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研究型大学一直重视通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建设存在管理机构薄弱、课程结构不协调、通选课程领域认识不同、师资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加强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建设,需要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协调课程结构、统一划分通选课程领域、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FOCUS是杜克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典型课程模式,它在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上都体现出跨学科的特性,选修FOCUS的学生必须对跨学科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课程实施上重视研讨和互动.FOCUS课程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跨学科的内涵比较丰富;课程实施注重人际互动;通识教育与本科生参与科研有机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术经历满意度是体现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南京大学和首尔大学的调研发现,总体来看,南京大学本科生在通识课程的学习满意度上相对较差,而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满意度上相对较好,这与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尚在探索阶段且实施时间不长不无关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发现,对中韩两国的研究型大学而言,学术投入直接影响了学术经历满意度,交往投入通过与学术投入产生关联来间接影响学术经历满意度,但两种投入对学术经历满意度的影响,很可能是基于表层学习及基本课业学习上的投入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结论需要后续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基于这一结论,未来一要重视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和研究,二要着力推进通识课程改革,三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许多大学仿效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尤其是哈佛核心课程进行通识课程实践,以此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为例对通识课程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只是对原有专业教育进行一些调整与修饰,通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环节与美国大学尚有很大差距,都亟需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一些革新,如艺术和科学学科得到重视,加强了基本学术能力的训练,开始注重新生研讨课程,提高了通识课程的学习标准以及增设了全球研究课程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一些革新,如艺术和科学学科得到重视,加强了基本学术能力的训练,开始注重新生研讨课程,提高了通识课程的学习标准以及增设了全球研究课程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尽管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革新和进步,但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市场和就业因素冲击着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自身存在着争论和分歧、通识教育课程的师资水平不高以及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兴趣不大等困难.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实践的误区与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实施模式的结合体。我国研究型大学移植了美国通识教育理念,但在通识课程实践中却存在四大误区:通识课程目标不明,课程内容杂乱,课程实施不力,评价标准缺失。与此相对应,走出困境也有四条路径。  相似文献   

9.
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自身条件不同.因而其通识教育要有不同“通”的度,和不同“通”的方法。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单个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着力干纵向的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横向的铺开;在纵向发展的基础上,实行校际通识课程资源共享,打造地区通识教育的“联合舰队”。课程实施要注意对经典的学习与阅读,以及运用网络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以通识课程质量评价为目的,探讨基于课程性质的质量评价工具的设计。通过基于学习体验的问卷,对S大学的通识课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收获的直接因素;教学质量与学习收获之间存在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学业任务可以正向调节学习投入,同时影响学习收获。据此提出改进通识课程质量的建议: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多途径提升学生有效的学习投入;正确处理学习方式转变与学业负担之间的关系,科学设计学业任务,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打造通识金课,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  相似文献   

11.
综合课程: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之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识教育的内涵已从前科技时代对古典人文修养和百科全书式学者的追求 ,转化为塑造科技发达时代的合格公民 ,从而使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发生了相应变化。新兴起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型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文化的对立倾向 ,成为当今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2.
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在阐述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历史传统和权威定义基础上,以其开展的通识教育为案例,比较分析几种不同通识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利弊,探究美国实施通识教育的现实限制因素和社会文化根源。从整合通专教育、重视课外海外实践学习、加强系列课程建设、推动网络课程和重视学习结果评价五个方面分析当下美国解决通识教育问题的主要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利用文献法搜集了有关通识教育的资料,从我国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出发,与国外目前实施的通识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进程,旨在借鉴国外通识课程改革的经验,对我国大学目前的通识课程改革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哈佛大学和我国某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通识课程设置进行了综合介绍和比较,归纳出两者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两者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目前我国这所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对其通识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哈佛大学和我国某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通识课程设置进行了综合介绍和比较,归纳出两者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两者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目前我国这所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对其通识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熊耕 《高教探索》2012,(4):47-51
课程设置模式是影响通识教育乃至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有三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基于学科的模式,基于能力的模式以及混合模式。这三种模式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它们在同一所大学中存在着一个演化过程,在不同大学的分布也存在不同。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应该关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模式,将所有通识教育课程纳入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积极推动基于能力模式以及混合模式的发展,同时加快基于学科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的内涵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通识教育的本质还有很多模糊认识,对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目的与通识教育的内在关系以及如何在研究型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提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阶段重通识教育、研究生阶段重专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哈佛核心课程改革透视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霞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1(6):110-112,125
哈佛通识教育由爱略特校长开创,经洛厄尔、科南特和罗索夫斯基继承发展,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核心课程又面临着困境,迫切需要改革。哈佛的核心课程改革折射出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从大学的结构、激励机制到资金分配,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正被逐向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19.
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困难·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帅 《教育科学》2007,23(6):82-86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改革是在特定背景下进行的。尽管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同时,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也有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年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实施通识教育过程中遭遇诸种困境:一是大学中通识教育文化在研究文化的强势挤压下陷入文化困境;二是通识教育在大学决策中枢中缺乏代言人而遭遇组织困境;三是研究导向的教师聘任、晋升、奖励制度使通识教育陷入了制度困境;四是核心课程和分类选修课程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使通识教育陷入课程模式困境。针对这些困境,美国多所研究型大学在其新近通识教育改革计划中提出了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