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和谐社会法治、平衡和稳定有序的图景下,行政指导在现代国家的行政管理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与此同时,它在实施中的缺陷和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而建立行政指导救济制度,对于防止行政指导的缺陷和异化、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将起到有力的制度推动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行政指导的实践中也会给相对人带来损害。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事前救济和事后救济等定型化、法治化的救济模式来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当相对人因行政指导行为而遭受到实际损害时,应依据违法责任、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等原则来要求行政机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行政合同是现代行政法上较为新型且较为重要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但因我国法律对此缺乏相关规定,所以,有关行政合同的基本理论则显得较为混乱。学术界对以下两点问题争议较多:一、行政合同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二、行政合同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设计,权利救济越来越成为行政信访的功能。然而,行政信访并非是制度化的、常态化的救济制度,而是作为一种非常态的非制度和反制度存在。现如今,其发展陷入极大的困境。文章认为不能一味否定其存在与发展,而应抛开其存废之争,从客观的、实用主义的角度去探究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行政救济法律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行政法与行政救济模式受到了冲击.为实现公民权利的有效和无漏洞的救济,势必要对行政救济模式做适应的调整:一方面适当扩大行政救济的范围,将社会公权力及非强制性的行为纳入到行政救济范畴中来;另一方面扩充行政救济的种类,尤其是非诉的救济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一种秩序,而这种秩序的生成,纠纷是其必然的成本。行政救济作为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途径,无疑是通往和谐的一条"阳光大道"。和谐社会下要求行政救济必须是高效便民、洞悉人性、弘扬理性、彰显公平正义的机制。有什么样的理念指导就有什么样的制度设计。恢复性司法理念统帅下的私力救济优先、穷尽私力救济、公力救济要充分尊重私权等理念,在行政救济机制的重构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5年5月1日修改后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已将行政协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行政协议的救济仍受行政诉讼单向性诉讼结构的限制,仍存在行政相对人违约时行政机关如何寻求救济等实务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行政协议的司法救济必须明确行政协议诉讼判决的适用情形,规范行政调解对行政协议的适用,确立非诉执行中的听证审查制度等,这些都有待于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司法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行政不作为诉讼救济制度之探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行政不作为的诉讼救济在我国并未得到系统的规定,仍存在较多缺憾。其中,拓展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受案范围、厘定行政不作为诉讼的举证责任、明确行政不作为诉讼的救济形式,当为对我国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进行完善和系统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行政指导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非强制性、体现民主管理形式的行政行为 ,行政指导日益受到重视。但在理论研究中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指导中的救济制度却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本文通过对行政指导中信义原则和权力不得滥用原则的分析 ,论述行政指导在四种情形下 ,行政相对人能够获得法律上的救济。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教师因职业权利被侵犯往往采取行政法律救济途径解决,现有途径通常是行政申诉、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但存在着纠纷性质界定不清、申诉规定操作性欠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过窄等问题。对此,应当构建、完善由行政申诉、行政调解、行政仲裁、行政裁决及行政复议组成的非诉讼解决机制为主导,同时以诉讼审判作为最终保证的行政法律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视域中的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谐社会建设应当是在公共精神的引导下,做到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制衡与互动,形成和谐关系;同时,政治国家依法运用其公共权力,对公民社会内部所存在的压迫性进行干预,使公民社会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3.
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编撰的《人权教学入门——中小学校的实践活动》为述评对象,提炼其理念、内容、话题和实施方式,特别讨论其中教师自身人权素养对学校人权教育具体实施所具有的直接影响;文章最后论述实施和创新人权教育中所特具的"中国问题",认为:看好中国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前景——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研制相应政策、法规条文和教学读物——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制度保障;学校努力营造校园人权文化氛围——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基础条件;教师对当前世界人权理念和现实的自觉体认——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本体要素。  相似文献   

14.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共识,现代行政法服务于和谐社会,因而将和谐价值贯穿于行政法运行的全过程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提出行政法的和谐价值的社会背景,然后解构行政法的和谐价值的内涵,最后提出实现行政法和谐价值的途径,以期对建构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社会在中国曾被称为“市民社会”,并且沿用了黑格尔的批判,对公民社会的积极意义存在严重的忽视。事实上,在开放性的工业社会条件下,公民社会正可以成为市场经济下自主、个性道德观的培育空间,同时为推动民主政治和公民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创设平台,特别是对今日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它可以从生活方式上改变熟人社会的状态,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注入普遍性内容;另一方面它倡导理性、平等的交往原则,可以化解社会冲突和对立,通过催生公民道德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权利失衡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前进中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由都可归结为权利的缺位和失衡,而解决的根本路径是依宪治国,完善宪政,坚持以人为本,权利本位,以权利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7.
和谐从来就不是是否需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的问题。对和谐的追求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和谐社会制度保证的行政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从价值立场、理论逻辑与制度实践的层面准确解读现代行政法的和谐底蕴与责任担当,对于实现行政法治下的社会和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权益救济是依法治教的重要表现,是维护教师队伍稳定和壮大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维度。当前教师权益救济制度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种,二者由于处理范畴、执行基础不同,处于明显的割裂状态,使高校教师权益救济制度本身产生了桎梏。由于教师地位和权利结构不明确,高校教师与学校权益关系复杂,且以申诉制度为代表的行政救济制度在程序上、受理范围、时限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申诉制度效力不强。由于教师权利结构不明确,再加上高校属于学术自治的范畴,在没有具体程序法法理依据时候,司法救济难以对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权益纠纷产生效力。可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创新权益救济机制、建立一体化的权益救济制度体系推进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的制度融合,切实保障高校教师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制度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在立法和执法实践中,均表现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对行政权利的控制,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抗诉制度,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行政抗诉的对象、抗诉理由及其适用标准,以及抗诉案件的审级设置等几方面再加以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必然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基础,生存权作为所有公民均享有维持健康且文化性的最低限度生活的权利,位居人权之首,因而尊重与保障公民生存权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谐社会具体展现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三重维度,尊重与保障公民生存权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