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填空题 1.单位换算 (1)54千米/时=_米/秒, (2)10米/秒~_千米/时, (3)2 .7xl。,千克/米’=_克/厘米,; (4)1.。克/厘米,~_千克/米’. 2.质量为60克的手表,其物重为_,当宇航员把它带到月球上去,其质量和物重的变化情况是:质量将_,物重将_. 3.火车10分钟行驶了9千米,汽车半小时  相似文献   

2.
在读书之余偶见一道“赶火车”的好题 ,现摘录如下 ,以供赏析 :今有 8名旅客从旅馆要赶往 1 5千米的火车站去乘火车 ,离发车时间只有 4 2分钟了 ,这时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小汽车 ,连司机在内限乘 5人 ,已知步行的速度为 4千米 /小时 ,小汽车的速度为 6 0千米/小时 ,问这 8人都能赶上火车吗 ?解  (1 )由汽车来回接送 8名旅客 ,要分两趟 ,总路程为 1 5× 3=4 5千米 ,所需时间为4 56 0 小时 =4 5分钟 ,可见这种方法是无法让这 8名旅客都赶上火车的 .(2 )如果在汽车送前一趟旅客的同时 ,让其他旅客先步行 ,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第…  相似文献   

3.
力学检测题一、填空题1、单位换算:(1)54千米/时=——米/秒.(2)350毫升=——、米~3.(3)0.8克/厘米~3=——干克/米~3.(4)3.8厘米汞柱=——帕.2、甲同学的体重为490牛,他的质量为——千克;乙同学的质量为60千克,他的体重为——牛.  相似文献   

4.
第15届(04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一年级第1试中有一道求平均速度的题:某同学步行前往学校时的行进速度是6千米/小时,从学校返回时的行进速度是4千米/小时,那么该同学往返学校的平均速度是__千米/小时。  相似文献   

5.
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速度轮船每小时40千米40千米/时汽车每小时100千米100千米/时飞机每秒240米240米/秒火车每小时120千米120千米/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七册第54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朋友的生活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出示画面)生1:啊,潘果在跑步!潘果同学跑得真快,每秒能跑4米呢!生2:王雨嫣每天步行上学,每分钟大约走60米.生3:黄老师暑假的时候坐汽车去旅游.汽车每小时行100千米.……师:每秒跑4米、每分钟走60米、每小时行100千米等,这些表示在1个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名字叫“速度”.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1.速度的写法师: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是多少吗?生1:轮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生2: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师:速度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写法.请大家先自学课本第54页,然后把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用简明的写法写在表格右边的空格里.师展示学生的练习,并相互评价.2.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之间的关系师:现在我们从郴州到广州去旅行,旅行中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呢!(出示例1)一列火车从郴州开往广州...  相似文献   

6.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返回甲地,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解答此题时,有学生这样列式: (30十40)÷2=35(干米)很明显这个列式不正确。通常情况下要求往返  相似文献   

7.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汽车同时从相距1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54千米/时,乙车的速度为10米/秒,它们相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8.
[案例]教学“求平均数”时出现了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270千米,下午5小时行300千米,这辆汽车这天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引自《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11上《美丽的错误》一文)我们先看原文描述的课堂片段:生1:(270 300)÷(3 5)=71.25(千米)。生2:先用270÷3=9  相似文献   

9.
[病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病症]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40 60)÷2=50(千米/时)。  相似文献   

10.
超音速汽车     
<正>众所周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约为1224千米/小时,超音速即是指速度比340米/秒大的状态,超音速汽车是指以可燃气体作动力并且速度大于340米/秒的汽车。地球上的超音速汽车有英国工程师研制出的一辆时速达到1000英里  相似文献   

11.
(一) 题例:某人从山下到山顶,平均每小时行4千米;再从山顶到山下,平均每小时行5千米,求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解:设山下到山顶这段山路长X千米,那么,某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就是: 2x÷(x÷4+x÷5) =2÷((1/4)+(1/5)) =4(4/9)(千米) 一般地,本题可作如下推广: 命题:一运动物体行走一段路程,这段路程被平分成n小段,运动物体在每小段上行走的平均速度分  相似文献   

12.
不速之客     
找一找,哪两个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字,写在横线上(每一部分只能用一次)半径为1()千米的小行星,重力只及地球的8门()()(){),仅().()13千米,/秒请换算一下单位! 1()千米=(米) 0川3千米/秒= (米/秒)尸.户少,不速之客: 1.行,星,空,它,轨,道,陆2 .1()()()‘),13 3.女口图4  相似文献   

