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朗读是一门口头语言艺术,通过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更富感染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我们不能仅仅将精力放在有声语言的运用上,还要有效借助肢体语言。教学中,良好的肢体语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师生间的心灵互通,提升教学效率。下面,我谈谈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朗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这句话表现出了作者钓到大鲈鱼时的惊喜之情。教学中,我请一名学生起来读这句话,他声情并茂地读道:“啊(i:t),好大的鱼!……”读罢他坐了下来。  相似文献   

3.
“对话体”课文的教学,我们常常设计“角色朗读”,它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一种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一种充满诗意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在一些“非对话体”课文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打破常态思维,转换一种视角,也可以设计出富有创意、灵动多姿的“角色朗读”活动,给学生带来美妙的体验.让课堂“靓”起来。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教育家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尽量摒弃繁琐的分析,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真正发挥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深情并茂地范读有人说  相似文献   

5.
华艳 《考试周刊》2013,(10):34-34
<正>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学习的最妙之法,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古代私塾的学生摇头晃脑地大声朗读的情景,而历来才华横溢的文坛大家无不是自幼熟读诗书。民间也因此有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古训。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一味追求分数,而忽视  相似文献   

6.
鲁涛 《教学随笔》2014,(22):120
如今,"个性化"阅读已成了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语文阅读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和一本教参"包打天下"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处处渗透一个"我"字,处处体现个性;应该引导学生从朗读、内容、方式、表达方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充满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以多元的阅读目标,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朗读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周国平指出:"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朗读尤其如此,它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语言之美、内容之美、形式之美,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带动语文能力的提高。朗读是一块吸引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美丽磁铁,常常琢磨着如何让这块磁铁发挥它的效力,让孩子们爱朗读、爱语文。  相似文献   

9.
10.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朗读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在评价建议中有这样的表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朗读,可以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梁正仙 《考试周刊》2012,(56):27-28
于漪老师曾在著作中谈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语言或铿铿锵锵,如金属撞击声;或潺潺淙淙,如小河淌冰。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学得愉快,学得有效。"要使语文阅读教学顺利进行,朗读是必要且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朗读,字典上的意思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童念出来.还有更专业的解释: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朗读是阅读教学最常见,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方式.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整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获得感知,可以通过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通过朗读还可以感受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布局谋篇的巧妙,感人至深的情趣等,进而对文章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激发情感的共鸣,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3.
14.
问题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问题的设置和解决。高三复习教学中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以达到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可以领悟语言之美,提高审美情趣,陶冶美好情操;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表达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重视读的训练。一、加强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读鲁迅的《从百革园到三味书屋》,许多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那给作者童年“无限趣味”的百草园,但我却始终忘不了作者对三味书屋中那位寿镜吾老先生读书的描写。记得有一次听课,一位教师在这一环节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课堂朗读中,教师及时给予的评价是对学生最为直接的指导。智慧评价能使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教师进行朗读评价时要注重激励,评价语言要精确巧妙,评价方式应彰显个性,评价主体应趋于多元。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平时教学中很难体现有感情地朗读。还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共同投入,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也一直强调要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想要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就要创设朗读情境。只有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融入文本,才能有感发、有情抒,朗读教学才会更精彩。而这美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教  相似文献   

19.
“对话体”课文的教学,我们常常设计“角色朗读”,它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一种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一种充满诗意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在一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以读为主",读书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