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蓉 《时代教育》2014,(12):72-73
高校图书馆是将信息资源集中在一起,然后提供给学生和教师进行阅读的地方,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以及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心,在这种情况下,艺术院校的图书馆必须要做出一定的改革,从传统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发展,从固定的服务模式向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转变,进而实现为学生创造个性化服务的目的,帮助学生能够以最短的时间从大量信息中准确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源。本文主要分析了艺术院校图书馆服务个性化的内涵以及其制约因素,并根据艺术院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特征,提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措施和途径,以期为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以促使高校图书馆提高利用率,明确服务定位,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可以从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加强阅读指导、优化文献资源建设、健全阅读推广系统、完善图书馆服务机制入手,以保障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日益丰富,用户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但获得所需要的准确信息变得困难,获得有价值的个性化信息尤为困难。而以数字资源为基础,以图书馆为载体,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成为解决网络信息繁杂带给用户检索难、筛选难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文章对基于个性化服务理念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策略进行了研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通信电子类高校图书馆为调研对象,采取网络调查的方法,研究通信电子类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与移动信息服务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通信电子类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状况良好,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数量较多,信息服务内容丰富,推广形式多样化。但从移动图书馆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宣传、推广移动图书馆,提升读者的利用率,拓展特色化、个性化的移动信息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日益丰富,用户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但获得所需要的准确信息变得困难,获得有价值的个性化信息尤为困难。而以数字资源为基础,以图书馆为载体,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成为解决网络信息繁杂带给用户检索难、筛选难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文章对基于个性化服务理念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策略进行了研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时代背景下,必须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文化法制建设,让拥有丰富优势文献信息资源的高校图书馆在社会科学普及中发挥应有作用,以弥补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环境不适应、生活贫困、交际困难和情感受挫等产生的心理问题,指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随后从高校图书馆其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幽雅宁静的学习氛围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理念分析了开展阅读疗法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可采取"加强阅读疗法宣传"、"合理采购阅读疗法图书"、"设立休闲阅读驿站"和"培养高素质阅读疗法馆员"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模式,个性化服务理念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生要措施,读者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是人本服务理念最突出的表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谐宁静的读书环境是为读者服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全国大力倡导全民阅读。高校图书馆中的重要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材料,极大程度了深化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及知识内涵,有效推动了全民阅读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对全民阅读的积极作用,根据其强大的引导作用及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组织新颖阅读活动、开通阅读推送服务、营造数字阅读氛围、构建阅读长效机制四个维度,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创新及与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中的有效资源,发挥其积极推动作用,实现全民阅读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以及信息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移动化、个性化和智能化,许多高校图书馆陆续都建立了相应的图书馆公众平台,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使得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尚未形成相对完整规范的知识服务体系,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重视图书馆微信服务,规范微信公众帐号、针对图书馆用户特点,提供微信特色服务、应强化宣传推广体系,确保最大宣传效益、设置专职管理人员,以提升开发运营能力,以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