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楠 《培训与研究》2009,26(6):61-6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传教士进入武汉传教,并且兴办了一大批教会中小学校。教会中小学客观上将近代办学模式和理念引入内地,在特色办学上也颇有成效。它的出现对武汉教育及社会的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传教士进入武汉传教,并且兴办了一大批教会中小学校。教会中小学客观上将近代办学模式和理念引入内地,在特色办学上也颇有成效。它的出现对武汉教育及社会的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教会教育对近代福建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福建教会学校经历了创始、发展、成熟、备案与调整以及接管五个阶段,建立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乃至特殊教育等较为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其办学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仅次于官办学校,对福建近代教育的现代化历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时期是近代边疆教育发展的起步阶段.推动起步的原因主要与近代政府致力解决边疆危机、“五族共和”思想的流行以及边疆政治势力的兴起有关.起步突出反映在边疆教育管理机制的建立、新式民族学校的创办和边政学校的设立等三方面.而由于教育经费的掣肘、政治局势的混乱、办学取向的失当,近代边疆教育在起步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折射出近代边疆教育的发展将会很曲折.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民族危机日渐严重 ,培养人才 ,挽救民族危亡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以同盟会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 ,谋求强国 ,莫过于办学 ,认为欧美列国国强民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多士人”。① 在此思想指导下 ,同盟会利用清末实行新政 ,开放办学的机会 ,着手培养敢于“宣战君主” ,“内修战事 ,外御强邻”的“革命之健儿” ,“建国之豪杰 ,流血之巨子”。② 同盟会积极介入各地的办学 ,其在山东的教育活动尤有特色。一、清末同盟会在山东创建的学校清末 ,同盟会在山东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创建新式学校进行的。同盟会在山东创办…  相似文献   

6.
清末教育政策出台于近代文化变革时期,发挥了文化传递与传播功能,也培养了文化创造的主体,分析清末教育政策的文化功能有助于理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潘新和 《新作文》2004,(2):11-14
清末民初,指的是从1901年(科举考试禁用八股程式)至五四运动前这~段时间。这是我国写作教育由古典到现代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写作教育思想开始从为“功名”转向为“章”、为“实用”,但传统的写作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彻底摧毁了晚清王朝"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开始了新政时期的军事教育改革。清末新政时期的军事教育改革包括废除科举中的武举制度、创立军事教育管理机构、构建军事教育体系等内容,体现出制度性、主动性、广泛性等特征,在充分评价这次军事教育改革价值的同时,也应揭示出其存在的流弊及局限。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贵州的女子教育兴起,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呈现时间早、规模齐、影响广等特点。女子教育的兴起极大地唤起了贵州女性的独立意识,为女性的精神解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西方"欧风美雨"的影响和自身近代化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客观发展的进程,也是主观适应的过程。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其近代化的过程必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教会教育必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山西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对教会教育的抵制、教会教育的世俗化以及山西本土教育发展的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会中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办学类型与中国近代历史相伴随。教会中学在办学宗旨、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既带有殖民教育的宗教传播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强行渗透,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型、人才的培养以及中等教育课程结构、办学模式的探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发端于晚清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男子师范教育为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教会女子师范教育及西方女子师范教育为清末女子师范教育提供了直接可借鉴的模式。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既是传统女学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传统女学在新式学堂中的绵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使命使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发展的各个时段拥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也使得女子师范教育所存在的历史意义超出了女性教育近代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教会教育是安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徽近代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体系;其二,将英语和体育教育放在首位;其三,世俗化逐渐加强;其四,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张百熙作为清末教育改革的主持者,设想勾画了近代教育的蓝图,实践奠定了近代教育的基础,使高等教育由此发端,系统教育自此时始。本文通过追述其历史贡献,探讨其教育思想,追溯其言行的渊源,说明了张百熙与清末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但并没有重视对农业的教育.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统治阶级才逐渐意识到农业对于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在农业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事实.为增强国家的国力抵抗外国的侵略,为发展农业,清政府积极开展农业教育,兴办了一系列农业学堂.农业教育的兴办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人员,推动了农业的进步.这一举措对于促进农业的近代化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末教会大学学位制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教会大学不仅是西方学位制度传入近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渠道 ,同时也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实践产生了示范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起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基督教、天主教以及教会学校在云南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教会在云南民族地区传教、办学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对云南发展民族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教会教育是安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徽近代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体系;其二,将英语和体育教育放在首位;其三,世俗化逐渐加强;其四,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教会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会教育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对教会教育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已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和中国教育史学界的热点之一,取得了不少成果,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但也存在着对教会教育中的初、中等教育研究较少、对抗战时期及战后的教会教育研究较弱、对专门的人物研究较少等缺憾。展望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对教会教育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不仅国内研究队伍会发展壮大,中外合作研究也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王蔚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5):99-100
从明末清初,即有洋人来华传教,而传教的最佳途径就是办学校.清末,列强们的枪炮打开了国门,大批传教士也随即而来,并在华大规模办学传教,体系亦日益完善,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这在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培养了一批具有西方现代科技理念的人才.但由于我们受到一些传统观点的影响,并没有对它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重新认识教会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