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学习文化概念和个人认识论理论,就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以及对大学英语课堂的期待,对刚入学大一新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数据的质性内容分析结果显示,处于学业过渡期的大学生认识论信念表现出以下四个特征:情境化的改变、既幼稚又成熟的双重表现、明显的改变意愿、强烈的情感需求。这些认识论信念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大学新生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另一方面凸显了他们在学业过渡阶段出现的信念动摇。这些研究发现将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认识论信念,及时提供学业和情感支持,合理调整教学,促进他们认识论的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习情境创设具有真实性、生活性、活动性等特征。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革命文化作品研习,能提升思想认识,获得精神收益,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教学《老山界》时,可以通过创设真实语文学习情境,采用革命文化作品教学五步法:明确主题、确定目标、设计任务、开展活动、进行评价,从而提升革命文化作品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3.
在生成教育的视野中,事物处于发生与消亡的过程之中,教育是生成的,人是生成的,因而约束教师行为并反映教师群体精神气质的教师文化也同样是生成的.教师文化在生成过程中体现了生成性、情境性、互动性、开放性的特征.其中,生成性是教师文化的整体特征,从宏观上表征着教师文化;而"情境性"、"开放性"、"互动性"是教师文化的具体特征,是"生成性"特征的具体化.用生成性的思维审视教师文化的特征体现了人性化的现时代印记,同时也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课程是高校普遍开设的留学生必修课程,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其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为了实现中国文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文化目标,应建立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多元评价考核体系。诊断性评价用于明确学生基础,使教学有的放矢;形成性评价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帮助查漏补缺;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并发挥考试的反拨作用。经探索实践证明,多元评价对学生的潜能激发、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民族地区人文重建的基础。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符号,壮族歌咏文化在现代转型中表现出的自我更新、自我创造能力是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显性流露。其中,巴马——盘阳河流域壮族歌咏文化的诗性智慧内涵成就了当地民众独特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和人文重建追求"和谐"的最终目标相吻合,昭示着人类文化演进的一个新方向,可为区域人文重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化课堂就是将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结合学科教学而创设的感染、浸润、激励学生的特定环境和活动方式,具有高效性、生命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广场路小学在文化课堂的建设过程中,构建出"尚真"学堂的"14335"教学原则体系、"三维四段"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策略,让课堂成为学校的文化落脚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升教育评价尤其是标准化考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当前标准化考试面临诸多困境,包括难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应试导向加剧等。为解决上述问题,社会文化响应性评价提出应依据学生的社会文化特征为学生设计更加科学、有效、公平的评价,明确文化背景相关性、呈现与表达多样性、深入学习指导性、个体特征适应性、结果分析交互性等五大实践原则。文章着重阐述社会文化响应性评价的内容特征与实践原则,并依据这一理论对我国新时代教育考试评价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逐步明确自身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价值诉求,发现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冲突,引导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价值共识,走向教育教学文化的转型.对此,学校开始突破"唯分数"文化,建设"唯学生"课程,实践"伦理性"关怀,走向"引导式"教学,完成教学文化的重构.这一转型过程中,遭遇价值立场难以调和、教学模式相互抵牾、教学评价生硬嫁接及教学生态异质封闭等冲突,但冲突之外也逐渐达成诸多教育共识.进入新时期,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需要继续进行价值观重塑、认识论改造和方法论优化.  相似文献   

9.
教学文化研究的兴起,使教学研究由传统的工具论认识转变为文化本体论认识,为认识教学本体性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对教学文化之研究首要在于厘清其内涵,当前之研究对此尚有不足,在分析教学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可从认识论、主体、阶层、表现形式四个方面把握教学文化的研究视角。教学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因是人的自由解放的需要,从历史的视角可以将教学文化变迁的形态分为展示性教学文化、传递性教学文化、探究性教学文化三种。  相似文献   

