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运来 《图书馆杂志》2004,23(12):68-70,67
本文继《汉语大词典拾补》一书和有关期刊关于《汉语大词典》书证的论文之后,举出《汉语大词典》书证首例时代偏晚三十一条,为修订该书及汉语词汇史建设准备。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辞书出版的宏观监管与市场规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辞书出版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加强辞书出版的管理和宏观调控是当务之急,具体建议有以下几条:第一,重点项目应实行重点管理。我国辞书事业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发展壮大起来的。至今,大多数有传世之功的工具书,无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物。上文所述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藏汉大词典》等莫不如此。新版《辞海》的成功修订,也与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因此,国家对于重点的工具书项目,可予以重点扶持与管理,使之尽早上…  相似文献   

3.
梅维恒 《中国索引》2004,2(1):20-23
本书是《汉语大词典》12卷正文完全按拼音顺序排列的索引。这部工具书能使其使用者依据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快捷地查检到《汉语大词典》提供的每个复词条目。由于已经出版的《汉语大词典》附卷包含了全部单字条目的音序索引,为了避免重复,本书将不包括这部分词目。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辞书事业同其他事业一样,迎来了一个兴旺发达的时期。新《辞海》、新《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率先问世;《汉语大字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英汉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先后出版;与此同时,各种语文词典、专科词典、百科全书和形形色色的工具书蜂涌而出。中国辞书园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真使人目不暇接。我们告别了中国辞书史上一个相当长的沉寂、贫困和衰败的时代,迎来了一个鼎盛时代。这是从事辞书事业的所有同志的光荣,是应当庆贺和自豪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继《汉语大词典拾补》一书和有关期刊关于《汉语大词典》书证的论文之后,举出《汉语大词典》书证首例时代偏晚七十八条,为汉语词汇史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两部规模最大的汉语辞书——《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工作,经过六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工作中的问题也不少。为了使这两部辞书的编纂工作能够加紧进行,《汉语大词典》编写领导小组组长陈翰伯、首席学术顾问吕叔湘、主编罗竹风同志于去年9月8日联名给中央书记处写了《关于加强<汉语大词典>工作的报告》,提出了四点意见:(一)进一步明确《汉语大词典》的重要意义;(二)稳定、充实和提高编写队伍,健全编写组织;(三)编写人员评定学衔、晋级、住房等,要同学校其他教学人员、科研人员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汉语大词典》的工作加快步伐,早出成果,国家出版局就加强大词典工作与成立《汉语大词典》编纂处问题,于五月十五日向中共中央宣传部写了报告,胡耀邦同志十六日作了批示:“原则同意,请努力进行。”五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汉语大调典》编写领导小组在苏州东山召开组长、副组长会议,由陈翰伯同志主持,传达了胡耀邦同志的批示,讨论了加强词典工作、成立《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等各项措施。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五省一市词典办公室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部大型汉语辞书《汉语大词典》,在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五省、市的党委和教育、出版部门的领导下,参加编纂工作的几百位同志连续奋战了八年,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汉语大词典>工作  相似文献   

