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时期中日科技传播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中日两国开始引进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但两国的科技传播模式有显著的差异,具体体现在科技传播的内核要素和外部条件各个方面.这种差异是由中日两国国家的性质不同所决定的,并导致不同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罗志祥 《科教文汇》2008,(34):239-239
中国文化表现的是一种内向文化,阴柔文化,而美国的文化更多的表现为外向文化,阳刚文化。虽然表现的是同一主题,两国的影视作品表现方式,思维方式却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国文化的差异,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有助于两国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日两国的日常料理进行对比和分析,阐述了中日两国对日常料理的不同认知和理解,研究中日两国在料理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旨在让我们从料理这个角度更进一步了解中日之间的文化渊源,在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和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两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的语言交流历史悠久,古汉语是日本语的渊源所在,日本语的书写、读音、词汇各个方面都与古汉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日本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语言特色,并且开始对现代汉语的词汇、词义、语法等方面产生影响.中日语言有着相似之处,但毕竟属于两个不同语系,了解两国语言的相互影响,明确两国语言之异同,无疑有利于日语的掌握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是特定时期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这一审关情趣也必然继续影响着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从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立意和布局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美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日两国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初,中日两国就开始了民间科技交流,它是当时我国技术人员了解世界科技发展情况的重要渠道之一,一直延续到70年代.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俄两国交往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饮食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中俄两国饮食理念的差异等方面入手,对中俄两国饮食文化进行了对比。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促进交流。  相似文献   

8.
电影片名也是吸引观众注意力、唤起观众好奇心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进日本放映厅。由于两国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差异,电影片名的翻译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就几部在日本和中国都放映过的电影片名的翻译效果来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9.
杨玲 《内江科技》2009,30(2):40-41
随着中日交流的扩大,电影的相互引进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电影片名日译时,由于影片内容、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的差异,除了少部分影片能够直译以外,大部分片名都需要意译或者创译。了解片名日译手法特征,有助于为我们今后的翻译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友好往来的日益增多,两国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更具体的客观认识;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从总体上对日本文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便深入了解日本文化m进而全面认识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1.
邹小平 《大众科技》2011,(6):240-242
中日两国通用汉字字体有较大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文字自产生之日起,就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随着语言中新词的不断产生,新字不断出现;随着书写习惯和书写工具的改变,文字的形体和字体也有很大变化.文章主要探讨中日汉字在字体上存在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建筑不仅为满足园居生活的需要,更是组织空间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传统的空间意识,是体现在建筑的意匠中,而园林中的空间组织特色,深刻地受建筑空间思想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中时间和空间感是人们首先得到的感知,虽然袁观的都是静的感知,因建筑设计具体的表观手法不同,体现的意象也不完全相同,再加上所表达的意义不同,最后的建筑就会表现出各自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董强 《百科知识》2021,(28):64-67
19世纪中叶以来,博览会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已成为欧美各国彰显综合国力的竞技场.正值博览会蓬勃发展之际,中日两国开始频繁接触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187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万国博览会,成为中日两国首次以正式官方身份出席的世博会.面对这一难得的展示契机,日本明治政府积极筹备,派出强大阵容,全面直观地了解欧美各国近代工业文明成果.中国则迫于"邦谊",委派英国人赫德执掌的中国海关筹备并出席展会.在维也纳世博会上,中日两国展开了一场无形的竞逐.  相似文献   

15.
邵杰 《科教文汇》2009,(32):268-269
随着室内庭园成为建筑与室内设计师逐渐关注的内容,它也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室内的主题园作为室内庭园的一种类型,我们有必要研究其精神内涵的表达。文章在总结室内主题庭园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索了其创作手法,希望为业内人士提供思考与讨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王磊  陈向东 《科研管理》2009,30(2):9-15
区域创新的演化不仅体现为时间上的收敛或发散的特征,也会在空间上体现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及依赖性。中国和日本是亚洲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其区域创新的发展模式及演化特征均有所不同。基于目前中日区域创新的比较研究尚未太多关注收敛和空间依赖性,本文采用区域专利申请量,并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和空间指数Moran I,针对创新的总体收敛、地区内收敛及地区间收敛的演变趋势,以及区域创新的空间相关性,比较研究了中日两国省级区域创新的演化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7.
岭南现代建筑庭园有着非常强烈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空间和园林相互渗透,庭院形式多样.现代建筑大师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就是强调空间和自然的关系,把建筑作为自然景观的一个组合来考虑.在技术"万能"的时代,生态性、人性化原则是最终决定建筑、环境是否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日本在华跨国公司的238名中国员工和195名日本员工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中日两国员工对组织公正感和组织公民行为的感知差异以及组织公正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显示,中日两国员工在程序公正、分配公正、领导公正和解释公正的感知上存在差异,同时,中日两国员工的程序公正感和领导公正感都能够显著的正向影响中日两国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9.
郝周绍 《科教文汇》2008,(30):219-219
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友好往来的日益增多,两国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更具体的客观认识;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从总体上对日本文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便深入了解日本文化,进而全面认识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各民族文化中,动物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即从动物文化涵义的角度出发,对汉、俄语中体现的两国动物文化的涵义进行比较分析,审视中俄民俗的部分现象,探索两国动物文化涵义的异同,揭示动物在两国文化中隐藏的文化信息,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俄罗斯语言和文化,以提高中俄文化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