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白花清淡素雅,于万花中飞舞,却不沾一丝尘埃,仿佛是浑然天成的白玉,纯洁无瑕。绿叶青翠欲滴,于繁春中昂扬,却不受乱花干扰,仿佛是精雕细琢的钻石,高贵典雅。白花绿叶,各领风骚,怎奈行人,为此倾倒?而行人为何者倾倒,不在白花,亦不在绿叶,而在其心。淡妆浓抹不总是相宜的吗?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兰,深山幽谷,芳华自赏;竹,亭亭玉立,坚韧挺拔;菊,与世无争,清高隐逸。正当文人墨客们争先恐后地  相似文献   

2.
画家在画布上巧点七色,便调出了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同样,在入选教材的文学作品中,色彩词一经文学大家的妙用,细描粗绘亦相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立马焕发出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一、摹形状物,让形象更生动  相似文献   

3.
妈妈是高安人,她最引以为傲的家乡特产便是腐竹。每年回去探亲,她总要带回大包小包的腐竹,送给亲朋好友。对于这份馈赠,大家非常喜欢,因为高安腐竹那独特的口感、诱人的滋味,早已征服了每一个人。小时候的我,十分挑食,却对腐竹情有独钟。为了迁就我这张刁钻的嘴,妈妈使出十八般武艺,愣是把平平无奇的腐竹玩出了七十二般变化。  相似文献   

4.
白花清淡素雅,于万花中飞舞,却不沾一丝尘埃,仿佛是浑然天成的白玉,纯洁无瑕。 绿叶青翠欲滴,于繁春中昂扬,却不受乱花干扰,仿佛是精雕细琢的钻石,高贵典雅。  相似文献   

5.
现实世界是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文学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优秀诗人传达生活的美,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自然要启动他们比一般人更为敏锐的色彩感觉,捕捉色彩鲜明的形象,借此创设斑斓的诗歌意境或寄托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文佳作也是如此。有时可能空灵含蓄,有时也可能质朴自然。  相似文献   

7.
读过一些文学作品的人都知道,古今中外的不少名著名篇都有关于梦的描写,像唐传奇《枕中记》里的黄粱美梦,唐朝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中淳于棼的南柯一梦,曹雪芹以梦名篇的《红楼梦》中的三十二个梦,莎士比亚笔下充满浪漫色彩的《仲  相似文献   

8.
<正>一、辅助而不喧宾夺主事物总有两面性,是矛盾的集合体。信息技术也不例外,运用得当有其优势,运用不当则适得其反。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全盘否定。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代替传统教学,如教师适时引导、知识点板书、社会实践活动等依旧十分必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掌舵者,有协调好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关系的义务和责任(见图2)。  相似文献   

9.
办好报纸的专栏和专版,这并无诀窍可言。本文认为.①优化选题、活化栏目,是办好专栏和专版的基础;②认真选稿、精心编审,是办好专栏和专版的关键;③精雕细刻、巧意审美.是办好专栏和专版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叶青 《中文自修》2005,(3):40-40
那天和朋友去一家饭店吃饭,吃完出门后发现马路对面有许多人提着水壶来来往往。好奇的我们也穿过马路一看究竟,才发现原来这里就是有名的白沙古井。夜色中人们围着两口井眼~勺勺地把井水灌进硕大的水壶。来到长沙也有六年了,没想到这样意外地邂逅了一直听说的白沙井。热情的打水人用水瓢借我们喝了一口白沙水,的确清冽甘甜。井后是一座小山包,被绿化成一座街心公园,当我们沿着青石板路翻过去,  相似文献   

11.
阿Q的辫子、关公的红脸、西施的愁眉、王熙凤的丹凤眼、鲁迅的胡须、孔乙己的长衫……这些人物的外形特点之所以让人过目难忘,是因为他们的肖像与众不同,描写之时做到了以点窥面,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歌教学强调知人论世,其实此法亦适用于其他文学作品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介绍作者,尤其是古代诗文作者时,必须介绍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相关情况。“相关情况”则是指对其思想情感产生影响的重大经历、创作风格等。  相似文献   

13.
<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课已经上完了,可我依然沉浸在文章第二小节的教学中,回味着两位教师创设出的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4.
江苏园林秀丽淡雅;北方园林壮丽恢宏;西南园林古雅清旷,飘逸乡情。其源于江南园林艺术,但又独具西南地域风情特色,在巴蜀旅游文化艺术中,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课已经上完了,可我依然沉浸在文章第二小节的教学中,回味着两位教师创设出的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犤案例一犦老师请学生介绍“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的有关内容,学生热情高涨,纷纷踊跃上台发言。有的介绍了西湖十景,有的述说了桂林游历,有的展示了山河图片……老师激动地说:“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都恨不得现在就去一睹它们的风采!课文中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地方的呢?让我们有感情地来朗读诗句吧!”学生深情地自读,并有许多学生争先恐后站起来朗读这一部分。在…  相似文献   

16.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详写和略写,认识文章详略得当的好处. 2.明确详写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掌握使文章详略得当的方法. [知识储备] 详写,是指对能够突出中心的主要材料进行具体的叙述和描写,甚至精雕细刻,用墨如泼;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有关但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次要材料进行概括叙述,甚至一笔带过,惜墨如金.写作时做到详略得当,合理剪裁材料,能够突出重点,强化中心.  相似文献   

17.
<正>无论以绘景状物为主,还是写人记事为主,记叙文离不开景物描写。写人要凸显人物个性,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所谓景物特征,是指某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其他景物的特点。不同地域,不同时令,不同天气,自然景物会有各自独特的眼神和别样的风情。写景抓住特征,让笔下的景物特色鲜明,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何才能写出景物的特征呢?下面几种写作方式值得借鉴和掌握: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移之于话题作文,就是“言之无文,难得青睐”。写话题作文,首先要求内容要切合题意,主旨正确而深刻,其次要求富有文采。思想内容平庸固然不行,有了正确的立意,但语言干瘪平淡,毫元生气,读起来也索然寡味。“虎豹无文,廓同犬羊”,没有美丽的花纹,虎皮、豹皮,和狗皮、羊皮一个身价。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文采翩翩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善于描绘,即通过绘形绘色的描写,把人物、景物和场面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9.
<正>从古到今,诗歌作为直面现实、抒写人生的一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中国人喜欢在诗歌中寄托美好的生活理想,自古就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探求"诗意的栖居"的生存方式。因此,中国诗歌就具有了有独特的艺术形象,彰显了东方文化的智慧。笔者结合中国古典文化的特点以及现代人的需求,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美和现代诗歌的直白美这一艺术特点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一、古典诗歌:以含蓄为纽带,以直白为修饰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课例分析法和宏观调查法,从课堂提问的含义与影响、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构建对话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本研究发现: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课堂思维、提高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提出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从而在课堂上建构对话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