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在市场上有人设摊进行免费转盘游戏,转盘被等分成10格,红格、蓝格、各一个,黑格、白格、绿格、黄格各二个,如图1所示.游戏者可免费转动一次转盘,若指针停在红格里奖励50元,指针停在绿格里奖励10元,指针停在白格里奖励5元;若指针停在黑格里游戏者要掏50元给转盘的主人,指针停在蓝格里游戏者要掏30元给转盘的主人;若指针停在分界线上,则需重新转动圆盘,直至指针停在某一格中为止.请问游戏者平均每次将获利或损失多少元?解析:其实这是一道有趣的概率问题,要计算圆盘转到每种颜色的格子里的概率,求得每转动一次圆盘得到奖励的平均数和损失的平均数即可.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们以前玩过的转盘。转动转盘后指针可能会停在哪儿?有几种结果?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师:(课件出示第2、4幅图)同样提问。师:想一想我们学习了描述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词语?二、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思考  相似文献   

3.
例1在市场上有人设摊进行免费转盘游戏,转盘被等分成10格.红格、蓝格各一个,黑格、白格、绿格、黄格各二个,如图1所示.游戏者可免费转动一次转盘,若指针停在红格里奖励50元,指针停在黄格里奖励20元,指针停在绿格里奖励10元,指针停在白格里奖励5元;  相似文献   

4.
例1在市场上有人设摊进行免费转盘游戏,转盘被等分成10格.红格、蓝格各一个,黑格、白格、绿格、黄格各二个,如图1所示.游戏者可免费转动一次转盘,若指针停在红格里奖励50元,指针停在黄格里奖励20元,指针停在绿格里奖励10元,指针停在白格里奖励5元;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案例【案例背景】事情是由一堂数学课引起的——数学课上,正在进行《可能性大小》的一个练习: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在商场门前设立了一个转奖轮盘。举办者规定,顾客每购物满100元者可凭发票获得一次拨动转盘的机会。如果转盘的红、蓝、绿、黄区域恰好对准指针,就可以分别获得赠送的500元、100元、20元、5元的购物券,凭券可以在该商场购物:已知轮盘的周长为313cm,轮盘上红、蓝、绿、黄四个区域所对的弧长分别是1cm、3cm、5cm、20cm(共29cm)。  相似文献   

6.
游戏公平吗     
“七一”快要到了,四(2)班的同学们正在准备联欢会。为了烘托气氛,老师设计了一个转转盘的游戏,特意制作了两个转盘(如下图)。并且规定:(1)每次由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转动转盘;(2)两转盘停止转动后,若指针所指的数之和为单数,则男生出节目;若指针所指的数之和为双数,则女生出节目。  相似文献   

7.
弹簧秤的使用,在现行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要求,即通过教学,使学生“会”正确使用弹簧秤.据此,使用时的校零学生也应能正确操作.可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不论是人教版还是上科版,对弹簧秤校零只作了解释,以至学生甚至有的老师把弹簧秤的校零都简单化了,片面理解成:校零就是把指针与“0”刻度线对准就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相关实验的误差过大现象.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平时所玩的转盘游戏中,就蕴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可能性.下面举例说明.例1有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上面有四种颜色,其中红色占18,黄色占16,绿色占38,蓝色占31.自由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什么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不太可能落在哪处颜色区域上?解析:因为38>31>61>81,于是可知转盘上四种颜色所占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绿色、蓝色、黄色、红色,所以指针落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落在红色区域上不太可能.说明: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某个区域的可能性由该区域的面积(或圆心角)决定,即面积大则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
许凤琳 《广西教育》2006,(7A):29-30
“动态生成”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她提出:“老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征。”所谓“动态生成性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老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概率作为新增加的内容,已成为各种考试的重点,尤其是运用概率知识,讨论游戏是否公平的问题,成为命题的热点.一、转盘游戏例1 图1的转盘被划分成六个相同大小的扇形,并分别标上 1、2、3、4、5、6这六个数字,指针停在每个扇形的可能性相等,四位同学各自发表了见解.  相似文献   

11.
胡存勇 《学语文》2005,(2):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要让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如何达到此种境界?我认为学生仅停在“写”是很维达到的,只有不断参与“改”、“评”,从中领悟作文优劣的道理,方能“不待老师改”!近年,笔者进行了作文“论辩法”的有益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论辩的方式把作文的改、评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此举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成效显著。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听一些老师上完一节课后气愤地说:“这节课我原来设计得挺好的,但课堂上学生偏偏不配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真是节外生枝,让我恼火!”是学生不配合老师,还是老师不关注学生?笔根据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统计与可能性”的应用。 教学实录 一、模拟抽奖,发现问题 师:有一个大型商场为了答谢顾客,特定于2006年元旦期间举行一次转盘大抽奖活动,奖品中有价值10万元一台的轿车,还有价值1万元的手提电脑,500元的MP3,50元的巧克力,2元的洗衣粉,“谢谢惠顾”等。(课件出示奖品)你们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教材将“可能性”分4个阶段,层层递进,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意图和教学目标。“可能性的大小与结果”属于第3阶段,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事件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初步感知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转动转盘、抛图钉和摸球3个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刊发了南开大学徐江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他尖锐地提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之所以有许多“无效”的成分,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太多无用的废话。  相似文献   

16.
文[1]中,连春兴老师对自己设计的四种“椭圆第二定义”教学方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椭圆、双曲线第二定义”的教学,笔者亦有同感,常常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尽管学生对第二定义有兴趣,但其在教材中的出现依然像“帽子底下蹦出一只兔子”(波利亚语).连春兴老师设计的方案4,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但仍有疑问:  相似文献   

17.
镜头一:有位老师上《敬礼!亲爱的老师》,在大谈教师是“园丁”、“红烛”、“工程师”之后,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地尊敬老师。在剩下的几分钟作业时间里,有位学生提议:“老师,教师节快到了,让大家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吧!”这位老师回答:“课堂上没有时间了,市场上精  相似文献   

18.
有的地方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教学任务分配倾向: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任务分配上都采用“分段制”,同一个老师,定任某年段某科教学,甚至上级教育部门在检测评估教师教学能力时也采用“分段制”,“高段老师”与“低段老师”考题不同.如此“分段制”教学任务分配、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明显导致如下弊病。  相似文献   

19.
詹婧 《湖南教育》2006,(3):19-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90页例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出示一个如右图的转盘,学生转,转到哪个部分就做哪个游戏。  相似文献   

20.
在“可能性”一节课上,吴正宪老师先让学生摸了几次球以后,让学生预测下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这时学生纷纷发言,情绪高涨。吴老师则把握好时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是什么现象,而不是直接把这一现象可能性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可能性”。再如,让学生分组做“摸球”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再次明白了“可能性”还有大有小,而且也明白了什么时候“可能性”大,什么时候“可能性”小,突破了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参与指导,这样的学习给学生增添了情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吴老师执教的课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