13.
数学飓风     
去年,“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利坚,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惨重的人员伤亡.这促使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环境,重新认识飓风的巨大破坏力.事实上,早在1805年,英国人F·蒲福就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提出了风力等级的说法.他把风力等级划分为以下十八个等级:零级:风速0~0.2米/秒(精确到0.1),每小时小于1千米(精确到整数);一级:风速0.3~1.5米/秒,每小时1~5千米;二级:风速1.6~3.3米/秒,每小时6~11千米;三级:风速3.4~5.4米/秒,每小时12~19千米;四级:风速5.5~7.9米/秒,每小时20~28千米;五级:风速8.0~10.7米/秒,每…  相似文献   

14.
||||||||黔潺娜疏翼嫩哪|例,(2006年成都市)图1表示甲骑电动自行车和乙驾驶汽车沿相同的路线行驶45千米,由A地到B地时,行驶的路程厂千米)与经过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这个行驶过程中的图象填空:汽车出发小时与电动自行车相遇;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_千米/小时;汽车的速度为_千米/小时;汽车比电动自行车早小时到达B地. y(千米)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滩舞策协布(’J、时)圈1析解由图象知汽车出发0.5小时与电动自行车相遇;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9千米/小时;汽车的速度为45千米/小时;汽车比电动自行车早2小时到达B地.例2(2 006年河北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199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的最后一道题的几种解法,供教师们参考。 题:从甲市到乙市有一条公路。它分为三段。在第一段上,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在第二段上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90千米,第三段上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已知第一段的长度恰好是第三段的2倍。现有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20分后在第二段的1/3处(从甲到乙方向的1/3处)相遇,那么问甲、乙两市相距_千米。 为叙述方便,如图,从甲到乙的方向,三段公路依次表现为AB、BC、CD,第二段BC的1/3处即相遇点为O点,且用t_(AB),表示汽车行驶AB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练习是传授新知、巩固深化新知的一种重要手段。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可分以下五个阶段设计练习题。 1.旧知迁移。这一阶段的练习题主要是新知准备题或新知导入题。例如,讲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相遇问题例1时,教师设计如下三道题。(1)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2)用简便方法计算出18×4+12×4的结果。(3)甲乙两个小朋友开始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两人同时相对行走1小时后还相距多远?两人同时相对行走2小时后还相距多远? 这三道题中,第(1)题可为新授后总结出“速度和×时间=距离”进行铺垫,第(2)题为比较例1的两种解法提供了方便,第(3)题具有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初步理解“相遇”的意义和条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巧思妙解     
有些应用题如果换个思路,可以有不同的解法。例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同的方向出发,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骑摩托车速度是甲的3倍。2小时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我看完题后,是这样解的:先求出乙每小时的速度:20×3=60(千米)。接着求甲骑自行车的路程:20×2=40(千米)。再求乙骑摩托车的路程:60×2=120(千米)。最后求2小时后,二人相距的距离120-40=80(千米)。后来,我再仔细审题,发现这道题可以先求出乙骑摩托车的速度20×3=60(千米)。再求乙骑摩托车比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的米数:60-20=40(千米)。最后求2小时后相距的米数:40×2=80(…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上,老师让大家做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0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填空 1、6×10~(27)克=____千克=____吨。 2、2千米/小时=____米/秒。 3、5瓦特=____焦耳秒=____千克米/秒 4、3马力=____千瓦特=____千克米/秒 5、792000焦耳的电能=____度电。 6、力的____,____和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 7、一吊灯对电线的拉力是0.4千克力,那么,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吊灯的重量是____牛顿。 8、有一人的重量是600牛顿,他的每只鞋底的面积各为200厘米~2.他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等于____,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____。 9、物体沿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它的速度是由____能转化为____能获得的。 10、用4.9牛顿的水平推力,使10千克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10米,则推力所  相似文献   

20.
【案例1】北京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来我市执教六年级的复习课时,设计了一份特殊的综合测试卷,其中的第4题是这样的: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远?生1:这道题的算式应该是300-60×4。(其余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生2:(迟疑地)我觉得应该是60×4。师:(一脸惊讶)奇怪!一般来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方法,现在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