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间能让人类憧憬一切,也能让人类淡化一切。所以时间这个平常而伟大的话题,永远是诗歌反复咏叹的主题。 托马斯·哈代(1840—1928),作为一位经历了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老人,他对时间是非常敏感的。1909年他出版了诗集《时光的笑柄》,抒写了残酷无情的时光如何将有限的个体生命玩弄于股掌之间,透过时间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哈代不仅在这部诗集中描写了时光,而且把时间作为他构建作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在因素。哈代抒情诗所给人的哲理启迪,也正在于其中都有时间的内蕴。他的许多诗作都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受。在他看来,时光制造笑  相似文献   

2.
符蓉 《考试周刊》2011,(81):23-24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表现出鲜明的生态意识,他通过对动植物的灵性描写,以及对人与动植物亲合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其生态整体观。作者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了哈代的"威塞克斯",哈代对自然的关注是他对人类生存状况关注,以及人类生存的意义的一种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3.
哈代作为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威塞克斯小说描写资本主义侵入这些地区后引起的种种社会变化和灾难,具有浓重的悲剧意识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对哈代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长篇小说。哈代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哈特曼的影响,认为宇宙存在的超自然的内在意志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的命运、意志。它控制宇宙的一切,这种意志力出于自然,没有意识。是盲目的,它就像万有引力一样。无所不在。因此哈代作品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似乎总是受命运的支配。  相似文献   

4.
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对个体的影响是无法抗拒的,而个体存在于自然中,因对自然的态度的相异,而由此带来命运的迥然不同。究竟自然在个体的存在中起何作用,个体又是如何反应其影响使命运不同?从中又显示了什么样的命运意识?本篇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哈代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命运观:自然决定一切,性格即命运。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生命意识,就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生命意识不能仅仅靠一些德育课来传递,高中语文也有责任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重视对生命的关怀。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一、在最佳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人作为个体存在是具有时空性的,周边生活的环境是人类展开活动的情境。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作品中  相似文献   

6.
作为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系列在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同时,揭示了在面对"欲望"与"现实"这一人类终极矛盾时作者流露出的乌托邦情结─"美好的愿望而没有现实的根基"。本文将从研究个体存在的角度,分别从宗教和审美两个方面,揭示《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乌托邦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培养儿童的宽容品质尤为重要.宽容作为一种社会性价值可以从人原初的价值意识中找到它的基础.同情作为人类原初的价值意识可以引发宽容.价值教育可以在激发个体同情的基础上培养儿童的个体宽容意识,可以在社会同情和人类同情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儿童的超越宽容意识.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有着从维多利亚时期向现代文学过渡的性质,这鲜明地体现在小说结构模式的双重性上。从作品的结构安排、时间维度、空间设置三个方面分析哈代前后期小说结构模式的变化可以看出,哈代后期作品突破前期作品中单一的循环结构模式,循环的与线性的结构模式并存于同一部作品,折射出作家对人类命运与未来的思考、对命运观念的理解以及对当时基督教观念的批判等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哈代所精心构筑的文学版图上不朽的威塞克斯王国,从人类与宇宙冲突对立所付出的代价、小说创作中运用星座距离来折射人心亲疏、人类和宇宙万物和谐相处之时的欢欣几个方面分析了属于哈代的生态宇宙意识,从而意识到人只是宇宙整体中渺小的存在,唯有秉持和谐共存的观念,以一种系统、整体论的眼光,承认并尊重宇宙当中各种生命以及非生命体所具有的内在均等价值,人与宇宙万物方能实现生生不息、相亲相携的最佳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10.
哈代战争诗歌没有直接描述战争场面的血腥和屠戮,而是独树一帜,把焦点放在了对战争本身的荒诞性和人的存在价值命题的思考之上,因此,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特点。哈代与生命存在哲学有不解之缘,并在其战争诗歌中从战争的荒诞和人的困惑,人的异化性,个人主体性和自由选择,以及如何诗意的栖居等方面,探讨了人类在战争面前的存在主义命题。哈代的存在主义哲思并非单纯的虚无主义,而是充满乐观主义色彩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