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桥梁工程B》的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工作意向,在课堂教教学中采用了结合工程案例教学法、学生备课试讲法、工地总工讲座等教学方法探索;其中工程案例教学法由于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展开想象,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三种课堂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对《桥梁工程B》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可为此相似的课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朱茂电  赵吕明 《成人教育》2013,33(7):120-122
针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特点及高职学生工程基础薄弱的现状,对高职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知识,顺利通过"专接本""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自学考试。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225-228
针对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构建了网络化、共享型、开放式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平台。该平台构建了多种资源的课程教学平台,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部分;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科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从基础到实际工程实践得到系统全面的训练,为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械原理与设计课程群知识点多而抽象,且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与装配技术的工程化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群的理论教学中,结合工程案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来诠释知识点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基于机构创新实验设备,通过虚拟装配技术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及创新设计能力。教学改革实践成果表明,基于工程的虚拟仿真与装配技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学分制下,工科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工科课程考试对于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应大力进行考试模式改革。学分制下,工科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针对学分制下工科课程本科考试模式存在的考试目的功利化、考试形式单一化、考试内容片面化、考试质量简单化、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等现状,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提出"大作业"考试模式;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提出"论文答辩"模式。这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程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在非机类"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中存在着课程内容繁多,课程结构紧密度不够;学生不够重视这门课程;课程缺少实验环节;课程的课后讨论环节较少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期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结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伺服运动控制技术课程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均较强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教学导向,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通过提炼教学要点,确定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革考核体系;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在自动化专业12、13级教学中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毕业生深受企业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工程制图是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本文就如何针对高职学生做好工程制图教学工作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反应工程基本理论、强化工程分析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性及相应教学方法。强调要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安全意识以及经济意识,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仅熟悉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理论,更应该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文章系统阐述了江西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课程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针对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完善体系,构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环境监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探索了“线上+线下”交互教学、实践基地现场教学和实践技能大赛应用教学三种教学路径;针对实践教学平台投入有限,开发了“四维”线上线下实践教学平台,具体包括超星泛雅教学平台、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教学平台;针对“双师型”教师缺乏,打造了模块化实践教学团队,囊括了本科生导师和环境监测/检测企事业单位的一线专家。本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效果良好,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