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汇的来源会关涉到民风民俗、地域特征、人口结构等方方面面,对其来源加以探讨可以了解其背后蕴藏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该文通过考查吉林省地方志中方言记录的情况,具体分析和考证了部分方言词语,试图找出吉林方言词汇的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2.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地域变体,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词汇是方言的有力表现手段,通过对卫辉方言词的考察,我们可以探知当地人民的人文地理、饮食特色以及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合阳话的重叠、词缀是当地使用非常广泛的语法手段,它们可以反映出该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同时还可以透视其地域文化特征,对研究当地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结构类型、语义特点的角度对以上两种构词手段作描写和考察。  相似文献   

4.
从湖南茶陵方言看湘东的地域文化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与地域文化在形成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要了解地域文化,透过方言这一载体是一条便捷的途径。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及历史文化的影响,湖南湘东一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点,其中包括茶陵方言,以该方言的词汇、语音等方面作为载体可以把湘东的地域文化看得更加真切。  相似文献   

5.
烟台方言词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本文筛选了烟台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词汇,通过对农、渔、教派等烟台方言特征词汇文化内涵的分析,折射其“内外兼具”的半岛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与积淀,是地域或群体的标志性符号。文章以荆楚方言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语料描述法,观察荆楚方言与楚文化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荆楚方言的词汇系统、语调特征、造词方式、语用现象几个方面分析荆楚文化的特质,从语言的视角对楚文化进行解读,进一步丰富了荆楚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时洪艳 《文教资料》2011,(34):40-43
广义上的鲁西南主要包括临沂、枣庄、菏泽、兖州、济宁五市及下属地区。鲁西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具体来说属于山东方言区中的西鲁片.同时也属于中原官话的东南片。鲁西南地域广泛.因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区间战争,人口迁移等原因,鲁西南地区各方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但鲁西南各地区各方言的相同之处也颇多。鲁西南方言的特点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本文仅从鲁西南方言的语音、词汇量方面入手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语音方面:鲁西南方言语音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阐述。词汇方面:鲁西南方言中有很多古语词的遗留现象和一些特殊的民俗词语,且鲁西南方言中词、短语与普通话中的词、短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鲁西南方言有时要表达与普通话对应的词义需要用短语,文内提到的词和词汇都包括短语在内。鲁西南方言语音、词汇方面的这些特点,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古今语言的演变.以及地区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影响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屯溪方言,属于徽州方言的休黟片,是安徽省内最复杂难懂的土语之一。由于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处,屯溪方言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与周边方言相互借鉴,其方言词汇保存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与普通话词汇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从词汇的语音、语素、语义、语源四个方面入手,试对屯溪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与分析,对屯溪方言词汇的特点进行描写与说明。  相似文献   

9.
方言是地方文化特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和展示渠道之一。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言带给人们直接的地域文化特色的感受,同时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依赖于一定的语言形式。方言词汇是入手挖掘和考察追寻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进行地域文化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也是特色地方方言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萍 《现代语文》2008,(3):67-69
汶上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区中原官话片的西鲁小片.通过调查发现,汶上方言亲属称谓既有语音方面的特点,又有内部地域和新老派的差异,还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表现.本文从语音、词汇、社会文化等方面对汶上方言亲属称谓进行研究,试图总结出汶上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