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练抓“活鱼”的真本领李仁臣袁建达同志的这篇体会文章,回答了一个问题,就是记者应该怎么个当法。是一个猛子札下去,到深水中去抓活鱼,还是像井中葫芦,无风无浪,优哉游哉,漂漂浮浮,毫无根底。时行了一阵的“三包”式采访,是很难写出动人感人的好文章来的。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某村9位农民在8米深的井下维修机泵时,因吸入硫化氢中毒身亡。记者迅速赶往现场采访,就在稿件发向编辑部的同时,地方领导跟踪追击,迅速赶赴编辑部,千方百计阻止稿件发表。这类地方领导干部追稿之事还真不少。如果细细调查一下,哪家新闻单位的批评稿件没有被追回的经历?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这类名牌节目,被追稿的经历就更多了。归纳起来,地方领导如此追稿有两大特点:一是所追稿件必是批评报道;二是追稿者由下至上逐级追。至于“追”的方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直追式”:追稿者顺着记者的踪迹直追到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练“三功”     
写新闻,过好“三关”后,就需要“练三功”。所谓“三功”就是眼功、腿功、嘴功。 一、眼功 眼功即敏锐的观察力。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出来的新闻才能绘声绘色,才能使报道有独到之处。 比如邓小平出访泰国,我们的搞子只是说神采奕奕。而外国报纸却用记者观察的一些动作、神态来描绘:“邓小平走路像在跳动,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忽然他不见了,原来,被记者围住了。接着,泰国总理把邓救了出来。”你看,多么生动! (1)观察要着眼于事物的内涵。美联社一位采访民航机场记者从平常的观察中发现,天天上班的一位比利时上校,这天没有在他的岗位上班,他了解到他带兵去机场了,于是立即赶到机场,发现该上校是在解救人质,于是一条独家新闻出来了。  相似文献   

4.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公布了四十件关于清朝加派“练饷”的档案文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现据已公布的有关档案,并参考其它史书的记载,对清朝加派“练饷”的问题,作一些考察。 加派“练饷”,为了军需 “练饷”乃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所加派。据《明史·杨嗣昌传》和《明史·食贷二》记载:杨嗣昌掌管兵部时,定议“练边兵”,明廷在地方设“练备”、“练总”等官,“专练民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越发成为市民的“集聚地”.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社区新闻近年来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在全国众多纸媒中,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推出了“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作为湖北省市州报会长单位的襄阳日报社也不例外.2004年,襄阳日报社旗下《襄阳晚报》(原《襄樊晚报》)开始推出社区新闻专版,2008年,《襄阳日报》改版后,在社会民生版面,也推出了有关社区的新闻报道专栏.其中“社区故事”、“社区人物”、“党报热线进社区”等栏目在广大读者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做文章如此,写新闻亦应如此。传统导语的“5W”形式如今已经不能满足读者更深地了解消息、掌握信息的需要。面对今天的读者,导语需要摆脱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在确保事实准确真实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包装”,使其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笔者不吝浅陋,谈几点关于导语“包装”方法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7.
电视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像作用于人的。所以电视编辑首先要做的是“听”的编辑工作,在“念”字上下功夫。“听”的编辑工作就要求编辑用耳朵来修改稿件。编辑先进行文字处理后再用耳朵来修改稿件诵读稿件,通过诵读稿件可以了解原稿的神韵、气势、感情以及语音等,发现问题。一篇稿件拿到手,不要急于动笔修改,而要先念几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妥当之处。能够顺顺溜溜通过“嘴巴关”的文字,文字的加工量也就不多。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得好:“视觉对文字的检验和听觉对文字的检验是不一样的。通过视觉很容  相似文献   

8.
做为一名通讯员,新闻行当的“十八般兵器”样样会用,才能使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才不至于面对问题束手无策。 因此,平时我不仅写消息、通讯,而且写言论、随笔等。比如针对一些煤矿工人思想上安全意识不浓、工作上麻痹大意的现象,我写出了《不能把“救生圈”当累赘》、《矿工要爱护自己的“眼睛”》、《经验主义危害不浅》、《能人与“熊包”》等一组言论发表于多种报刊,有的还在全国煤炭系统好新闻评比中获了奖。根据群众反映的煤矿安监队伍中存在的某些不正之风,在经过调查核实后,我写出了言论《这个人情送不得》,见报后立即引起局、矿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全矿安监队伍来了个大整顿,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根据社会上愈演  相似文献   

