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1987)在莫氏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993)以来一直是国内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的重要文本。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思想主题、艺术形式等三方面对1990年代以来国内该作品的研究进行梳理,试图较客观地把握中国《宠儿)研究的特色与态势。  相似文献   

2.
《宠儿》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当代族裔文学的大发展,国内对于《宠儿》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入拓展阶段。本文从译介研究、思想主题研究、审美方法研究和比较研究4个方面着重考察了近5年来《宠儿》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现状。认为中国学者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加深理论深度,提升研究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当今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于1987年发表的《宠儿》是其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宠儿》自出版以来,一直倍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迄今为止,已有许多评论家对《宠儿》的主题、语言、人物、象征及叙事视角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就目前的评论资料来看,很少有评论家对《宠儿》的新旧译本进行比较,因此,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对《宠儿》的新旧译本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自发表以来,小说中人物宠儿的身份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兴趣,普遍对她身份的确定感到困惑。在后现代主义研究中,表面文本和隐含文本明确的终极意义不复存在。在这种大气候影响下,宠儿的身份和揭示主题自然地表现出多样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马戏团之夜》还是《宠儿》在世界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了世界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喜爱。两部作品均带有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人物与故事情节等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将从简单介绍《马戏团之夜》与《宠儿》的作品内容入手,着重围绕《马戏团之夜》和《宠儿》中相似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力作,小说中宠儿的多重模糊身份一直使读者感到疑惑。本文通过对宠儿身份多重性的解读指出《宠儿》与《爵士乐》之间存在互文性,同时指出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文本的明确终极意义已经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公示语翻译在21世纪已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基于国内三大翻译核心期刊(《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以来有关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文章,对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内容以及洞见做出总结,为今后对公示语翻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熟稔《圣经》,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意象和主题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因素.《宠儿》作为其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莫里森在这一方面高超的写作技巧.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考察《宠儿》中蕴含着的圣经神话原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宠儿》的主题以及体会莫里森的写作才华.  相似文献   

9.
作为后经典主义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修辞性叙事学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其中,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已经成为后经典修辞叙述学最有影响力的叙事理论家之一,费伦提出的叙事判断已经成为费氏修辞性叙事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着《宠儿》中的"杀婴事件",运用费伦提出的叙事判断的六个命题阐释了《宠儿》中的叙事策略以及读者的阅读经验,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宠儿》这部后现代主义经典著作做出阐释,同时也展现了修辞性叙事理论与叙事批评与经典小说修辞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维维 《文教资料》2010,(13):18-19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并为其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宠儿》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这部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隐喻性语言的应用。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出发.针对小说中的主要意象进行分析,揭露19世纪奴隶制的罪恶.以及黑人如何在苦难的冲击下,仍然寻找着自我精神的独立与重获自我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其巨作《宠儿》奠定了其作为一位杰出的美国小说家的地位。在黑白文化冲突中 ,黑人 ,尤其是黑人女性遇到了身份危机。《宠儿》的发展史就是黑人族群 ,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艰辛的身份求证之旅 ,最终 ,《宠儿》通过塞丝的自我求证和冤魂“宠儿”的讣证使黑人女性得以逃脱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探讨了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所反映的人的自由与存在、选择与责任、博爱与和谐等主义思想,对《宠儿》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解读。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以来 ,国内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又有较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 2 0 0 3年上半年 ,共发表论文 5 0 0 0余篇 ,出版专著、文集、文选、工具书、传记文学作品等近 5 0 0部 ,另有《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及辅助材料近 2 0 0部。本文拟以这些公开发表的材料为主要依据 ,并参考《1 993年以来毛泽东研究的若干特点分析》、《新时期毛泽东生平研究出版述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① 等文和杨凤城主编的《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书 ,对五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14.
《宠儿》是重建美国历史的里程碑;《宠儿》独具一格的后现代主义叙述策略确立了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尼美.莫里森在当今美国文坛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宠儿》(Beloved,1987)是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代表作之一,1988年获普利策文学奖。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胡坚简介】  胡坚 ,1983年 11月出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曾获武汉市“楚才杯”作文竞赛一等奖 1次 ,三等奖 3次。作品《宠儿》发表于《萌芽》2 0 0 2年第 1期 ,在新浪网作家专栏上开有《文嚎专栏》 ,在《东方》《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著名报刊发表过文章。小说《愤青时代》(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 ,由《乱世岳飞》《RPG杨家将》《宠儿》3个中篇组成 ,被称为“中国少年人第一部智性之作”。【选文】  当时住在东京的人主要是一些学院派的居民。他们是一群宽袍大袖的中规中矩的君子 ,靠严格模仿老祖宗的言行过…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研究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国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其中各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又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党史研究。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革命根据地史的著作,《东固革命根据地简史》(以下简称《简史》)就是其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有的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有的闪耀着严肃理性的光辉。她善于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令人深思感慨的悲剧性主题,表达她对社会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宠儿》(Beloved)是她的著名三部曲中的一部(另两部为《爵士乐》和《天堂》),也是她的长篇代表作之一,该作一出版就受到普遍赞誉,并使得她荣获普利策文学奖。在《宠儿》中,莫里森舒缓地为读者展示出黑人女性塞丝(Sethe)的悲剧命运。随着迷雾的层层拨开,塞丝杀婴这个血淋林的事件及其原委也逐步被揭示显…  相似文献   

19.
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自20世纪30年代起国内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1998年曹天生先生在《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发表了《本世纪以来国内王茂荫研究述评》一文,对20世纪30年代起至1997年国内关于王茂荫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和介绍。1998年以来学术界对其研究的深入,又出现了许多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的非洲裔女作家,《宠儿》是莫里森的最为出名的作品之一。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主义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探讨《宠儿》中的女性哥特主义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