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 《华章》2012,(11)
翻译是美国大诗人庞德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庞德的诗歌创作和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诗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本文对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实践追溯其诗歌创作及译学观的理论根源,探讨其翻译理论对当今翻译实践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2022年11月25日,“第五届桂子山翻译与传播高层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召开,其主题为“中国文学翻译与传播研究”。与会学者的主旨报告涉及译者认知模式、译文审美标准、传播效果评估方法、译史书写、学科构建等多项议题,拓宽了翻译与传播的研究视角,深化了对中国文学传统、世界文明观念的认识。这场学术盛会为中国文学的海外推介贡献了学术力量,有助于推进中国文学外译研究话语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3.
4.
汉魏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是中国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佛教发源于印度,通过佛经翻译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了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佛经文学的传播不仅给汉语言带来了新语汇、新文体,也极大地拓宽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想象力,在题材、内容、意境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翻译能力除了与译者的双语水平和翻译技能密切相关之外,还与其翻译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典籍英译这种战略性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中,译者主体的翻译观尤为重要。只有实现翻译观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文化意识、语篇意识与主体认知的完美融合和良性互动,才能造就优秀的典籍英译人才,实现典籍英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罗杰·贝尔的认知翻译视角,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信息处理、心理记忆和意义再现的过程,以期能对译者在典籍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对典籍翻译的人才培养提供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作为考察的对象,分为3个部分:第一,近年来中国大陆发现的新资料;第二,国外古典文学资料的新发现;第三,近5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著扫描。通过对若干具体资料的介绍,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这样的一种研究思路,即:要想深入研究文学,就必须跳出文学的范围;要想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就必须跳出中国文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重点评述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匈牙利、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流传情况,同时也介绍了匈牙利、罗马尼亚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以为这对于彼此了解对方人民的思想感情、民俗风物,乃至历史文化的发展都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是对极致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再创造,也是对诗译者的双语驾驭能力的考验。无论是理解的主体——译者,还是理解的客体——文本,都是历史地存在的,所以,不同条件催生着不同的意义,这种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性又蕴含着翻译和翻译批评的不可穷尽性。因此,对于诗的可译与不可译性探讨也是翻译理论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罗杰.贝尔的认知翻译视角,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信息处理、心理记忆和意义再现的过程,以期能对译者在典籍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对典籍翻译的人才培养提供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集宁师专学报》2016,(3):90-94
该文拟以美版《甄嬛传》[1]的字幕译介工作为例,探讨该剧字幕翻译策略上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试图从正反两个方面给字幕工作者以启迪,减少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的一些阻力。  相似文献   

12.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在30年的翻译生涯里翻译了50余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翻译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同时,他也是一位汉学家,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余年。葛浩文在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也使他成了海内外学者、评论家、研究者、媒体报刊关注的焦点人物,有关他的生平、翻译思想及其译作的研究文献近年来日益增多,因此,对这类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于翻译文学、海外汉学研究的推进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在30年的翻译生涯里翻译了50余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翻译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同时,他也是一位汉学家,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余年。葛浩文在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也使他成了海内外学者、评论家、研究者、媒体报刊关注的焦点人物,有关他的生平、翻译思想及其译作的研究文献近年来日益增多,因此,对这类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于翻译文学、海外汉学研究的推进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特色、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汉英诗歌特点的不同,在唐诗英译的过程中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结合运用不仅能使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还能使唐诗特有的风格更好地反映于译文之中。因此,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对唐诗英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梦 《英语广场》2024,(3):11-14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译者因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身份特征,往往具备扎实的汉英双语能力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拟借鉴翻译行为理论的重要概念,基于对新加坡籍译者温宏文翻译行为的解读,从翻译选材、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几个方面考察译者的身份和所处的地域对翻译行为的影响,意在探究东南亚地区华人译者在译介中国文学、传播中国文化方面采取的策略及其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参考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印度古典文学 (不含神话、史诗与佛教文学 )的翻译 ,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翻译的品类涉及到诗剧、诗歌、诗论三个方面。译介最多、影响最大的是迦梨陀娑的《云使》、《沙恭达罗》和古典诗论著作《舞论》等名著。印度古典文学的译本及有关的研究成果 ,在 2 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上 ,在中印文学与文化交流史上 ,都有重要的意义。为印度古典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 ,是苏曼殊、王维克、季羡林、金克木、黄宝生等人。  相似文献   

17.
译者的翻译观对后殖民语境下的汉语典籍英译活动有着决定性影响。文化意识、语篇意识和主体认知的完美融合才能帮助译者更好地实现典籍英译的目的:破除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西方的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情结和文化帝国主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参与世界性话语建构,重塑中华民族身份与形象,使东西方能真正共存共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有效的文学翻译批评体系下,探寻我国典籍英译翻译批评标准对我国典籍英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我国典籍英译翻译批评标准不是唯一的,我国典籍英译事业将随着文学翻译批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文学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古典学知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人生观与世界观、生活质量、知识结构、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每年国内旅游景点都会接待大量的外国游客,对导游词英译的需求也加大。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探讨中文导游词的英译问题。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的过程。本文首先从导游词文本的特征和功能开始分析,指出导游词译文的目的是使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景点的相关信息,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以该目的为准,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导游词文本兼具信息功能、表达功能和呼唤功能的特征,在有关翻译要求的指导下遵循"目的"原则,并同时以景点导游词的译文为例提出相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