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变成了一个以造假闻名的国度,就连学术也不能幸免。学术道德,本是每一个做学问的知识分子应该恪守的职业准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者们在追逐自己的名与利、得与失的时候,开始与之慢慢背离,最终渐行渐远,成了与学术道德永不相交的射线。我们常常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术腐败案例层出不穷,究竟是因为我们学者的良心缺失还是因为有着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道德中心主义”是一个涵义不确切的概念。在道德的社会调控意义上,历史中国是“以礼治国”——“政治”、“德治”、“刑治”并举的国家,并不存在“道德中心主义”或“以德治国”的问题。封建统治者将道德“抬到吓人的地位,搞道德中心主义”,虽然只是一种历史假象,却养成了中国人注重道德生活的传统;这种传统与“道德中心主义”不可相提并论。儒家的“仁政”主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今人对此应当持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3.
道德失范现象是困扰我们社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主观主义价值观和功利价值追求搅乱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追求;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消解,使得功利价值追求的最后防火墙被拆除;道德底线的丧失则使得人们的行为肆无忌惮;道德情感教育的不足或缺失则使人缺乏对美德或德性的喜好和鉴赏力。而道德的重建也应立足于其产生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术道德性是指从事学术的人遵从行业的道德标准来从事工作。传统学术道德要求为社会公益服务,追求知识本身的无限进步,参与社会批判,优化社会民主环境等等。而在"学术资本主义"条件下,这些学术道德性都不可避免地衰落了,转而表现为对知识的保密,学术日益功利化和学者批判功能的丧失。美国学者努力寻求公有领域与私有领域共生、双赢的空间,以期建构新的价值与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5.
朱青 《新疆教育》2012,(4):23-23
自律是指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思维,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动。即指不受外界困境和影响,不为快乐、幸福、欲望等情感所驱使,也不受神意、天命的支配,而是根据自己的“立法”,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而行动的道德原则。自律能力,指道德选择和行为是依据通过作为道德活动的主体的人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愿作出的,它可以表述为道德上的“三自能力”的特点:即自立、自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道德价值观的混乱和道德价值被边缘化。关于道德价值的深度思考离不开伦理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二是人怎么会有道德。第一个问题是道德的必要性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道德的可能性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分别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来考察,由此就变成了四个问题:问题一是从社会角度看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问题二是从个人角度看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问题三是从社会角度看人怎么会有道德,问题四是从个人角度看人怎么会有道德。其中,问题四尤为重要。对问题一的探索包括德治论、整体福利说、社会契约论等;对问题二的探索包括义务论、目的论、宗教论等;对问题三的探索包括道德法制化、道德公正与德福统一、以道德的社会促道德的人、加强社会教化等;对问题四的探索包括道德成为人的核心价值或根本价值、道德成为人实现自己核心价值或根本价值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扩展善良人性、培育道德情感、来自经验层面的德福统一等。从现实生活中看,赏善罚恶和善恶报应、社会公正、德福统一、自我实现对促进公民成为有道德的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道德作为一种与人类相伴始终的社会历史现象,在人类社会长河中处于重要地位,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冲刷,从故时孔子就言传身教我们儒家道德思想,而现如今我们又剩下什么道德思想在约束自己?当前中国社会每年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出现的道德案例也各式各样,冲击着国家的制度,挑战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术思想界在甲午惨败后出现了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进行深刻批判的动向。他们肯定西学、批判中学的本意,是要为衰弱的中国寻找救亡图存药方。意想不到的是,对传统学术的新认识却开启了中国人文学术的去价值化运动:"六经"从辨明"是非"之基础,转变为只是考辨"真伪"所需之材料。胡适、顾颉刚等人继承发展了这种意识,突显"别真伪"的价值,引领了民国文史学术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转型导致的道德价值危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显现。一些学者在"学以载道"传统的基础上,期望中国现代学术能汲取中西学术文化的精华,熔铸适宜现代中国的"国民道德"。重"求真"的学术研究取向,和构建现代道德伦理的社会期望之冲突,构成了清末民国时期文史之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困境。文史之学是该"别真伪",还是"明是非"?这是中国现代人文学术从业者一直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冲突与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冲突与教育上海师范大学古人伏朱炜一个人以什么态度对待人生,用什么尺度观察社会,以什么样的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也是公民素质的一个根本问题。因此,价值观教育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教育,它从根本上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  相似文献   

10.
