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向世人展示着全新的面貌。 然而,文学的“热点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全球化背景下作家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中国特点的问题、怎样看待新青春派小说的问题、在目前社会状态下作家如何发挥自身作用等问题,也依然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享有国际声望的伟大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和文艺论著被译成二十几个国家的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极其珍贵的一部分。其中,译本最多的是他的长篇小说《子夜》和三十年代的短篇小说。各国的文化界向本国读者介绍中国这位文学巨人,充分肯定了他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 ,回答 1~ 5题。中国小说从“五四”开始就出现了一种倾向 ,那就是对汉语言的怀疑与不信任。胡适、钱玄同等人都不自觉地把汉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对象 ,并不约而同地设计了一条由拼音文字取代文言文和白话文的道路。这就使我们看到 ,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小说在语言上都存在一种“欧化”的倾向。特别是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新潮作家、新生代作家那里 ,语言不但“欧化” ,而且还“拉美化”了。一些青年作家甚至还追求语言的“不及物性” ,所谓能指与所指的分离 ,所谓语言的自律运动 ,所谓语言的游戏性 ,等等 ,追求的都是语言的…  相似文献   

4.
识别具有现代色彩的“都市作家”有两种“试剂”:一是是否有“电脑情结”;二是小说里是否出现“新生代”的词句,陈村堪称此类作家的代表。他的长篇小说《鲜花和》,以其对于平凡市民生活的描绘,从“政治备忘”走向“生活备忘”;以其对上海的真情改变了从“五四”以降对城市的“妖魔化”:以其“市井笔记”笔调和独特的“都市修辞格”显示出浓厚的美学含量,为“都市小说”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创作个性是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创性。韩东青年题材小说以其在语言、题材、文体精神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化”享誉当代文坛。他在边缘处的深度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剖析书写、对“存在”的追问都使他的小说具有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与丰富的可言说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实际上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语言风格形成的过程。从小说语言的话语层面、语象层面、意蕴层面分析阿袁小说语言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7.
浙江籍作家王旭烽在90年代以杭州西湖为背景,创作了“西湖十景”系列中篇小说。这十篇小说吸收了古典小说的叙述策略,又具有实验的态度,把现实主义的外壳和现代主义的精神相融和浸润.探索出中国小说的民族化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对文学语言有着独到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语言做为文学的本体,二是强调作家以“修辞立其诚”为起点的个性特征,三是主张小说语言必须贴近人物,四是重视作家的语言修炼。  相似文献   

9.
<正> 英国十九世纪末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以其“性格与环境小说”而著称于世。他在《德伯家的苔丝》小说中运用语言技巧、创造绘画、音乐效果,达到渲染环境、塑造人物性格的创作手法则是体现他“性格与环境小说”特点的匠心独具之处。  相似文献   

10.
《英语辅导》2004,(10):61-62
说到《少年维特的烦恼》,相信读并不陌生,但是读过这部小说的英版的人,却恐怕为数不多。《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杰出的诗人、作家、学和思想家歌德(1749—1832)的不朽力作。这部小说使年仅二十四岁的歌德一跃而为西欧享有最高盛誉的作家。在西欧长篇小说的发展史上,该书更是被看成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小说一问世,当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西欧,深受广大青年喜爱。“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成员诗人舒巴尔特宣称:“我宁肯终生穷困,一辈子睡干草、饮清水、吃树根,也不愿失去体察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的机会。”如今,这部小说在世界各国流传甚广,已被译成各种语言,据称仅日译本就有四十多种。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近距离接触它的优美字吧!  相似文献   