10.
英式幽默文化研究——以憨豆先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一种能激发起人类心理某种情感的智慧。幽默文化无处不在,英式幽默具有明显的特质,以"冷"为主,人物通常平庸、拘谨、自嘲。憨豆先生,作为英式幽默文化的典型代表,充分地体现了英式幽默人物形象特征。英式幽默主要来源于英国文化,并以经济和文化发展为依托,同时,性格上的遗传因素也是形成英式幽默表现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论课程的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与文化密切联系、相互制约,表现为作为文化载体的课程,其背后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作为文化主体的课程,其自身显示出强烈的文化特性。课程背后的文化基础,可以从文化传统、文化交流、文化变迁三个方面得以反映;课程自身的文化特性,可以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先秦经典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我国古代教育史就是一部先秦经典的阅读与阐释史,因此,先秦经典学习是青少年"文化认同"培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从认识论角度,应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条件"为理论基础,让青少年的经典学习在"惊异"中发生;从方法论基础,应从经典学习的"历时性"特征出发,创造性地将学习者引入"共时性"的对话场域,从而达成一定的集体共识和意义建构.经典学习中"惊异"的发生处,便是青少年与经典"对话"可能的开始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学校考试评价改革表现出几个方面的经验和趋势,若用最简练的24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统整性,多元化;发展性,人性化;真实性,动态化;表现性,活动化。我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要有国际视野、要以国情本位,要把国外的考试评价改革经验同国内传统考试评价文化特点加以整合,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借鉴主观认识论对"生态""文化""情境""教师生活"的关注,以文化、生态理念重新构建教师学习的新环境,提出基于培训后教师与学校互动发展的文化生态培训理念,提出培训的需求调研应是持续的、延展的;在培训中建构文化交流与创生的学习环境,注重"真实情境"下大学研究文化与农村中小学文化交流与融合,体验课程将成为培训的主要方式,培训方式是主体参与、人格感染、行为浸润。  相似文献   

15.
延续了千余年的考试文化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深层桎梏。从理论视角来看,改革的实质是文化变革,一项文化变革的深层桎梏是文化;从实践视角来看,考试文化是我国历史上诸多教育改革的深层桎梏。而今,考试文化已然穿越历史,成为我们当前课程评价改革的深层桎梏。这表现在,考试文化制约了课程评价功能的应然转向,导致了课程评价指向与初衷背离。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人类文化的表现方式。虚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游戏方式的变革,并表现出独有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变异特征。虚拟游戏在文化承载方式、表达方式上延续了儿童游戏的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得到一种心理补偿和后续性发展的可能,这既是虚拟游戏吸引儿童的地方,又是虚拟游戏遭到社会"非议"的部分。从文化延伸的意义上理解虚拟游戏,正确对待虚拟游戏融入日常生活的现实成为人们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作者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通过对赵甲、钱丁、孙丙三和不同层面人物的深刻描写,展现出我国刑场、官场、民间文化中隐含的"隐"性面。莫言用它独有的方式对"隐"性文化做出了批判性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寻找有效的专业文化建设途径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企业(医院)从"专业情感、专业情境、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四个层次寻找学校文化与文化的交融点,不失为卫生类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9.
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人类文化的表现方式.虚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游戏方式的变革,并表现出独有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变异特征.虚拟游戏在文化承载方式、表达方式上延续了儿童游戏的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得到一种心理补偿和后续性发展的可能,这既是虚拟游戏吸引儿童的地方,又是虚拟游戏遭到社会"非议"的部分.从文化延伸的意义上理解虚拟游戏,正确对待虚拟游戏融入日常生活的现实成为人们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生活文化是美术课程实践的方向标,精心设计的课程实践,能够有效推进生活文化与创意美感的和谐统一。基于生活文化的课程实践应指向文化情境、生活情感,在交融共生中突出生活文化的驱动性,构建教学内容,激发创新与创造的教学追求,提升学生创意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