道德文化自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是实现道德主体将社会道德要求真正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追求和行动力量的关键因素。唤醒道德文化自觉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具有独特优势和内省作用。文章以阐述唤醒道德文化自觉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在此视角下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内化的作用机制以及路径选择,力求使大学生高度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所谓“道德资本”,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引领下,在对既定价值目标自觉追求的过程中,所蓄积的具有不断增值效应的价值能量.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道德资本”的意涵应包括自觉践行道德理想、具有锐意创新的道德取向、勇于锤炼顽强的道德意志、善于明辨是非的道德感知和不懈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基于此,培育大学生“道德资本”的路径为:在价值规范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地生根”,使培育的方向明确、路径宽广、实效性增强;在典型示范上,既关注英雄人物的榜样力量,亦撷取草根人物的善行义举,使教育资源富有感召力;在道德习惯养成上,“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成自然”,使“习以为常”得以不断巩固与强化.道德作为一种自律性规范,除了外在培育,大学生内在的自我修养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道德文化及其现代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德文化占据主导位置,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儒家道德文化倡导个体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追求,井形成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信仰,它主张个体发展和社会追步的有机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先秦儒家在封“生命本质”的追问中,寄托了一种封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人文和道德的“终极关怀”和信仰追求。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的现实,先秦儒家的道德文化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教育价值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道德追求的内涵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用来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追求,是我们经常接触的概念,如事业追求、生活追求等,它是一种目标专一的、在理性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是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坚韧进攻,是使观念变成现实,目的变成归宿的现实过程。 (一)道德追求的特征 道德追求是人们用高尚的道德手段去实现高尚的道德口的的行为过程。它具有如下特征: 1.自觉性特征。体现为目标专一,理性指导。追求是人所特有的。在道德追求中,人充分认识行动的道德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方面的品质,这种品质反映了一个人的坚定立场和信念,它贯穿于追求行动的始终,也是产生执著追求的源泉。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以下称馆员),在明确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树立厂全身心投人工作、热情服务、甘为铺路石的道德追求后,就会矢志不渝、奋斗终身。追求不仅有目标,而且目标要专一,不屈从别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道德暴力"一词是随着近年来多起社会负面事件而引出的新兴词汇,除了大众对"道德暴力"现象的关注,己经有学者从学术角度加以思考和研究。本文通过反思社会事件、解析词义,诠释"道德暴力"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道德滑坡"已经成为人们对当今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一种普遍认识,中国老百姓真的"道德滑坡"了吗?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道德的内涵以及什么是"道德滑坡".事实上,国民的道德素质并没"滑坡",而是道德失范.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是导致国民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应该是具有道德性的教育。道德教育的目标不应约化为“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控制、社会约束不是道德教育的唯一追求。“灌输”是一种缺乏道德品性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道德,常常挂在我们嘴边,但你可知道道德的真正含义?两名素不相识的南京小伙子,同时发现路边有一沓百元大钞,由于担心做好事反遭人误解,两人商议先不捡钱,冒雨守在路边等警察到来;一老太太捡到1700元钱,交还给失主后反被告上法庭。有人说"当信任关机,雷锋将不在服务区,信任危机凸显了某种程度上的道德缺失。""道德滑坡"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病症,一直以来是人们不断议论的话题。最近几年,这个问题似乎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越来越让人担忧,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何看法?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道德现状?请大家踊跃发言,亮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道德文化自觉是道德主体对于道德文化、道德内省以及道德约束所具备的清醒认识和自主践行的动力。应厘清道德文化自觉与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涵养的关系,并培育学生道德自觉,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文化育人,增强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能;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和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东荪认为,哲学关注价值既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时代赋予哲学的神圣使命;道德哲学本质上是一门价值科学;道德是文化价值的一种,是“文化之最重要方面”。张东荪强调道德评价的标准是“社会心”,应从事实与价值的统一的角度进行道德评价,道德价值与人生价值具有一致性。张东荪道德价值观带有明显的“自我实现论”之倾向,过分强调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了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多元异质的开放社会,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宗教传统和道德至善论,这种现象是现代社会一种正常状态和持久特征。以某一至善论为所有人规定一客观正确的道德至善和美好生活方式,既不再被现代心灵所接受,也会败坏人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性。道德底线通过用最为基本的道德义务来对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行为进行限制,从而为人类的生存构建了一个最为基本的防卫体系,也为人们能够自由而安全地追求自己所欲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至善提供了保障。道德教育要做的是引导青少年在多元异质的社会里与他人进行平等开放的道德对话,在坚守道德底线的前提下寻求更加广阔的道德共识,自由地追求至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