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举学导论》是刘海峰教授十四年致力于科举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心血力作.全书约四十九万言,共分十八章,不但提纲挈领地论述了科举学的涵义、内容、结构,而且对这一综合性较强的专学进行了学说的锤炼和理论的锻造,其特色可概括为"大、实、理、新、美"五个方面.2005年8月出版的《科举学导论》为科举制百年祭献上了一道文化飨宴,也为科举学这一学科确立了"原点",更为科举学构建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
科举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文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领域,任何单一学科都无法覆盖或囊括科举研究的所有内容。简略介绍近年来日本,韩国和美国研究科举的主要著作,便可“科举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科学研究已有成果的“科举学”理论的关系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关系。提出“科举学”决不仅是将已存在的大量科举研究进行叠加和组合,而是为了构建一个内容广博且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专学体系,力求提升研究者之“学”的意识,探寻科举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求解科举研究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科举学"古今含义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说其古老,是因为"科举学"或"科举之学"的用法出现很早,科举时代有千百万读书人曾热中备考科举的学问,且自从科举制产生一段时间以后便有人开始进行科举制度及科举史研究,其研究历史长达千余年;说其年轻,是指以往并未有意识地将科举作为一个专门领域来研究,至1992年正式提出将"科举学"作为一门专学,或者说作为一个专门领域来研究之后,才更注意以整体的观点,以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新的高度对科举进行科学的研究,赋予了"科举学"一词以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策学"与科举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5.
科举运行及其影响有多久,科举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以研究对象、范式与方法论为依据,科举学可分为"新科举学"与"旧科举学"。"旧科举学"停止于1905年,而"新科举学"则诞生于此时。"旧科举学"是"分科应考之学","新科举学"是"研究分科应考之学",前者关注科考的内容与偏好,后者聚焦科举运行的规律。由于科举及其运行具有先天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所以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是"新科举学"呈现出的典型方法论特征。本文认为,"新科举学"研究对象独特、方法论层次分明,跨学科视野可以成为解决其学科建设过程中概念系统和方法论核心问题的独特路径,并能从学理和逻辑上证实新科举学学科群的分化与整合符合学科制度化的外在规律(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内在规律(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科举学是一门古老而全新的专门学问,也是一门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论分析科举人物、事件、思想、活动、制度及其要素运行规律的交叉科学.在科举学原理和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科举计量史学和科举叙事研究等方法和CiteSpace、NVivo等工具,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返照大变局中的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科举学与科举学家演进中断裂与传承"双循环"的时代分期轨迹,在科举史、科举人物史、科举活动史、科举思想史、科举器物史、科举制度史、科举学发展史等中透视千年科举学研究图谱和百家科举学家群像,赋能当代科举学人在弥合科举学学科史断裂的基础上传承创新,继续秉持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新发展理念,构建科举学总论及其分支学科领域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科举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科举史、科举史学、科举学史等分支学科领域为新时代科举学总学增值的现代学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科举学"一概念由刘海峰教授于1992年在《"科举学"刍议》首次提出,2005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刘海峰教授著作《科举学导论》标志着科举学的形成。通过对从"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下载的2003年至2013年期间与科举学研究相关的106篇论文的分析,得出十年来我国科举学研究在整体上呈波动增长;研究主题丰富,但侧重于科举历史的介绍和学科性质的辨析;研究队伍较多,半数成果来自厦门大学。本文试对存在以上现象的原因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总结,为我国科举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冯用军 《考试研究》2020,(2):103-110
跨学科研究是科举学成为一门科学化学科的重要而独特的方法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衍生分化是科举学跨学科研究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知识创新与转化、生产与增长、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学学科衍生分化的基本理论和特点,优化适用于科举学等新兴学科知识衍生分化的"网络模型"及其演化机理,并在理论到实践维度上对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创新知识的内部、外部和交叉复合衍生分化进行了应用探索,据此形成了许多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的衍生分化范例,这些范例的形成、发展与成熟有助于反思学科衍生分化方法的成效及未来动向。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研究是科举学成为一门科学化学科的重要而独特的方法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衍生分化是科举学跨学科研究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知识创新与转化、生产与增长、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学学科衍生分化的基本理论和特点,优化适用于科举学等新兴学科知识衍生分化的"网络模型"及其演化机理,并在理论到实践维度上对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创新知识的内部、外部和交叉复合衍生分化进行了应用探索,据此形成了许多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的衍生分化范例,这些范例的形成、发展与成熟有助于反思学科衍生分化方法的成效及未来动向。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是对中国历史上教育、政治、化等各方面起过重要影响的考试制度,“科举学”是近年来日渐兴起的以科举制及其运作历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学。由于“科举学”具有重要性、独特性、广博性、现实性和远大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学术的一门显学。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为纪念中国科举制废止100周年,我们特约请“科举学”的倡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组织了这组“科举学”笔谈,以飨读。  相似文献   

