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新闻工作的人,一切要从事实出发,“所见”是第一位的,“所状”是第二位的。先有事实发生后有状况描写。但是“状”有实“状”与虚“状”之分。所谓实状,是实打实的描摹事实,而所谓虚状,则是采用分析综合的手段,进行联想,既通常人们所说的合理想像。虚状描写的作用是更好地再现新闻,表达新闻事实所蕴含的道理,表述记者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京剧这个中国传统的国粹艺术中,大家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台上没有道具,进门出门、上山下山全是利用演员的一举一动来体现的。人物的实动和道具的虚设,交织出一种高雅的艺术之美,把人们的注意力全都引导在演员的唱念做打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再如,国画中的虚与实,则给人一种空灵、活泼之美。画山中水气与云彩时,都是用周围的山石衬托出来的。凡画人物时,那脖、碗、腰等能活动的地方,均不着笔墨,笔实则死,笔虚则活,只用意到笔不到的手法让人联想即可。  相似文献   

3.
“名人茶馆”值得一“坐”有“读报协会”作了一个测验,其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之一就是人品可敬的作家所写的关于现实的“直言妙论”,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分浮躁的空间,这个空间实的虚的  相似文献   

4.
顾名思义,散文的特点在于散。它常常谈天说地,议古论今,时而写景叙事,时而抒情议论,随意点染,信笔勾勒,但高明的散文家却放得开收得拢。放开时如行云流水任奔腾;收拢时似百川归海势所趋。朱自清在他的散文集《背影》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和“随便”。的确,他的散文思路开阔,联想丰富,挥洒自如,初看起来,象是想到那里写到那里,“自由”“随便”得很。可他善放善收。他的文章形散而神不散,头多而序不乱,结构安排巧妙,  相似文献   

5.
虚写与实写,在一篇散文中是交替着出现的。着眼于对客观景物的叙事,为实写,源于叙事而侧重于抒情,为虚写。这在手法上是有区别的。可是,叙事之时也揉进了抒情成份,抒情正是由叙事而发出的激情,所以说,虽然手法有区别,经常见到的又是难以严格区分开的。虚实相生的手法,是要将散文写得文情迭宕,活泼多姿。《我歌唱延安》(何其芳)这篇散文,是作者写的30年代末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当作者叙述延安的生活困难时,就虚实手法并用地写道:  相似文献   

6.
“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十年前,当联想在北京中关村竖起这块广告牌时,也许没有想到,十年后,这个命题已经衍生为中国都市报面临的另一个紧迫任务:如果失去网络,都市报还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7.
冯运生 《传媒》2015,(10):56-57
法国文学批评家和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将文本分成两种:可读的文本、可写的文本.可渎的文本是一种以作者为中心的文本,是一种既定的、描绘性的、不可再写作的文本,它给予读者的是消遣和娱乐,读者无须对文本进行重写和再创造,阅读过程是一种纯消费的过程,渎者即是消费者.可写的文本是一种未完成的文本,具有一种“召唤结构”,留下大量的意义“空白”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去填补,是可以让渎者最大限度参与的文本盛宴,是开放的、共时的、永恒的.  相似文献   

8.
写散文常常要借助于比喻的,正如写小说写诗歌一样,运用比喻的手段,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入联想的一种境界。比喻要贴切,要新鲜.不贴切便失去了唤起读者联想的艺术魅力,不新鲜也不能起到增强语言艺术魅力的作用. 我曾接到一位青年作者寄来的几篇散文,要我提意见.我读后的复信中,有一条便是关于比喻手段的运用.他在散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每当忆起儿时被妈妈怀抱抚摸,我全身象浸进了冰镇的糖水里,那么爽快,那么甜.……”这个比喻初看似乎还可以,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就是甜蜜的。但细细想起来又觉得不贴切,如果亲身体会一下,全身浸进冰镇的糖水里,能是爽快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称散文为美文。散文中的美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有优美的感情,有诗画一样的意境,有丰富的想象,有瑰丽多彩的形象,有抒情性的议论,有含蓄传神的语言,等等。间歇是一种艺术手法,也是散文之中美的一个方面。散文中常见到的间歇,有短暂的与无限的两类。其实,这种艺术手法不独是在散文创作中运用,在小说、戏剧、音乐、绘画和长诗创作中均有运用。这里重点谈谈散文中的间歇美。一、短暂的间歇在散文的写作进程中,所叙述的主线从文字看,出现了突然中断的现象,从情感的发展来看,并未中断,实是藕断丝连。中断所留下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正如写其它文学作品需要润色一样,写散文也需要润色。谈到润色,我总是联想到两句唐诗。润,我想到“渭城朝雨浥清晨”(王维《渭城曲》),说早晨下雨了,路上的尘土飞不起来,客舍也青,柳色也新。色,我想到“忽见陌头杨柳色”(王昌龄《闺怨》),说一个思念远征不归的丈夫的少妇,忽见大地又是一片春色了。一则使人有湿润的感觉,一则却是添色的意思。散文也需要“湿润”和“添色””即进行文字修饰,增加文彩。  相似文献   

