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8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进行调整,十几年来地质类专业变动较大,各高校所办地质类专业也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不仅办学标准难以统一,而且专业内涵也各不相同,与国际接轨更是困难。2012年本科专业新目录公布,对地质类专业又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内地质类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向将会相对固定,推动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则成为今后地质类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基于此,本文在讨论目前地质类专业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充分发挥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引领各高校推进地质类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举措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作为由传统地学院校转型而来的多科性院校,在发展新的学科专业的同时保持并发展地学类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类本科专业教育对打造地学类专业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建设上实施品牌战略、理顺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以及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建议重塑地质专业精神、加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努力打造西部地区资源、环境、地质基础研究的知识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难就业一直是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高职院校的女学生作为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其就业问题就尤为突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地质、矿业、有色、煤田、冶金等行业严重缩水,继而对地质类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下降,地质类专业女生就业就更雪上加霜。本文以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地质专业女生的就业情况为例,通过对地质类专业女生难就业问题的探析,指出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女生难就业的原因,且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介绍我国4次专业调整沿革的同时,分析了第4次专业调整中工科地质类专业设置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上,对工科地质类专业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有色地质教育现状 1.有色地质教育点的布局 目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所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有11所,其中,本科院校6所,高等专科院校5所。上述ll所院校中,中南工业大学、昆明工学院、桂林工学院、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院校设置有地质类专业。  相似文献   

6.
地质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方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各地质院校(系)陆续开办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材料)类专业。虽层次、目标、特点各异,但无疑对拓宽地质教育的路子,推动地质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科教育的交叉渗透,提高我国非金属矿的开发应用水平,加强地矿系统的延伸产业有着深远的意义。笔者结合我校近几年非金属矿物材料专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建设的探索经验,就地质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材料)专业的教学方向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有色地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与有色地质勘查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相适应。本文根据过去数年有色地质队伍的结构演变及产业结构调整状况,以及对有色地质教育的影响,探讨未来地质队伍的构成与地质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冯佐海 《中国地质教育》2011,20(4):111+115-111
桂林理工大学(原桂林工学院)是广西唯一培养地质类专业人才的高校,其前身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七大高等地质院校之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由学校1956年建校时成立的矿床地质专业发展而来。50余年来,该专业已为生产一线,特别是有色地质矿山和地勘系统输送了大批一线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一、含地质类专业院(系)和专业设置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于1951年建校,原名为“西南石油高等专科学校”,1953年国家教育调整改为中专,1994年经教育部和中国石油总公司批准,升格为专科,1998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学校现设有5系3部,即石油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视角看,天津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存在2004年以前与本科专业结构趋同,2004年以后专业划分过细、专业数量庞大之嫌;从微观层面分析发现,天津高职教育存在专业布点过分集中,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需求不甚协调。专业设置重复率较高、缺乏多元化等问题。为适应《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天津主体功能定位发展的需要,天津高职教育在专业结构调整方面应:立足产业结构的实际需求,积极推进“二产”类专业的建设;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多元化的开发“三产”类专业;以优势产业为主导,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地质工程专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其由原涵盖工程地质、勘察工程等近10个专业的引导性专业调整为仅涵盖工程地质和岩土钻掘工程的基本专业,使得该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发生大的变化。为进一步厘清地质工程专业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配合地质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的开展,本文介绍了地质工程专业的历史沿革、办学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地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原则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高职计算机专业如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调整计算机类专业方向的设置;以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以提高岗位竞争力为目的,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转变就业观念为目的,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建立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转变观念 认真做好地质学专业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目的,目前都面临或正在进行着新的突破。八十年代以来,英美等国对其地质教育都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考察其调整的思路和基本做法,不难发现,他们一方面把主动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积极拓展专业面,方便学生就业,作为了自己的出发点。另一方面把依托各自学科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作为了自己的立足点。这些对我们的改革具有重要启迪意义。我国地质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调整,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我们认为地质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整体思路,应该是转变教育观念,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个性发展,坚持三个面向,通过更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加强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充分体现各自学校的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地质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工科地质类专业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回顾和总结我国和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类专业改革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破除本科地质类理、工学的界限,组建新的跨理、工学科的"地质信息科学与工程"大地质类专业的建议,并探索了教育部与高校对该专业及专业方向进行分级管理的一些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质工程是一个新专业。石油大学经过十二年探索,总结出一套培养复合型勘探人才的办法,确立了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知识结构。在新的工程教育思想指导下,已培养了两届综合性专业本科生,引起了石油界的关注。 现在,国内已有的石油勘探类专业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和应用地球物理。石油大学(北京)建立的地质工程专业是要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高职高专教育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3类专业出现了教育过度现象;教育类专业规模偏大;专业结构与支柱产业的适切性较差。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顺应国家工业化和甘肃省工业强省的潮流,积极发展工科类专业;立足区域特色,将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建设成为特色品牌专业;适应新农村建设,重视农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医药卫生类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缓解教育过度现象,控制教育过度专业的招生规模;转变服务空间观,将大部分专业的服务空间扩展到全国。  相似文献   

17.
我校原是一所以单一地矿类专业为主的专科学校。近些年来,由于地质行业规模大幅度压缩,直接影响到办学的不景气。学校要想在困境中求生存,必须要紧紧抓住办学这个优势,出路就在改革,出路就在于加快学校的专业调整和专业改造。所以,当时党委做出了“四个立足、四个开发”的决策,主要是:在立足改造老专业的前提下,积极试办新专业;在立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地质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创新性构建了"一三五"地质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地质类专业分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三种人才培养类型;在培养过程中实施彰显学生个性、优化师资配置、整合课程资源、创新实践体系、管理刚柔并济五大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后,地质工科专业教育和培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校在发挥专业优势、保持专业特色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为主线,回顾总结了以强调地质基本功训练和以强化地质过程及机制分析为法宝的办学特色,提出了在新形势条件下地质工程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市场需求的能力强、素质高的地质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尤其是以培养煤炭相关人才为主的院校)如何调整培养模式,应对行业下滑带来的就业危机成为当下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突出问题。本科生就业受到自身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的影响,为了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拓宽本科基础、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开设身心教育模块来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经过培养模式改革,拓宽了本科就业的专业方向,提高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