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中国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思想研究"系列研究的缘起,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电教先驱人物遴选的方法与过程,并遴选了十位早期电教先驱人物,强调了若干早期电教先驱学术思想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陈友松先生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拓荒者,在课程开设、电教刊物创办等方面均有开拓性作为。陈友松对媒体技术和电影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解读,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在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化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孙明经先生是我国电教史上自行培养的第一位电教专业人才,也是我国早期电教最活跃的领袖人物之一。作为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孙先生为我国早期电教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文章对孙先生这一时期的电教思想进行了解读,以期对当代电教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统计1994—2011《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的论文,从数量分析、来源分析和内容分析三方面,力求揭示出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的现状以及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组织——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成立的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是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组织,但并不为人熟知。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挖掘、整理,再现了该协会的成立与发展过程,并对其贡献与历史意义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的学术思想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它继承了近代中国思想家的积极成果。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谭嗣同、梁启超、章士钊等都对李大钊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一段尘封的历史中挖掘和筛选出大量丰富、珍贵的史料和案例,生动地展现了以金陵大学电化教育专业及其创始人孙明经教授为代表的我国早期"电教人"在探索和开创影音教育中国之路过程中的艰难历程和杰出贡献,并将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放到与世界同行展开的国际比较中,系统概括了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四方面所达到的层次和水平、积累的丰富经验,并在深刻地时代反思中揭示了我国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历史"断层"及其对专业建设、发展的影响。作者强调,我国教育技术学要想抓住当前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就必须彻底突破单纯媒体、技术导向的狭窄眼界,重视从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珍贵历史资源中汲取继往开来之教育智慧,尤其要学习和继承孙明经等老一辈优秀电教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广阔胸怀,加强与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的深度结合,打通与高水平影视专业的壁垒,与计算机、互联网等专业展开高层次合作,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专家展开平等对话,克服自我封闭、"自说自话",真正确立大教育观视野下的教育技术理念和专业建设新思路、大手笔。只有这样,才能在21世纪教育改革创新的历史舞台上作出中国学者之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舒新城先生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理论家,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电化教育观、人才培养观、电影教学法至今读来仍颇具新意。然而,舒新城先生如同那段被遗忘的历史一样,鲜为人知。本文对舒新城先生的电教精神及贡献进行了解析,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电教先驱,了解早期电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化教育从诞生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厘清历史轨迹,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是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历史的分析研究,总结给予我们的启示,将会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方向的指引和精神的支持;分析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找出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前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历史的回顾出发,分析了电化教育产生的条件和动因,展示了电化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几个关键性新史料;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进取的信念、独立的品格、奉献的精神”五项启示;认为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育技术地位被边缘化、教育技术在实践中未取得令人信服的成就、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技术学学科面临生存危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教育技术价值的正确认识、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和传承、缺乏对教育技术学科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缺乏对中西文化差别的理解.文章据此提出:树立全面教育技术观,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认真研究问题,以及拓宽思路、多元发展的四项对策性建议,以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是教育技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两份学术期刊。文章以《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2009—2013年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载文量、作者、引文、关键词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寻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也为其他研究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缅怀和纪念蔡克勇教授仙逝一周年,对蔡克勇教授高等教育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深感蔡克勇教授的学术生涯就是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构的缩影,因而同时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建构.蔡教授高等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相对独立而又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原华中工学院工作期间,他结合自己工作岗位的切实需要,对高等教育领域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第二阶段是调入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后,他继续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参与国家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制定工作,是郝克明同志开创的宏观教育研究的重要参与者.第三阶段是他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迎来了个人学术思考与总结的新时期,并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认真组织了"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系列研究"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在加强学会学术研究,发挥学术组织作用,促进和推动群众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对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与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步,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与发展、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办学和体制改革、高等学校的发展与管理等5个大的方面.今天,我们追忆其学术历程、总结其学术成果、探究其学术思想,既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学习、继承蔡教授等老一辈开拓者身上的优秀品质,更高意义上是要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研水平,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建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中国电化教育》继续坚持教育技术类综合学术期刊的办刊方向,进一步巩固发挥CSSCI检索源期刊、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的优势地位,为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平台。2012年本刊将重点关注以下研究方向:01.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5-2007年《电化教育研究》有关网络教育的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一线研究者的关注目光中把握我国目前网络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闻天是我党的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庐山会议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占据我党工作主导地位,使社会主义建设偏离了正确轨道.张闻天虽身处逆境,却始终以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在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问题,系统阐述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我党历史上较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电化教育研究》2021,(11):F0003-F0003
《电化教育研究》是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权威学术期刊,AMI核心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素有“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之称誉。主要研究现代教育前沿问题,服务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5新起点:放飞理想开创未来时光荏苒,方寸间,我们已经走过35个年头。35年里,我们忠实地记录着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35年里,我们真实地传递着每一位作者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真知。35年里,我们一直在追寻"学商一体"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杂志的点滴进步,都彰显着热心读者智慧的灵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活动理论为依据,找出组成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历史的三大要素——电教工作者,电教媒体,电教事业与学科。研究这些要素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状态及其规律就是一部全面反映史实的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历史。根据活动理论,本文建立起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的研究内容框架体系,有效选择与设立一批研究子课题,以期对电教发展史课题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李斌 《电化教育研究》2015,(11):115-120
近代中国电化教育学来源于欧美,其在中国大学的发端与范谦衷密不可分。他积极参与金陵大学理学院的教育电影译制和拍摄,并最早在理学院内讲授电化教育课程,在理学院创办的《科学教育》杂志上发表电化教育论文。总之,他通过借鉴美国视听教育理论资源,以金陵大学理学院为学术研究平台,促成了近代中国大学电化教育学的发端,进而对近代中国电化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董四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知名学者。他从“现实”与“理想”中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之根,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阐释民生主义与中国传统理想主义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他学术研究的一个明显特色。作为矢志理论研究的学者,他注重学科交叉与方法论上的创新,从现代性与乌托邦的关系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命题与价值取向,提升了学术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