11.
关于构建"土司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能否称"学",是由其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决定的.构建"土司学",既因研究对象的重要,也是现实研究的需要.土司研究的对象专门而独特,拥有特定的概念术语和专门的概念体系,涉及众多学科,参与研究的人员众多,研究成果丰硕,已具备称学的一定条件.构建"土司学",其意义在于:使土司研究走向深入和系统,使其综合化和理论化,加深、提高和丰富对土司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探讨土司制度的发展规律,并为今天的区域民族自治提供历史经验.但所要构建的"土司学",并不是一个学科,而只足研究土司问题的一门专学,或者说是土司研究的一门综合性专学,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就现在情况而言,土司称"学"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刘海峰 《学科教育》2009,(6):114-123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3.
新旧科举学的划分以研究对象、范式与方法论的差异为标志,旧科举学的生命停于公元1905年,而新科举学则诞生于斯。旧科举学是"摸索分科应考之学",新科举学是"研究分科应考之学",前者主要解决科举的备考问题,后者则聚焦科举运行的现象与规律。研究显示,新科举学概念新颖、研究对象独特、研究范畴丰富,跨学科研究是凝练新科举学范畴体系和学科分支以促进学科建设的有益方法,并能从学理和逻辑上证实新科举学学科群的分化与整合符合学科制度化的外在规律和学科建设的通约原理。  相似文献   

14.
纵观当今的科举研究,在学术上不以"制度"建构为满足,而期待以建立"科举学"为理想目标。任何学科的建构研究,都应视作一种学术体系建构之研究,基于以其理想与价值不受经验检正之要求,以及科学也有哲学基础的观点视之,"科举学"的建构,应该以哲学为基础,因为学科之建构只有具有哲学特性才能确保其理想与价值不受时空限制。  相似文献   

15.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峰教授,孜孜求索数十载而铸就的力作——《科举制与“科举学”》,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9月出版发行。这是刘海峰教授继《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中国考试发展史》、《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中国科举史》之后的又一部研究科举考试的规模恢弘的学术作,也是第一部提出关于“科举学”概念并围绕其进行研究的专。  相似文献   

16.
科举场域是科举制度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自身的发展逻辑。科举场域、科举资本、科举惯〉--j的研究领域与“书院学”研究有着内在的关系,“科举学”研究不仅是“书院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科举学”研究拓展“书院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11日至13日,"第九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隆重召开,来自大陆、香港、台湾从事科举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教育专业杂志和出版社的编辑共60余人共赴盛会。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科举与文化"与"科举与教育考试"两大主题对科举制度研究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拓宽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月10日,由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在春城昆明隆重召开。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台湾东吴大学、成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数十家高校、科研单位及出版社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此次学术研讨会,共提交学术论文52篇,分别从教育、考试、文学、文化、文献、人物及武举等多学科视角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彰显出科举学作为一门日益活跃的专学,具备了丰富多彩的研究专题及其多学科研究方法,已成为科举学日趋成熟,走向显学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书光 《教育研究》2012,(2):153+156
十余年来,科举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科举学"已成为新崛起的一门专学,备受瞩目。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长期从事科举研究,已出版多部著作、发表大量论文,其学术观点新见迭出、自成一派,被学界誉为"刘科举"。近日,有幸读到其新著《中国科举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相似文献   

20.
庙学是封建时代官办育才场所,科举是封建时代选才方式,两种不同的制度结缘于隋唐,基于价值导向的趋同性而得以融合促动。其融合促动是全方位的,在建筑空间上,庙学常被用作科举童试的场所,科举除拥有号房、执事楼、文昌宫等相对独立的空间外,庙学的祭祀、教学空间也带有明显的科举痕迹,隐藏着丰富的科举意蕴;在教育教学活动上,科举元素渗透到庙学的学官管理、生员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中;在常规仪式方面,在庙学内举办的进学礼、宾兴礼和科贡题名活动等都是庙学与科举融合促动的真实呈现,深刻影响着读书人的价值观和社风民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