9.
在“纸媒”竞争、“网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势下,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真正实现让读者在爱看、乐读我们报纸的过程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在消遣中汲取多种知识,从而达到净化灵魂、升华情操的目的,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既然如此,就应该在“眼睛向下”与“品位向上”上做一番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导刊》2005,(5):17-17
“注意力经济”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大爆炸”导致信息由过去的紧缺资源变为过剩资源,人们的注意力转而成为一种紧缺资源,谁能以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可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作为通讯员通常都有一种感觉:写稿难、发稿难。为什么?我的感悟,关键问题是在采访上存在“三怕”情绪。我觉得,在实践中要克服“三怕”、把握“三点”、运用“三法”,是做好通讯员工作的重要因素,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2.
李辉 《中国档案》2002,(4):24-24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后,以“件”为单位保管档案,而“件”如何固化,将成为《规则》实施的一大考验。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展开,提出象新买的活页纸那样,用腰套“装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吉路 《北京档案》2006,(5):41-41
“中央社”报道,在由台湾当局“新闻局”举办的所谓“寻找台湾意象活动”中,云林县最具代表的地方传统艺术——布袋戏,以13万余票获得第一名,成为“台湾意象”的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永葆“湖北省先进县市报社”和“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今年以来,枣阳日报社围绕“五会一课”,在提高报纸质量上狠练“内功”,报纸策划能力、版式设计、印刷质量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肯定。 “五会一课”,一是星期五政治学习例会,每周五下午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精神;二是每周一业务例会,采编人员相互交流经验,总结上周工作,安排部署下周工作;三是报纸审读会,每月采编负责人对报纸的舆论导向、版式设计、校对等情况进行审读,奖优罚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及时获得更多、更新的新闻信息,不少媒体采用了“新闻报料”形式,甚至重金征集新闻线索,广泛地吸引和接受市民和读的“新闻报料”。这本是一种广辟新闻源、强化竞争手段的好形式,但同时带来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问题。因为“新闻报料人”的素质各异,目的不同。报料是有偿的,一些人受功利驱使,为增加“报料收入”,见风即是雨,或添油加醋,或捕风捉影,或夸大其词;还有极少数人不怀好意,虚拟、编造“新闻”,报复他人,或故意捉弄甚至“陷害”记和媒体。还有部分报料人对新闻的特征和要求知之甚少,错将“道听途说”当真实,煞有介事,实际上是“子虚乌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凡属新闻佳作,大都具备如下三个条件——材料的真实性、场景的鲜活性和主题的深刻性。而所有这一切的获得,都是“贴近”的结果。所以,只有“贴近”才能出新闻佳作。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前,我在一所高等院校里任教文学课程的时候.记得有个同学问我:“写文章有诀窍吗?”我当时因为想起鲁迅关于作文“并无秘诀”的话,便回答说:“没有”。那位同学又问:“那么文章怎么才能写好呢?”我又想到了鲁迅的话:“文章应当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所以,便回答说:“要多看勤练”。我当时还大约做了一些说明、解释,不过现在也记不起来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回答也竟然招惹了一点不快和烦恼。  相似文献   

18.
柳宝来 《新闻天地》2010,(12):10-11
“因为女运动员一长身体,体重会增加,动作会走形。”李玄旭的优势在于人轻、打水频率快。“而一旦身体开始发育,体重变得更重,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9.
不要报道违法者的“不懂法”近年来,在法制报道中经常出现记者简单地以“不懂法”来报道违法者违法的原因,这是有违事实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如某电视台报道一制造假酱油案,记者问违法者:“你知道不知道违法?”那个人说,“不知道。”记者也不再作什么分析,给人的印...  相似文献   

20.
精心打造中国广播的“新闻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核心传媒和重量级新闻总汇的“中国之声”开播百日,获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好评,她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对国内外媒体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央台一套节目改版的预期。“中国之声”郑重承诺“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大步跻身国际传媒市场,使中国广播受众一夜之间获得了“收听中国之声,遍知天下事”的人文知情权;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