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言既有任意性的一面,也有理据性的一面。隐喻理论是解释语言词汇层面的理据性、系统性的最重要理论之一。本文运用莱考夫的隐喻理论,主要以cool为语料分析探讨词汇的隐喻化现象和过程,研究发现:(1)词汇层面普遍存在着隐喻化现象;(2)对于相当多的词汇而言,其语义的产生是通过隐喻思维认知方式构建起来的;(3)当词汇语义以隐喻认知方式延伸时,词汇的本义和它的延伸义之间的主要关系特征是“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隐喻理论是解释语言词汇层面的理据性、系统性的最重要理论之一.运用莱考夫的隐喻理论,分析探讨英语词汇的隐喻化现象和过程,研究发现:英语词汇层面普遍存在着隐喻化现象;对于相当多的词汇而言,其语义的产生是通过隐喻思维认知方式构建起来的;当词汇语义以隐喻认知方式延伸时,词汇的本义和它的延伸义之间的主要关系特征是"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词义扩展的理据性和认知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符号理论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因而它无法解释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从独特的人类认知视角,发现了词义扩展存在着理据性,即主要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实现的。从词汇意义扩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扩展的主要认知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中不难发现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都强调手语词汇的理据性,而且也有很多人因为手语词汇极强的理据性而否认手语的语言地位。与之相反,本文要证明的是和汉语、英语等有声语言一样,手语词汇同时具有理据性和任意性。手语词汇的理据性和任意性是强弱、多少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同时,手语词汇的任意性也是手语具有语言资格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英汉词汇系统理据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单纯词汇、合成词汇和外来语。英汉语的单纯词汇存在语音理据和文字理据两种不同的理据类型,理据性程度差异很大;合成词汇在理据性方面颇多相似之处;而在外来语方面,英语借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的情况又有很大不同。本文依据英汉语单纯词汇、合成词汇和外来语的理据性及其在各自词汇系统中的比例和重要性,认为英语词汇系统整体的理据性比较低,而汉语词汇系统整体的理据性很高。词汇系统理据性类型和程度的不同情况,会对语言自身和语言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曹丹伟 《海外英语》2014,(7):221-222
隐喻是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进行思维的工具。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演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有普遍存在性。以对隐喻理论的说明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为根据,探讨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隐喻性思维,理解语言的隐喻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记忆词汇,达到提高学生词汇质量、数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理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它认为隐喻无所不在,是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概念隐喻有其存在的认知理据,掌握和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隐喻性思维。讨论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言教学(词汇教学、句式教学和篇章教学)的重要作用,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根植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同一社会文化群体的成员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有着共同的言语行为习惯,运用了约定俗成的语言模式、语法规则和能反映特定思维模式的词汇和句型,这些因素形成了语言使用者表达客观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和世界观。社会与文化的关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因此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就是该语言反映的基本成分。"理据"作为事物现象所以得名的道理和依据,反映了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可论证关系。Ulmann(1962)认为,词的理据性主要有三类:1.语音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汪榕培老师将词源理据作为一个补充,张维友老师提出了词汇具有文化理据。基于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遵循着约定俗成的法则。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语言的词汇、形态和句法的形成,无不记载一个民族的社会状态、政治模式、经济文化信息,文化理据的认知既建立在词的形态结构上,或叫词外理据(郭佳)。因为词与语法是不可分割的,显性的,且英语的句法结构反映出英美人思维的客观性和理性;文化理据的认知还建立在词的语用功能上,词义的变化因文化模式、民族情绪、群体特征等等社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通过隐喻或转喻等方式实现。因此,词汇学课堂应成为创建语言和文化关系的重要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将概念隐喻运用于外语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及表达机制。把概念隐喻引入词汇教学就是把词汇看做是目的语概念系统的体现方式,通过词汇教学帮助外语学习者建立起目的语的概念系统,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流利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达到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语言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商务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包括:准确把握词汇隐含义,利用概念隐喻将词汇分类记忆和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是词义转移最常见的手段之一。隐喻的这些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启示作用,如隐喻与外语思维能力、隐喻与文化教学、隐喻与词汇教学等。因此,隐喻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英语词汇习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在论述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隐喻的英语词汇习得方法:重视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及其隐喻意义;借助隐喻的认知功能,深入理解一词多义;运用隐喻思维,正确理解语境中的词义,注意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作为认知科学和语言研究的纽带,隐喻在词汇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基于隐喻的认知本质及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提出的诸如意义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和语境记忆法等词汇教学策略更为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词汇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社会经验和主客主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是人类最重要、普遍的体验。人类有意识、有把握地借助空间隐喻来构建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空间隐喻的产生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17.
因特网上的英语新词汇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英语作为因特网上的主要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因特网上的英语新词汇有描述新事物的新词汇,有为便于输入而形成的缩略词,还有走向世界通用的符号语言。这些英语新词汇具有词义通俗易懂,生动贴切,简洁易记,输入快捷的特征,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性。网络英语新词的语义呈现和更新速度快、数量多。  相似文献   

18.
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基石,传统的死记法导致词汇学习费时低效。词汇在语音、形态、语义和逻辑等方面存在着理据,化抽象为具体的认知隐喻学在词汇习得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用武之地,能够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词汇的本源与实质,有助于提高二语词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英语动词过去时除表达事件或状态发生在过去的某一具体时间这一典型意义之外,还具有表示现在时间或将来时间等非过去时间的非典型意义,即假设性和表态性.根据概念隐喻的理论,过去时隐含的距离隐喻是其非典型意义的概念隐喻.距离隐喻导致的语言间接性是形成虚拟和礼貌用语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20.
林春梅 《海外英语》2011,(8):284-286
Different languages are unable to be separated from their specific social culture backgrounds. Vocabulary is language’s subsystem. English metaph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cabulary; it belongs to the semantic motivation of English lexicology. The social culture of a language reflects more from its linguistic metaphor. Metaphor is a significant language phenomenon that is closely linked with its culture. Much of the deep culture of a language (such as view of life, view of value, etc.) is instantiated and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metaphors people use on the daily basis. From the angl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al cultur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English social culture in forming English metaph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