和新文化注入、标准规范和品牌树立等重建路径,进而实现了旅游支撑系统改善、特色旅游村寨集镇、旅游带动产业升级、旅游布局科学合理、旅游文化彰显、旅游形象提升等六大突出绩效,最终全面实现灾后旅游产业振兴。"汶川模式"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汶川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经验是我们今后应对巨灾和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吸取和借鉴的教训.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对经验与教训加以总结与凝练.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灾区的人民群众,特别是灾区的中小学生生理、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灾后重建不仅是基础设施的重建,更应当重视灾区人民,特别是灾区中小学生思想、心理方面的教育。非连续性教育可以为灾后重建提供教育方面的建议,如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等。  相似文献   

7.
“5·12”特大地震使汶川遭受惨重损失。在经历巨大灾难后,汶川也迎来了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三大历史性机遇。如何抓住新机遇、突出新理念、部署新战略、运用新举措、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模式,重建一个灾后新汶川,是当前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灾后住房重建难题及救助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汶川地震对受灾群众造成的最大的直接财产损失是住房毁损。汶川地震的一个社会背景是我国住房私有产权制度已建立,这与此前的重大自然灾害有所不同。因此,灾后住房重建是首要问题,永久性产权住房重建,对受灾群众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不仅仅是财产性的。住房重建面临的诸多难题,集中于如何解决购房建房资金和如何处理毁损房屋所形成的债务,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支持受灾群众进行住房重建;二是如何在住房重建中公平对待受灾群众;三是如何在最大限度的援建中不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其他主体利益。难题的背后,是契约安全与契约公平的冲突。借鉴台湾“921”地震灾后重建经验,住房重建的创新方式主要是对口支援、民间援助、住房联建、先提供购房资金再办理抵押。  相似文献   

9.
徐冬青  杨小微 《中学教育》2010,(5):16-19,24
基于实地考察和合作研讨,以某中学为例探讨了灾后学校教育重建问题,分析了这所学校灾后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呼唤重建型领导、在教学改革中渗透重建、以课程改革丰富重建内涵、抓住提升学生学校生活质量这一关键重建等方面展开了系统思考。最后,从灾难记忆的积极与消极双重效应,提出若干启示,即:灾后关注应当有度,尊重生命是最深层次的价值判断标准,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促成“汶川共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应当充分发挥精神与文化的力量,引领与促进“5·12”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是应当相信科学,树立信心,尽快地从地震灾害的阴影之中走出来;其次是要继承并发扬巴蜀祖先面对重大灾难时所焕发出来的极为强大的再生力,重建我们的美好家园;再次是要正确认识四川人的性格特点,除了大众公认的轻捷、聪慧、闲适、幽默的性格之外,四川人还有勇武倔强的一面,这是今天我们重建家园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最后,我们要将灾后两个多月来所表现出的“雄起”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在擦干眼泪后微笑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1.
羌族分布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种复杂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使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文化。通过自我调试与发展,使之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侗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三江县高友侗寨为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至今仍基本保持原貌的侗族百家宴、侗族大歌表演等原生态文化已成为三江县高友侗寨最宝贵、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高友侗寨原生态民族文化同样面临着市场化的冲击。有关部门及高友侗寨应采取措施保护独特的旅游资源,依托原生态侗族文化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走一条原生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是将文化以及文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定的文化有其特定的生存土壤,文化的发展应纳入整个人类生存环境尤其是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大背景中。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以布瓦村羌族文化为例,论述其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生动地说明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的概况与今后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三江县旅游开发中文化体系的构成要素,同时对三江县旅游文化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诏安县官陂镇所在地是闽南客家地区的一处山间小盆地。陂头村位于东溪的西岸,是明末钟姓迁入该地而形成的一处聚落。该村南星楼关帝庙内的三方碑刻清晰表明了水利、神祗与陂头村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客家村落钟姓陂头村的例子展现出处于特定地域中的某一村落,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是自身人户繁衍的结果,同时在与其他人群的资源争夺、公私利益的交锋中,进一步明确自身与他人的界限与归属。  相似文献   

16.
杨振宇 《高中生》2012,(19):38-39
城市应该让人感到可亲可敬,充满各种可能性,能宽容不同的人、容纳多元的需求,有富于生机、富于人性魅力的仪态与灵魂。我们一想到它,就像想起了家。历时一年多的提炼、经过近300万群众投票评选,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已向社会发布。此前,有不少城市相继昭示了各自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凝聚着城市的灵魂,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彰显着城市的特色,引领着城市的未来。城市精神不仅仅是抽象的概括,还必须反映在各自的具体规划、设计、管理、建设中,通过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岞村惠安女服饰的调查及其它相关文献记载的查阅,主要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分析惠安女服饰形成的社会历史地理原因,进行相应的文化探源。  相似文献   

18.
在西部藏区,科学定位新农村主导产业决非易事,而凭借资源优势自行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作为旅游资源相对富集,全力打造旅游大省的青海省,在旅游产业辅助链中的乡村旅游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从长远发展的过程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仅从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藏家林卡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对策,以便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仪音乐植根于民间,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文化意识形态、艺术门类表现形式的濡染,使其在保持自身独特风格的同时,更加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通过从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仪音乐与古乐及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文化的交融进行分析和论证,全面认识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仪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松潘县传子沟村的实地调研,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得出传子沟村迅速发展的原因(条件)主要有背景条件、外部条件、(自身)内部条件、先入条件等。传子沟村的发展是这些综合条件使然,是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共同促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