11.
舒坦 《文学教育(上)》2008,(11):157-157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5月22日在中国社科院从代表作《雪》谈起,以“我们究竟是谁?”为题作专题演讲,帕慕克敬重的中国作家莫言和帕慕克作品中国翻译沈志兴均来到现场。帕慕克主要探讨了小说的艺术力量,想像力对一个小说家和读者的至关重要性等问题。在帕慕克看来,“小说提供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当成别人的生命,把其他人的生命当作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的机会”,“小说的历史就是人类解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侠小说在20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北派五大家”,其中,王度庐被誉为“悲剧侠情”的一代宗师。2005年12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斯年教授所著《王度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即致力于在整理王度庐小说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探讨其小说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魅力,详述了王度庐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评传》中把王度庐的小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悲剧侠情小说”,一类是社会言情小说。王度庐在创作时,两类小说经常同时进行,徐斯年称他是一位善于“两手分用”、“左右开弓”的作家。《评传》对王度庐小说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两点:悲剧精神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苏曼殊明显是一位介于“新”与“旧”之间的作家。以他的《断鸿零雁记》为代表的晚清小说中可以看到由古典性体验向现代性体验的艰难转变,可以说苏曼殊小说以其渐新渐变的叙述逐渐开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性空间,这就是它独特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小说在古今、中外、雅俗三方面的沟通和融合状况我们称之为“三通”,现代小说作家在追求“三通”境界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本文认为,现代小说主要是由近代通俗小说分化为两支发展起来的,新文学作家努力实行小说变革从而突破了古典小说传统,而现代通俗作家则在继承古典传统的过程中努力使其小说现代化;现代通俗作家主要联系古今,“俗而向雅”.新文学作家重在融合中外,“雅而向俗”,两者共同促进小说向“雅俗共赏”的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大背景上,“先锋小说”以其大胆的叙事变革,划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号。1985年前后,以马原、洪峰、格非、余华、残雪、孙甘露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先锋小说”,脱出传统文学的创作常规,或传达出“麦田守望者式”的情绪心态,或展示“夸张嘲讽故意粗俗但又忍不住炫耀高雅的情绪型叙述语调”和“无中心人物无秩序主次情节无故事‘无结构’的结构”,强化感觉与语言风格,注重叙述方式和叙事策略,以完全彻底的形式变革,与既定的叙述模式、文化范型、语言秩序构成尖锐的冲突,改变了人们的感觉方式和阅读方式,拓展了小说的功能和表现力。“先锋小说”这种冒险的形式主义革命,在新时期业已规则化的文坛竞技场上,无疑是一场独特而新颖的艺术探索。本文无意对“先锋小说”的叙事变革进行全面分析,只试图选取1985年前后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从叙述时间和叙述感觉两个方面,着重分析“先锋小说”叙述顺序的变革,以期对“先锋小说”自由开放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日本汉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汉小说是日本小说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们是日本小说作家以汉字为叙述语言,描述日本本民族故事、反映日本人民民族感情的一种独特创作。多年来,由于这种小说形式上的“汉化”和内容上的不相一致,致使它们同时被排斥在中国和日本小说的研究视野之外.其面貌不为人所知。事实上,它们虽然从学疆域划分的角度上属于日本,但无论其语言风格、体形式,还是小说旨趣等等,它们又的确深受中国小说的深刻影响,甚至是自觉模仿。这一切,显示了处于化强势地位的中国小说对域外小说强大的影响力,及其在学交流中不可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说是文学”这一命题近代始得普遍认同。“五四”后,在西方流行的小说原理、小说观念大规模引入中国的背景下,中国“小说”观念经历了一个通过知识背景转换而争取独立地位——取法美国、法国小说观念以图创新——融会俄苏现实主义小说理论、英法现代主义小说理论等外来资源而力图自创新路——酿造出作家富于个性特色的小说观念这样一个演化过程,从中可窥见现代历史文化语境的迁延。  相似文献   

18.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第一次把张爱玲请进了文学史,并予以了高度评价:“张爱玲应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张爱玲以其文学、绘画、音乐、历史等多方面的才华,进行了小说创作中意象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小说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内涵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的进程,更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超凡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因此,本文以鲁迅小说的语言为基本着眼点,以语言运用中的突出特点“博采众长”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两个大的方面,即一古今交融、文白杂糅,二中西结合、独树一帜,对鲁迅小说语言的“博采众长”这一特点进行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