9.
黄潇潇 《兰台世界》2016,(17):11-13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是权威性的大型工具书,其收字、释义及列举书证都经过认真考校,达到当今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是研究者们参考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出土的秦汉简帛文献可以为《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增补义项、增补和提前文献书证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辞书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丰贱”与“踊(勇、踴)贵”是传世古籍中的两个常见词。这两个词在《汉语大词典》中均存在书证稍滞后、释义欠准确、义项欠完备的问题。“勇贵”作为“踊贵”在早期汉译佛经中的常见形式,也未在《汉语大词典》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诗人,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卡里马科斯的这句名言听来未免偏颇。在人们的印象中,一部大书往往融会古今、贯通中外,荟萃精华、博大精深,是思想宝库、是知识海洋。所以,《古今图书集成》在中国有典籍之冠的美称,《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西方获没有围墙的大学之嘉誉。在大字号下,人们可以随便举出一长串脍炙人口的书名来,《二十四史》、《永乐大典》、《十三经注疏》、《四库全书》、《词源》、《辞海》、《中文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英汉大词典》等等。就是一个并不怎么读书的人,他也多半知道《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足见大书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12.
《专科知识大辞典》是按学科内容分类的专科知识辞典的总汇。可以全套备查,也可分册使用。湖北人民出版社在1985年——1990年内,将分批出版五部《专科知识大辞典》。 (一)《汉语专科大词典》。本辞典计划分为十三卷:《汉语古今字形对照字典》、《汉语古今字音对照字典》、《汉语异体字字典》、《汉语同义词辨异词典》、《汉语反义词解析词典》、《汉语语词搭配词典》、《汉语多音多义词词典》、《汉语通假字词典》、《汉语联绵词词典》、《汉语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出版 由新闻出版署主持并组织编撰、审定的《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近日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上中下三册,共计137万字。首卷有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同志在50年代初关于出版工作的题词。本书由王子野任编委会主任,王益、史育才、林戊荪、刘杲任副主任,出版界、文化界、科学界70多位专家、学者执笔。前署长宋木文为本书写了序言。 《汉语大词典》出齐 《汉语大词典》12卷近日出齐,共收词语375万多条,约5000万字,插图2200多幅,被誉为“我国辞书史上的典范”和“里程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将在明年三月推出《汉语大词典》的《索引·附录》一卷。  相似文献   

14.
两部大型工具书的初稿复审工作都已基本完成。《汉语大词典》第一卷收词三万四千条,四百四十六万字,尚有九千条未印出初稿本。第一卷初稿本出齐后,将根据中央办公厅(1984)2号文件精神,将初稿本送有关高等学校和有关文化单位,组织力量对初稿进行审阅,帮助把关,提高质量。然后,《汉语大词典》编委会领导《汉语大词典》编纂处进行终审,计划1985年4、5月份发稿完毕。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工程林穗芳工程浩大的8卷本《汉语大字典》、12卷本《汉语大词典》和74卷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任务相继完成,在中华文化建设上树立了三大丰碑。再接再厉,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开拓新领域,攀登新高峰,是我国学术界和出版...  相似文献   

16.
一 辞书作为自学和科研的必要工具,历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被称为“无声的教师”、“没有围墙的大学”。建国以来,特别是十年动乱之后,我国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辞书,如《辞海》、《辞源》修订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英汉大词典》等等,大都千锤百炼、精雕细刻,以其高质量赢得了高声誉和高效益,在我国出版界掀起持续升温的辞书热。这股热潮  相似文献   

17.
整治伪劣辞书,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五年,是中国辞书出版空前繁荣的时期。在这个四分之一世纪里,我国出版了数千种辞书,其中许多种是饮誉全国以至世界的精品,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源》(修订本)、《辞海》(修订本各版)、《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1953年初版,迭经修订)、《英汉大词典》等等。但是近年坊间也冒出不少质量低劣的辞书,浊流泛滥。于是,在辞书园地里呈现出良莠混杂、薰莸同在的状况。这些劣质辞书严重败坏了向来备受尊重的辞书的声誉,扰乱了图书市场,传播了错误的信息,干扰了读者的求知欲以至毒害…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近期出版了由倪宝元教授主编的《汉语成语实用词典》。倪宝元教授有多部关于成语的著作和词典(有些是合作和主编的)出版,比如《成语辨析》、《成语辨析续编》、《成语例示》、《成语九章》、《成语范例大词典》、《汉语成语辨析词典》、《最新汉语成语词典》等。这部新出版的词典是在1993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九用词典》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完成的,增加了1000余个成语条目,改换了原书近1/3的用例,改正了原来的错误,另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注释项目。笔者认为,这部词典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收条标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五月下旬,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汉语大词典》主编罗竹风同志到安徽参加《汉语大词典》的审稿工作期间,应安徽省出版事业管理局的邀请,给安徽人民出版社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人员作了关于出版工作和编辑修养问题的讲话。讲话一开始,罗竹风同志谈到自己从事出版编辑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对这一行深有感情,也深知其中甘苦。他说:对编辑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全唐诗》中的李白诗歌为考察对象,摘取其中部分偏正式复合词来对照《汉语大词典》中的收词情况,发现词典在通用性词语的收录和提供始见书证方面存在一些瑕疵。作者选择性列出这两方面的问题并加以说明,以期能对唐代文献的阅读、研究和《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