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思源在近现代教育史上虽不是名的教育家,但在近现代山东教育史上却是不能不书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对山东近代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有着不名忽视的作用,本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之形成历程和他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认识抗战前十年山东教育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2.
试析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积习之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积习之弊主要表现在:学校模糊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实践中对道德规则与社会规则的二元区分过于笼统;混淆了青少年道德成长“正常发展中的反常”和“真正的反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实践过于依赖经验,忽视理论的指导效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法学专业学生热衷于司法考试,忽视了法学职业精神的培养。各高校法学专业教育虽取得了进步,但大多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国务院曾出台《关于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对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因此,我们应积极研究思政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分析法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中的不足,为提高法学职业精神提供客观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道德知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道德教育的提出虽然有助于走出传统道德教育重知轻行的误区,但如果过于强调生活、实践就有可能使道德教育走向另一极端,忽视基本道德知识的传授。由此提出道德知性教育概念及其特点,并就该如何进行道德知性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时学生还出现反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跟学校在道德教育中过分注重道德规范、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有关。有需要才会有认识,才会有追求。突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就必须以学生的道德需要作为切入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6.
理学教育哲学代表了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最高思想成果,它因此也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前提。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和明末清韧的理学批判与自我批判思潮,是理学发展三阶段的典型代表。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虽都以道德主义为其根本特征,但由于它们对道德本体与道德主体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又使它们分别表现出本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不同特征。理学本质主义集中体现为由太极以立人极的本体论思想,用道德本体设定道德主体的主体定位方式,以“理”释“礼”的权威主义价值取向和“涵养须与敬,进学则在致知”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时学生还出现反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跟学校在道德教育中过分注重道德规范、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有关。有需要才会有认识,才会有追求。突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就必须以学生的道德需要作为切入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8.
媒体聚焦     
知识精英与道德楷模可否兼得?《中国教育报》刊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蒋凯的文章,提出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思考。 今天,道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日益边缘化。在大学的课程和教学中,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才获得了真正的重视,价值体系及道德观念已经陷入微不足道的境地。有人悲观地认为,大学教育虽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能力,但是并没有相应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相对于中学阶段而言,大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可能提高了,但道德行为表现却没有什么提高。现有的评价体制实质上是把大学当成了企业,把教育当成了生产过程,把学生当成了产品,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忽视了对学生品质的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中学(中专)阶段是学生各种意识初步形成并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和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和法制教育。这种双重忽视,导致学生缺乏必备的法律常识:面对不法侵害,不知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分辨不清合法与非法,以致触犯了法律。目前加强法制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就是要让他们从小形成较强的法制意识,为…  相似文献   

10.
情感智力(EQ)的提出,对于传统教育中只重视智商(IQ)培养的规范,产了动摇性的冲击,而道德在情感智力培养中是个关键的因素,这就使得我们在培养大学生情感智力的同时,不能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庆华 《双语学习》2007,(9M):140-141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多年来学校开展了礼仪教育、环境教育、抗挫折教育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变了,社会环境变了。以往我们对学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接受那些固定的道德价值,这种以“听话为标准”,以“服从为目的”的驯服式教育忽视了主体精神活动在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现行的艺术教育却存在着只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道德培养的误区,中国传统化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着精辟的论述,对传统化这一宝库进行挖掘探索,将对艺术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重在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内在规定。当前德育成效低微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性、知识性、系统性,而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主体的内在需要和道德体验,使本应充满生命活力和育人魅力的道德教育,逐渐走向了纯道德理性的空洞说教。因此,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有效措施,把道德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转移到重在道德实践上来。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虽已实施数十年,但很多学校教育理念依然落后,存在“教育质量=教学质量=升学率=考试分数”的现象。在此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往往不能独善其身,部分教师甚至随波逐流,不能正确把握课程功能,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去甚远,偏离德育方向,忽视公民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形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知”“耻”是一笔宝贵的道德遗产。“知”作为人内在的自律规范“,耻”作为外在的他律规范,两者共同构成了传统道德的知耻文化。这种知耻传统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对现代公民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以“知耻”传统道德丰富公民教育内容,达到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公民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6.
王晖 《现代教育》2003,(20):52-52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这就是说,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思想品德是灵魂,它决定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播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忽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致造成了学生情感荒芜、意志脆弱、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教改之风吹遍盐阜大地,我校虽作为一所农村小学。但教改之热情不减、热度不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积极态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情感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评价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它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定向、调节、激励、内省、肯定等诸种促进作用。传统道德教育评价存在着过于重视道德认知评价,而忽视道德实践评价的倾向。这种评价观违背了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教育的特性,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道德实践,造成了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上的“知行分离”,甚至双重人格现象大量存在。新道德教育呼唤新的道德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9.
林纪东 《中学文科》2005,(10):21-2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忽视道德情感教育的不良现象,这不仅不符合《思想品德》新课改的理念追求,而且违背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为此,本文对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20.
何为公民?公民应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我国已经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相信很多中国公民对此并不了解。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自中小学教育阶段起,便片面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目前我国各地虽在中小学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但其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应达到的教育目的远远不能适用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民主制度的推进,以及我国立法在公民权利方面的完善,有必要加强我国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