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声是一个外来词汇,在中国几千年的音乐传承中,多声音乐虽然一直在某些歌唱、乐曲与戏曲题材当中出现,但作为多声音乐的理论指导——和声,却发展迟缓。中西方音乐最开始虽然都是单声音乐,但是西方从15、16世纪开始,和声就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完备的和声理论体系。而中国民族传统和声直到近几十年,在几代音乐家的不断努力下才获得了逐步的发展。文章以中国传统和声结构的成因为着眼点,阐述中国传统和声的结构成因。  相似文献   

2.
和声是一个外来词汇,英文名称harmony,意为协调、融洽.和声在音乐中表现的意义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中国在几千年的音乐传承之中,多声音乐虽然在某些歌唱、乐曲与戏曲体裁中出现,而作为多声音乐的理论指导一和声却发展迟缓.中西方音乐最开始虽然都是单声音乐,但是西方从15、16世纪开始,和声就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完备的和声理论体系.而中国民族和声直到近几十年,在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之下才获得了逐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五声性和声在我国专业音乐创作中已普遍使用,并逐渐形成自己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在许多音乐院校的和声教学中,长期以来讲授的仍然是欧洲传统和声,而对民族正声性和声的讲解则相对较少,有的院校根本就不涉及,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了和声学之后,仍然对民族多声音乐不甚了解.在音乐写作中,常常用欧洲传统和声配以民族五声性的旋律,造成了和声与旋律风格的严重脱节。应尽快改革和声教学中的这种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在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中,随着一代又一代音乐理论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民族和声被赋予了无限活力。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民族和声在和声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借助一些成功运用民族和声元素的作品,探讨了民族和声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以期为音乐理论专业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解放,许多作曲家的创作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为了创作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作品,有意避开我国己受西方古典音乐影响的当代音乐,希望从中国传统音乐与20世纪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结合中走出一条个性化的道路。民族器乐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协和音响的和声,四、五度叠置的新和声语言,以及和声发展的线条化处理等等新和声技法,这些新鲜的和声技法与民族乐器个性、不融洽的特性配合在一起,重新构结出一种更具民族特色的"和谐",赋予中国传统音乐中那种注重直觉、即兴偶然和音响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族和声是目前我国中师及高师和声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音乐理论的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目前民族音乐的迅速发展,民族和声的教学也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高师和声教学除了加强四部和声教学外,还应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键盘和声、钢琴伴奏写作、和声分析、民族调式的和声以及通俗音乐的和声内容等,同时注意与视唱练耳、音乐欣赏课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就此问题做专门的论述。本从和声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入手,分析论证了多声部音乐中协和性原则确立的基础,以及其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所起的主导性作用。这一主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它进入到和声语言相当复杂和丰富的21世纪时,已无法用协和性的一般化概念来概括,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音响紧张度来表述。这种对声音状态的描述,是以音乐语汇中的音响是否能够表达作品的内涵与思想为准则。  相似文献   

9.
勋伯格以他创作的无调性音乐而闻名,但是他所著的《和声学》讨论的却是非常典型的传统和声。虽然传统和声几乎被所有音乐学习者所熟知,但勋伯格却对传统和声有着独特的见解。笔者在分析过大量的流行音乐后发现其中很多常见的和声进行模式都是可以用勋伯格的观点来解释的。以勋伯格《和声学》中的观点为基础,作曲者能够更加娴熟地进行流行音乐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东西方民族的音乐心理审美异同,造成东方人演奏西方的钢琴作品中存在诸多问题:节奏感方面,东方人具有散漫性;由于东方人的传统音乐审美心理关注的是单线的旋律进行,因此解释西方音乐时,简化地表述为"旋律加和声"伴奏的公式;东方人缺乏和声的进行感及音乐结构的平衡感;对踏板的使用不明确。正确面对这些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力求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演奏西方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传统音乐虽然早已存在多声部音乐的组合方式,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和声体系.随着各种有关民族化的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的书籍与论文的发表,认为西方尤其是现代西方音乐创作理论更能保存我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点.爵士乐作为不同音乐语言结合的混合物,加上现代爵士乐的旋律语汇与节奏模式也越来越得到认可,可见民族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创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将民歌改编成钢琴曲是音乐创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作曲课教学的难点,它对于音乐创作者民族风格和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将民歌改编成钢琴曲,首先要进行和声配置,但我国却并没有类似“传统功能和声”那样的系统化的“民族和声理论体系”。我国现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历史,实际上是我国作曲家不断融汇、消化西方专业作曲技术进而创造与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的过程[1]。“五四”以来,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实践在探索“和声风格民族化”的道路上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和创作实践(已发表于《音乐创作》、《黄…  相似文献   