11.
贵刊96年第一期载《与新闻报刊同仁商榷》一文认为在消息标题的多行题中,主题必须是实题,否则就失之规范。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下面,拟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就虚题是否可以作消息标题中多行题的主标题提出一点看法,与原作者及新闻报刊同仁商榷。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它的最大作用就是传播和评价新闻,同时发挥吸引读者,表明编辑态度的作用。评判一个标题好坏的标准应该是看是否实现了新闻标题所承担的作用,不能“为实而实”,“为虚而虚”。  相似文献   

12.
文学书简     
六十四年轻人易于激动,写诗作文,总是抒不完的情,恨不得每写一句都感叹一声“啊”。有人说,每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抒情也要有个“度”,不能过多,过滥。孙犁在给一个业余作者的信中说:“即使是散文,抒情也要有所控制;抒情而又有含蓄,方是文章精美之路。一味抒情,则等于没有抒情。”(《远道集·芸斋书简》)你这篇散文中,抒情的句子太多了,反而把本来很浓的情感冲淡了,稀释了。所谓“直抒胸臆”,并不是要把自己想到的直陈感情的话统统说出,而是在情不能自已时点到即可。也就是说,要使自己一腔真情蕴含在、浸润在作品的叙述和描写中,让读者去感受、去体味,而不可由作者时时站出来大发感慨。少男少女谈恋爱时,含情脉脉的一  相似文献   

13.
线条花边要有表情造型美现在报纸的线条花边种类多达100多种,风格各异,有丰富的表现力。比如:曲线清秀、柔和;文武线古朴、醒目;花线隽逸、活泼;黑线庄重、深沉;等等。根据不同的报道内容和宣传气氛来选择、使用,并善于通过不同的线条花边来表达稿件不同的感情色彩,就能实现文与线相结合的内在统一。色彩图案要有虚实装饰美版面上的空白(或称白色)可以说是一种不着色的色彩,有着特定的审美作用。文与图是实,空白是虚,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没有虚就无以实,有虚才可以衬实。所以说,空白也是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编排的一种强有力手段。从表现新闻内容看,空白作为背景,能使文图增加强势,分外夺目;从审美角度看,适当的空白能使版面显得开阔而不松散,清秀而不臃肿。  相似文献   

14.
肖楠 《出版参考》2009,(18):29-29
什么是“靠谱”?拿过来能用,用之有效即是“靠谱”,对于健康书来说,最关键的就是“靠谱”,就是别虚,别做老百姓看不懂的,做那些有用、有效的健康书,要做这样的健康书就必须在编辑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从选题策划、内容选定、图书定价、营销宣传几个方面做实做精,才能最终出来“靠谱”的、老百姓喜欢的健康书。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文摘     
怎样处理好新闻写作中的“实”与“虚”?新闻写作要使叙述与议讨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处理妇“实”与“虚”的关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文体和写作特点所决定的。但是,新闻写什坚持用事实说话,并不一概刘斥必要的议论。这里所指的o沦,绝不是空谈泛论,更不是废话、套话等。而是从事物的现象概括出来的,又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写好新闻,一般应以实带虚,对实的要求是材料反映观点;对虚的要求是观点统帅材料。实中有虚,使新闻报道生动活泼。又要反映虚,做到实和虚有机结合,浑为一体。(陈艺园椅)世界上的…  相似文献   

16.
标准与尺度情结、悖论与围城现象,是研究“虚”与“实”两者关系的切入点.“虚”与“实”既有外延不同又有内涵的差异,两者作用不可替代.理性的“实”与“虚”都将在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对已有关于信息本质及定义的理论学说进行批判性剖析的基础上 ,从“存在”这一哲学本体论范畴角度 ,对信息本质及定义作了新的思考与界定:文章突破了哲学界关于“存在形态”的传统理论 ,提出了将“存在”分为“实在”、“虚在”、“虚实在及实虚在”的新观点 ;并将信息界定在只存在于以生命体为主体方的关系中的“虚实在及实虚在”范畴中 ,认为信息是只对生命体有意义的“虚实在及实虚在”。形象而简单地说 ,信息是游荡于实在与虚在之间的“精灵”。  相似文献   

18.
说满说尽,一览无遗,不给读者留下任何思考、想象的余地,这是一种常见的文章病。真正的好文章则是,不仅能准确传递作者欲提供的各种信息,而且善于作虚化、省略处理,留下一定的“空白”,给读者的审美心理以驰骋想象的无边空间。留白这种构思技法主要是运用在谋篇布局时行文疏密遮露的安排上。我国古代文论家强调大空小空,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刘熙载在《艺概》中  相似文献   

19.
<正>这个冬天,很多人没有想到,地处祖国东北角的老工业基地哈尔滨,会成为开年首个“顶流”城市。作为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负责哈尔滨报道的记者,第一感觉就是兴奋和激动,一边感慨“滨子出息了”,一边着手策划采写相关报道。在这场“网络狂欢”中,如何留下令自己满意、让读者认可的报道,是我和同事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新华社总社各编辑部和黑龙江分社领导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产品是实,品牌是虚,只有实,没有虚,产品卖不好.<经济观察报>原总编何力曾说,与其他行业相比,"我们生产的报纸读者看完后就会送回垃圾场.十年、二十年下来,我们留下了什么?<纽约时报>经营了一百多年也不过只有一个办公楼、一些固定资产."何力认为,做媒体就是在做一个"牌子",很多年,经营下来得到传承的就是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