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了郑敏诗歌中语言陌生化的问题。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等人提出的,郑敏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本文从"词性改变"、"词语的特殊组合与搭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以往不同的断句形式"、"洋泾浜倾向"、"专业术语通用"六个方面对其陌生化语言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
莫言《酒国》中极尽其形式创新的先锋性,深谙俄国形式主义者主张的陌生化之道,在陌生化手法运用上,具体表现在叙事视角的变换,叙述主体的分化,本事的情节化,变换事物的名称,反讽、隐喻修辞的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是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艺术能使人们对生活和经历产生新鲜感。这一现象的产生,带来了意象派诗歌对生活的陌生化和语言的陌生化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俄国形式主义反对当时文坛以内容为主的倾向,其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作品是纯形式,是材料之比,而非现实主义的反映。他提倡艺术的目的就是形式的陌生化。虽然,以上观点有些偏激,但确实抓住了文学创作的特质。在实际的文学创作中,陌生化即形式对于内容的审美建构过程,陌生化是文学创作的一般手法。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理论一直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和德国戏剧美学家布莱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理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具有一种将熟悉、众所周知的对象反映为奇特的、陌生的机制,不同之处是前者探讨艺术本质论,后者区分了戏剧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理论一直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和德国戏剧美学家布莱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理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具有一种将熟悉、众所周知的对象反映为奇特的、陌生的机制,不同之处是前者探讨艺术本质论,后者区分了戏剧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项挥 《文学教育(上)》2009,(21):119-119
“陌生化”的概念是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来的。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即指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化的思维制约,采用创新的方式,使人们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够有新的发现,从而缓解甚至彻底走出审美的疲劳状态。“语言陌生化”,简而言之,就是语言的变异和创新。以此理论为指导,我们对于文章语言的锤炼就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什克洛夫斯基和布莱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概念.前者将诗语的"陌生化"上升到文学本体论的高度,视"陌生化"为一纯粹的美学、文学范畴,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后者则把"陌生化"作为一个认识论范畴,认为"陌生化"不是目的,而是消除陌生,达到对事物更深刻熟悉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乌鸦》是美国浪漫主义诗人艾伦·坡的经典爱情诗歌之一。凭借其优美的韵律、广泛的修辞、独特的意象、忧郁的基调而被广为传诵。"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的形式主义研究。《乌鸦》也正契合了陌生化理论的方方面面,因此在陌生化视野下对《乌鸦》从三个方面——意象、语言和修辞的陌生化重新进行解读有着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能为更好地挖掘诗歌的艺术形式之美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这个词语最早是1914年什克洛夫斯基在其纲领性的宣言《词的复活》中提出的。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的什克洛夫斯基,是从克服人的感觉自动化这一角度提出陌生化问题的。他认为,动作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带有机械性,对于多次感受过的事物,人们在开始的时候会用"感受"来接受它,但渐渐地就会对它习以为常,最后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1.
一、陌生化理论简述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概念主要是阐释语言所具有的文学性效果,他认为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具有文学性可言。陌生化是相对于自动化的习惯、经验和无意识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和扭曲,产生于差异和独特。陌生化使人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重新调整心理定势,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司空见惯的东西不能给人以新鲜感,只有陌生的东西才能引入注目,让人产生好奇感。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是19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中提出的艺术原则。他指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陌生化技巧就是将习惯了的客观物象、既定的符号“陌生化”。是重视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质疑。陌生是相对于习惯、传统而言.其主张是通过加工把人们熟悉的东西变得不熟悉。使读产生陌生、新鲜、奇特感。从而对它发生兴趣.产生去进一步了解的强烈愿望。本中提到的语教学“陌生化阅读”的基本意思就是:使语阅读教学变得陌生一些。因此。语教学的陌生化阅读,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对阅读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所作的让学生产生一定足巨离感和新鲜感的教学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什克洛夫斯基和布菜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概念。前者将诗语的“陌生化”上升到文学本体论的高度,视“陌生化”为一纯粹的美学、文学范畴,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后者则把“陌生化”作为一个认识论范畴,认为“陌生化”不是目的,而是消除陌生,达到对事物更深刻熟悉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让习以为常而毫无新鲜感的东西变得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2,(6):8-8
《语文建设》2012年第5期刊登刘祥文章指出,“陌生化”理论源自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文》2007,(11):125
作文语言是一种文学语言,而文学语言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性语言,陌生是作文语言的本质,是文学语言之为文学语言的根本所在。关于"陌生",俄罗斯形式主义文论学派代表人物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有过这样的表述:"陌生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  相似文献   

17.
施静 《成才之路》2009,(33):71-72
“陌生化”这一理论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他认为在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中.那些太司空见惯、太熟悉、毫无新鲜感的事物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只有通过对语言的“陌生化”,如对语言形式进行颠倒、重组、留白、强化等处理。才会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一、语言陌生化的理论与实践“陌生化”是由俄国的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在上世纪初提出来的。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概念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起初主要是作为俄国形式主义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后来发展到整个学艺术界,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指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陌生化技巧就是将熟悉的客观物象、既定的符号经验.经过艺术家的处理产生的艺术形象以异于熟悉的面孔呈现在观面前。对于学创作,通俗地说.就是让表达异于常见的形式,使表达的内容,给读以从未谋面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的理论是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他说:“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这个理论强调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