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景一:上课伊始,教师刚说“下面请同学们预习……”绝大多数学生就开始哗啦哗啦翻开课本了,至于老师后面说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本听不完全。自主学习结束进行展示交流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然,这种学习方式将自主放在了第一位,足见其重要性。学生具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首先,要由浅入深,教给预习方法。古人曾指出:“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一渔,可享一生。”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师在强调预习  相似文献   

3.
生本课堂“一二三模式”,是基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对“人人都做小老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预习”“自主知识整理”等教学策略的整合与提高。“一二三模式”,“一”表示自学或独立学习.“二”表示合作学习或课堂讨论.“三”表示读写算等实践学习、发散性学习。它要求学习新的内容时,低中高年级学生要逐级增加自学的时间,再在老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空间和时间,为他们的个性张扬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发展。一、自选预习方法——自主学习的前奏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寻疑问难,为课堂上的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奠好基石。以往有不少教师也十分重视“预习”这一环节,有的甚至硬性规定学生要按老师说的某一方法去预习。然而学生只不过是草草把课文读几遍,根本不知道预习的目的何在,认为有预习和没预习一个样。其原因在于这样的做法没有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鉴于这种情况,在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中,应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和谐统一。教师“导”而不牵,体现“辅助性”,学生“学”而不厌,体现“自主性”。教师既对“预习”授之以法,又不拘一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预习。(一)基础型即根据导读的要求,能正确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说起预习,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什么是预习?就一般意义来说,预习即预先学习,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堂教学初始时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预习,数学老师中通常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预习就是学生提前看看书,了解一下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还有一种是老师总是心存顾虑,觉得学生预习没有必要,有些知识不能让学生预习,预习后没法教了,等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以下两点是我的尝试与反思。一、从预习到自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常常会见到这样的课例:导入新课后,老师往往这样表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然后或板书,或小黑板出示,或多媒体显示一些词语,让学生或读或解释。完了以后,便说,“好,预习就检查到这里,下面学习课文内容……”。如此预习要求,或许我们并不陌生。从新课改的理念看,这种把预习课文简单地等同于掌握字词是有违课标的。从自主、合…  相似文献   

9.
历史“三段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怎样学习,如何设计“学案”,并组织预习——探究——检测,从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习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落实学习过程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学习个体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索,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但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布置预习后,一部分学生并不重视,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的,预习不预习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充其量只是把例题做一遍,  相似文献   

11.
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益,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曾对所在学校五年级2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8%的学生认为预习很重要,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他们认为通过预习,课堂学习中更听得懂,跟得上。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地预习。在笔者的调查中,仍有52%的学生选择“老师布置才会预习”的选项,28%的学生“不喜欢预习”。没有学生的全员积极参与,预习就谈不上有效性。如何引导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预习呢?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实行分层引导。  相似文献   

12.
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注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重视预习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动脑和理解的过程,学生在预习中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架桥铺路,并为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的是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的老师怕学生预习,怕一些错误的理论先入为主影响学生,怕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新鲜感,怕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到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其实,  相似文献   

15.
姚雪晴 《考试周刊》2014,(99):31-31
<正>自从提出自主学习模式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只是被动单一地接受知识,结果把学生变成背诵知识的"机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一、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在以往教育中不少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被动地听老师  相似文献   

16.
一、预习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失的环节 预习,在整个新课程教学活动中往往被人轻视,可有可无。预习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的理念。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初始化。学生预习愈充分,课堂教学效率愈高;课堂教学是预习的继续和深化。通过预习,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学习中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我内化知识,体会、感悟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观点,建构起自己初步的知识结构。通过预习,学生把自学中经自己努力而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带进课堂,在学习小组或全班合作探究。由于思想品德课内容比较抽象难懂,通过预习,课堂上学生才能有足够时间充分交流自己的见解、展示个性风采,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得到提升,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时间的利用率。通过预习,学生可克服被动学习、依赖教师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习惯。在预习中,学生通过搜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信息、社会热点,既开阔了眼界,拓展、积累了知识,又学会了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的方法,还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学习资料信息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预习,学生可初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预习也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空间的需要,又有利于课堂上教师了解不同学生存在的疑惑和思想品德需提升的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的深化与普及,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要求教师要根据当代的教育背景,以学生为中心,正确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过程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预习能力作为自主学习中举足轻重的部分,教师更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本文对小学英语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从而帮助学生为上课作一定的准备,包括复习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为学习新知搜集相关的素材。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读指定的参考书,对教材中的新知识进行预习。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师事先拟定的学习目标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有效的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预习作为学习课文的一个环节,已成为传统。教师教学一篇课文之前少不了布置一些预习作业,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能获取知识,也方便讲授新课。事实上,许多教师只把“预习”当作“过桥”,流于形式,其要求大同小异或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乏味单调,不过如此,兴趣消减,应付了之。一些学生为了赢得上课时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预习时勤于查找参考书和复习资料,那些字词解释、段落意思、句子含义、中心内容等等一概信手拈来,毫不费劲,违背了预习初衷。近期,我常常思考这一“千年陈规”,总觉得预习除了上述人为弊端,…  相似文献   

20.
"预习"即学生自主进行的预先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纽带,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村小学教育迫于教学环境的限制,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等现状,教师要得到来自家长的帮助很难、很少,往往预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该并可以结合实际,使预习成为学生能够并乐于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在预习中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地索求的意识。一、转变思想,师生共重预习态度决定一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