13.
钢琴传人中国100多年,已形成钢琴艺术领域内的中西音乐融合,中国钢琴音乐在结构、和声、音乐表现、意境、文化内涵诸方面,都表现出迥然不同于西方钢琴音乐的自身强烈的民族特征。采用以大小调式为基础的功能和声体系,传统和声材料的“有限”改造非传统和声功能的方法,将旋律中的特征音程纵向组合为和声的方法,复合功能的和声方法,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及自由十二音和声等,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时,笔者在其中发现在和声与调式调性、节拍上的运用上与我国的传统多声部音乐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相似性,故笔者试图从传统民间多声部民歌中寻找一些特点,旨在能更好的运用多种西方的作曲技术来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国音乐"。  相似文献   

15.
和声学是研究单位多声组和的一门学说。随着世界音乐化事业的发展,在作曲家的作品中,几乎都能看到音乐和声语言的发展变化。和声理论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认知和写作多声音乐,而且对他们今后的音乐深造、社会实践及素质提高,都会带来极大的好处。要攀登音  相似文献   

16.
和声综述     
按照现代的和声定义来说,和声不存在于古代,当时的音乐是只记录旋律的单声部音乐,单音持续和固定音型使用较为广泛,流传下来的音乐资料极其有限,乐谱更是少之又少,且多为断音残篇。中世纪还没有系统的和声,但是在宗教和世俗单声音乐中,持续低音和固定音型被运用,复调织体的发展为和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西方和声理论研究状况,并力图通过我国有关西方和声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整理与分类,提出一些在梳理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求在感受西方和声魅力的同时,进一步探索西方和声对中国音乐理论研究的意义。全文共分七个部分:前四个部分,按照和声在西方音乐中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分别阐述我国进行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第五部分,阐述了我国在对西方和声理论研究时,按照切入的不同角度分类,从而产生的社会效应;第六部分,为笔者对和声在西方音乐中的影响进行的初探;第七部分,为使我国对西方和声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不断提高,而阐述的几点思考性意见。本篇先为大家介绍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国对复调音乐时期和声重要理论研究的撰述。  相似文献   

18.
结合高职和声教学,阐述和声技法的发展与突破,和声技法的发展与突破是音乐演变过程的必然结果,是多声复合性思维方式的拓展。在此基础上,阐述音乐的和声技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普通综合性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普修课程之一的和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传统大小调体系和声理论的基本音乐语言逻辑以及四部和声写作的技巧,认识到多声部音乐中主调音乐创作的和声语言,能分析出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中的各种和声现象。但是,现在许多普通综合性高校的和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践相脱节。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在实践中的应用。如何把所学的和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必须认识到和声分析的特点及在普通综合性高校和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西方和声理论研究状况,并力图通过我国有关西方和声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整理与分类,提出一些在梳理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求在感受西方和声魅力的同时,进一步探索西方和声对中国音乐理论研究的意义。全文共分七个部分:前四个部分,按照和声在西方音乐中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分别阐述我国进行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第五部分,阐述了我国在对西方和声理论研究时,按照切入的不同角度分类,从而产生的社会效应;第六部分,为笔者对和声在西方音乐中的影响进行的初探;第七部分,为使我国对西方和声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不断提高,而阐述的几点思考性意见。本篇接上一篇(见本刊2018年第3期)为大家介绍文章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我国对主调音乐时期与过渡时期和声重要理论研究的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