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矛盾错综复杂,许多人越来越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了,有的感到焦灼,有的感到迷茫,有的甚至不慎迷失自我,永远无法找回了。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曾画过一幅震动世界的经典作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表现的就是人们这样一种心理状态。鱼儿发现不了水,因为它生活在水中。人如果不自我观照、自我审视,也不可能发现和认清自己,更难以在迷失自我后找回自我。  相似文献   

2.
征服者 姚风 攀登珠穆朗玛峰的 半路死了好几个 幸存的,登上了峰顶 他们面对镜头,挥舞着旗帜 让全世界都看到 他们征服了世界第一峰  相似文献   

3.
在去探望他非血缘父亲的特快列车上,天吾(《1Q84》主人公之一)读到了这篇由一位不知名的德国作家撰写的小说——《猫城》。粗看起来,这不过是一个关于人类误闯猫世界的历险故事,有奇幻元素,但远非充分。  相似文献   

4.
也许看多了都市中伪饰的清纯、苍白的矫情.当读到杨炼的《海边的孩子》时,一股清新而芳菲的气息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中记述鲁智深的文字"通篇只是鲁达纪程图也"。这一"纪程",不仅是鲁达行侠仗义的人生轨迹,更是鲁达自我迷失、自我探寻、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完成了从自我、本我到超我以及从有我到无我的超越。作品把鲁智深推进到生存结构之中,从形而上的哲学叩问和形而下的道德实践中拷问自我,探讨人类的存在方式,从而对陷入尘世的人生进行哲学上的探究。这种探寻态度,以及对于"存在"纬度之下的人性的省思,使它成为我国尤罕的"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6.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4]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首关于成长问题的励志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土生 《阅读与鉴赏》2005,(10):46-46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相似文献   

9.
“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跃这红尘永相随,等到秋风尽秋叶落成堆,能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庞龙的这首一度在网络上红得发紫的歌曲《两只蝴蝶》,表现了对生死相依的现代爱情的无限赞美之情。其流行之势,甚至到了目不识丁的老头高兴起来也可以哼上两句的地步。当然,盲人这个社会的特殊群体,虽然双目不见天日,但他们用敏感的耳朵感受着这个...  相似文献   

10.
移民作家总以双重文化视角关注自己族裔在多种文化中的生存状态及由此产生了对身份的迷惘和思考。英国移民作家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正是这一探索的体现。本文打破小说《米格尔》的叙述顺序对人物进行分类研究,从自我认知模糊、他者的效仿和人格扭曲、异化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展示米格尔街人自我身份缺失、迷失的过程和特征,感受这些人物的迷失自我的心酸生活。  相似文献   

11.
孔子读书,韦编三绝;孙康读书,囊萤映雪;匡衡读书,凿壁借光……这都是古人勤奋读书的感人故事。当今社会,红尘滚滚,诱惑多多。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情况各有不同,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有一万条理由。人应该多读点书。读书是与智者的对话,不但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以开启心灵大门,提升精神境界。培根说:“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相似文献   

12.
“这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刺激惊险并充满人生哲理的闯关游戏”。没错,就是游戏,《寻找幸福密码》的读者可以参与其中,与主人公一起体验闯关过程,体会那前所未有的惊险、痛苦、快乐、感悟……在寻找密码的游戏中走一遘,仿佛在充满选择的人生中活过一次。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隽永的托物抒情散文,作者对江南瓦情有独钟,他从江南瓦的外观、结构,瓦缝的风声、檐下的滴雨,瓦上的日光烟影、屋瓦的积雪消融以及瓦上的野草与苔藓等多个侧面来细细把玩它的美,表现其形、声、色、态、神的个性特征,写出了对江南瓦的喜爱。作者还将江南瓦与琉璃瓦作比较,突出其“卑微”、“粗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江冬 《初中生》2008,(12):41-43
面朝大海,春暧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15.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相似文献   

16.
刘杰 《陕西教育》2010,(7):122-123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诗 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的诗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第二次造访英国,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主义理论因立足于反映遭受过殖民压迫的弱小国家的民族观念和文化价值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支撑,探讨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所体现出的白人"文化霸权"影响下黑人文化价值观的转变、自我身份的迷失等悲剧现象;同时表达对冲击下部分坚守民族文化的黑人形象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在《自我的他性》一书中,流心提出"自我的他性"是由于个体在商业实践中的结构位置错位而导致的人格的断裂。文章以维克多·特纳的"结构与反结构"理论来审视"自我的他性",认为"自我的他性"并非"自我的迷失",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题玄武禅师画壁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