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反问句的定义及作用反问句即通常所说的反诘疑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疑问。“它疑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诘问句)运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反问之中,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紧跟着与之密切相关的语句,用以说明或揭示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如在《林海》中有这样一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反问句“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是个比喻句,肯定的意思已在反问之中了。但“白色的浪花”是指什么呢?接下来就用“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加以补充说明,这正是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类似这类反问句后面的句子,我们称之…  相似文献   

3.
表疑反问句     
无论语法书还是修辞书,对反问句都是这么说的:反问是为激发本意的无疑而问,“常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表达的是“胸中早有定见”,它只是“为了加强语势,增强感情,故意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表达的意思相当于陈述句。如:  相似文献   

4.
一个“呢”字疑问句是不是反问句不是由语气词“呢”来决定的,也就是说,语气词“呢”本身不表示反问。一个疑问句要成为反问句,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句可以成为反问。条件B中的反问标记是指问句中的一种形式标记,有了这种标记,问句就能构成反问。条件C指的是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句式中,句子就是反问句。一个问句如果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之一:A、句外语境的支持;B、句内有反问标记;C、特定句式选择特殊词语。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介绍的是《水浒全传》中反问句的“问”的形式、“反”的内容(否定项目)及其主要特点。材料取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11月第1版的《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一、是非问形式的反问句《水》中,是非问形式的反问句有230多句,其中39%不带反问副词,61%带反问副词 1·1不带反问副词。这类反问句可分字面肯定的和字面否定的两小类。  相似文献   

6.
反问句的转换河北/陈淑敏反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疑问,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句子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内容。为什么?那要把握反问句问号的作用。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常出现肯定...  相似文献   

7.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诘问句)运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反问之中,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紧跟着与之密切相关的语句,用以说明或揭示反问句所蕴含的意思。如在《林海》中有这样一例:“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反问句“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浪花吗?”是个比喻句,肯定的意思已在反问之中了。但“白浪花”是指什么呢?也就是把什么东西比作“白浪花”呢?接下来就用“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加以补充说明,这正是反问句所蕴含的意思。类似这种反问句后面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反问后续句”。反问后续句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可见,就其表达作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对反问句加以补说。例如: ①我们在这里安了家,扎了根,将来要种更多的蔬菜瓜果,光靠人工授粉怎么忙得过来?我在码头上等船,就抽空儿捉了些小昆虫带回来。(《彩色的翅  相似文献   

8.
正反问反问句是一类较特殊的反问句,形式上虽然与正反问询问句相似,却不需要听话人回答而能表示出肯定或否定的倾向。从句法上来说,其成句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正反问反问句特有的表达式,二是语境的制约,三是特有的语调。  相似文献   

9.
作为修辞性问句的反问句,应该具有三个特点:(1)说话者(或作者)无疑而问,答案已包含在问句中。(2)语气比陈述句强烈。(3)它只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一是以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以上三点,尽管存在不同的具体表述方式,修辞学界所持的看法却并无二致。问题出在具体判别  相似文献   

10.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是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意思的,是一种无疑而问的疑问句,由于答案就在反问之中,因此一般用不着作回答。但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也有“回答”部分,有的修辞学著作把这种现象看作反问和设问的结合运用。例如在《粜米》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出来,隔几天还要跌呢!”此倒中的反问句“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意思是“现在是跌价的时候,你们都知道的。”但  相似文献   

11.
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定义为说话人使用反问句的目的和用途,可以分为核心功能和衍生功能。反问句的核心功能指由反问语气决定的功能。从反问句的产生机制看,反问句的核心功能不是“强调”和“辩驳、埋怨、责怪”,而是“否定”。  相似文献   

12.
含蓄否定及其对语用原则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蓄否定是语句中不出现否定词语,而使用委婉间接的方式来表示否定意义。这种否定方式不仅达到了否定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使否定变得礼貌得体,甚至使否定的意义显得更加强烈。借助词汇手段,语法手段,修辞手段来否定意义是含蓄否定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不含否定词但表达否定意义的句子,叫间接否定句或储蓄否定句。储蓄否定通过一些词、词组、句式和修辞手段来表示。虽然间接否定句形式上是肯定的,但汉译时应转换成否定句。  相似文献   

14.
含蓄否定是指句子形式是肯定的,但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定的。英语中的含蓄否定可以通过词汇、语法或修辞等手段来表达。本文所探讨的是英语中几个小词在表达含蓄否定时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略论反问的否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问具有否定属性.作为一种广义形态,它具有帮助句子实现语义上“二元对立“转换的功能,这种“语义颠覆“功能,当属否定的语用范畴而非疑问,因而将反问归于疑问句研究是不妥当的.本文阐释反问的否定功能,寻找其表否定的语义和形式标志,证明反问的否定功能在形式和意义方面都可以得到表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中存在正言直谏、巧辞谲谏两种说服模式,分别形成对抗性和支持性语境。对抗性语境中充满了恐吓性、攻击性语句,多有责难性反问句、祈使句,常用强对比性语句和否定性例证。支持性语境下说服者由挞伐对方错误转换为讲述“我”或他人的故事,由析理反驳改为隐喻叙事,多用肯定性词语和正面例证,侧重表达人性化的支持和激励。  相似文献   

17.
隐性滞定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否定的语言形式,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交际的一个难点。章通过对几种实用汉语会话教材的考察,对汉语隐性否定的表达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5种表达形式,即用具有否定意味的词语表达,用反问句式表达,用假设复句表达,用祈使句式表达,用感吧句式表达,并对上述形式进行了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8.
英语翻译成汉语有许多技巧,反译法是其中一种。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不同民族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所以英语中肯定的含义在汉语中却往往含有否定的意思,反之亦然。因此,在英语被翻译成汉语时,为了取得修辞效果,或出于习惯往往要正说反译或反说正译。  相似文献   

19.
否定转移分为典型否定转移和非典型否定转移 ,二者具有不同的句法特征和相同的语义、语用特征。不同的句法特征体现在否定词的不同转移点上 ,相同的语义、语用特征体现在否定语气的减弱方面  相似文献   

20.
否定转移是指位置上与一个词或短语放在一起的否定词,有时在意义上或逻辑上可转移到去否定另一个词或短语。通过总结英语否定转移的四种表达方式,即从一般否定转移到特指否定;从特指否定转移到一般否定;从一种特指否定转移到另一种特指否定;从否定主句谓语动词转移到否定从句谓语动词,来探讨其在汉语中的翻译,以期进一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