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明火     
孙机 《中国文化》2014,(2):39-46
我国古代曾以阳燧将日光反射聚焦引燃艾绒而取火,因为此火“从天来”(《论衡·说日篇》),乃称之为“明火”。《周礼·秋官·司垣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斋、明烛,共明水。”郑玄注:“夫遂,阳遂也。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国学热中存在着对国学的简化与泛化两种倾向。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国学有自身的结构与功能。国学的结构包括时间、空间、载体与内核四个方面。从功能看,国学是塑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资源,能够增强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赵琪伟 《寻根》2010,(5):127-129
<正>我国近现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一文中提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赠蒋炳南序》中说:"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尚气节而羞势利,天水一  相似文献   

4.
国学的使命     
鲁庆中 《寻根》2009,(3):11-14
近些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亦热极一时。有人热胀,就有人泼冷水,反对国学的人也激愤了起来,有关国学的争论此起彼伏。有学者客观地描述了国学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国学的人文主义内涵。亦有提倡国学的学者以为国学从根本上看,是立国之学;从过程上看,是育国之学;从现实生活中看,是一国国民必学之学;从区别标准上看,是此国与他国不同之学(刘明武语),  相似文献   

5.
清华百年校庆,当为2011年春天的一笔浓墨;尤其2009年11月重建的清华国学研究院,更像一支雍容的牡丹,悄然间绽放于中国教育、思想、文化各界;于世界文化之林再度燃点中国国学的瑰丽重彩。概览中国近代文化史,常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节点;谈及五四运动,定要涉及近晚期中国大学;早期的中国大学中,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突出地代表了中国近、晚文化发展的矿脉。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国学”?从历史来看,我国西周时期由政府来办学,没有“私学”;“学在官府”,称为“国学”。直到春秋末期,孔子办私学,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教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教育遗产。当历史演进到十九世纪末,西方的科技和社会科学大量传入我国,称之为“西学”,与此相对的是中国本土的学问,称之为“中学”或“国学”。1925至1929年清华大学办“国学研究院”,所谓“国学”,指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今天人们所说的“国学”仍然是这个意思:优秀的民族文化之简称。当前“国学热”表现在多方面:有少数大学办“国学院”,许多综合大学开…  相似文献   

7.
寻根漫谈     
寻根漫谈季羡林世间万事万物总都有个根。根者,产生之根源也。我国文化也必有其产生的根源,寻找这个根源,其意义无比重大。前几年提出的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号召,目前流行于社会中的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倡议,实际上也都是寻根的举措。《三国演义》一开头就说:“夫天下...  相似文献   

8.
刘梦溪 《寻根》2009,(3):4-6
我近来对国学和相邻概念所作之辨析,不是表示我反对国学,或者不要国学,而是主张国学无须太热。20年前的1988年12月15日,我在《中国文化》创刊词里写道:“与学界一片走向世界的滔滔声不同,我们想为了走向世界,首先还须回到中国。明白从哪里来,才知道向哪里去。文化危机的克服和文化重建是迫临眉睫的当务之急。如果世界同时也能够走向中国,则是我们的私心所愿,  相似文献   

9.
学人寄语     
李学勤 《中国文化》2006,(2):F0002-F0002
“国学热”一词近已风行不少时间,现在升级为“国学火热”,这本应是从事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的我们欢喜赞叹的。不过我不得不说,当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述,如就其深度、高度要求,都还不好用“热”来形容。相反的,我倒有一种预感,害怕这种国学之“热”难于持久,甚至弄不好转化为国学的危机。目前有些现象,使我摆不脱这种担忧。  相似文献   

10.
论“心斋”     
“心斋”一语,作为道家哲学的重要术语,首出于莊子笔下,即所谓“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莊子·人间世》。按:以下只注篇名)显然,心斋一语从一开始就是作为玄解道之奥义的门径提出来出来的。在现代认识论哲学的语境中,“心斋”一直被作为非理性的直观主义,神秘的直觉主义甚或不可知论加以批驳的。既便少有肯定者,那也只是在对“直觉意识”所谓“真理颗粒”的肯认上贞认着其所谓的“部分积极意义”。而无论是批评者或是肯定者,一般对心斋之内在性状都缺乏深入了悟,如:道之奥义何以由心斋证出?心斋之实质如何?其基本构成怎样?如此等等。笔者正是要在这些问题上给出“心斋”以深入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道学与企业文化研讨会综述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中华道学文化研究中心与厂长经理日报社为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光大民族美德,使之与中国社会的现实相结合,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于1996年元月10日,联合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大楼会议室召开了"...  相似文献   

12.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张岱年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之根,认识民族之根是民族团结进步、兴旺发达的基础。每一个民族之根都有其复杂的内容,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传统之一(另三个是印度、阿拉伯与西方),在历史上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曾...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到俄罗斯讲学。一到俄罗斯,就深深惊叹于其幅员辽阔的疆域和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更惊奇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如俄国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烈的恨。”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像俄罗斯那样复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纯朴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馆必须为之努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已发生过的以历史学记述作载体的一批分散的知识系统和话语 (discourse)系统中 ,斋号室名的结构是有固定意义的。斋号室名以“稽古爱民”为其主要传统及主要内容。作为一种文化传统 ,进入到晚清 ,为国人尤以文人所普遍继承 ,看来看去总有些为时局变迁所挤压出来的意味。本文在以往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就斋号话语的传统结构、斋号的文化内涵、历史人物斋号的时代印记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明与美洲古代文明亲缘关系图证(3扶桑圭表韶华宝忠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肇端于太阳杲木扶桑丘墟坛台文化。杲木为以巨木纪日历的表木。杲木最初是天然生长的巨大树木,这种树木生长在高山顶上,以顶为平坝,四周环以山而又较为低矮;并以四周的山峰及其上所...  相似文献   

17.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王文承,陈军民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延绵不绝,在其历史进程中有古今之分。"古"指民族的古代文化,即传统文化;"今"指民族的现代文化(近现代文化)。传统文化相对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体文化或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相对现代文化来...  相似文献   

18.
汪国新:国字脸,国画家,全国政协委员,尤其以弘扬国学为己任。国学所指不像国花、国画那样明确,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是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国画既是国学的重要载体,又是国学自成体系的分支。国画集诗、书、画、印之大成,不仅培育君子人格学养,而且关乎国家世道人心。汪国新就是从传统诗、书、画、印入手,开始了他弘扬国学、传承文明的文化苦旅。汪国新生于长江西陵峡口,对于喝着长江水长大的他来说,那条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2008年全国研究生“国学与西学”暑期学校于7月15-8月6日在西北大学举办,著名思想史专家张岂之先生担任校长.邀请在国学与西学方面有深远影响的国内外专家担任主讲教授。专家们就国学要义、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西学要义等问题举行了多场前沿学术报告,介绍国学与西学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近代的国故整理,也可称之为国学研究,是近代学术史上极其重要的内容,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国学的兴起,无疑与西学的影响与刺激有直接的关系。胡朴安在《民国十二年国学之趋势》一文中说:"一种学术,必有他种学术与之接触,始能发生新学术之径途。因欧洲哲学之影响,研究诸子学者日多;因欧洲言语学之影响,研究六书学者日多;因欧洲美术学者之影响,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