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例为2016年05月至2017年06月肱骨近端骨折60例本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选择并接受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A组),30例患者选择并接受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随访12-15个月,随访内容包含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与B组对比:A组在手术室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6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其治疗效果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从2003.1~2003.5月,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23例股骨髁上骨折.结果:随访5~18个月,骨折均愈合.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其提供的力学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桡神经损伤.多发生于肱骨骨干中下1/3骨折或髁上骨折.可分断裂伤和挫伤,关于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早期可行神经缝合,神经松解、神经移位术,晚期可行肌腱转移术,手术指征适用于桡神经伤缺过多,不能缝合或缝合一处以上术后功能未恢复者。手术目的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方法:用国产Richard钉和髁钢板治疗不同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和15例.结果:平均愈合时间:动力髋螺钉组8周,髁钢板组9.9周.结论: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动力髋螺钉较髁钢板内固定更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7,(16):64-6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自体骨移植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该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就诊的84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采用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自体骨移植的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颈干角、末次颈干角,并在末次随访时评估两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疗效比较中,对照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71.43%(30/42),低于观察组95.24%(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0.7±2.5)周,对照组为(15.1±4.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为(82.4±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肩关节活动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外旋、内旋、外展、前屈活动度要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联合自体骨移植手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对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双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方法: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结果:19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愈合,优15例,良3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4.7%.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用加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因不损伤伸肘装置且内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尽快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钢板内固定、PFNA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万载县中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和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比二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损伤小、恢复时间短,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要点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1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AO分型C1:7例C2:4例C3:3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暴露骨折端;开放复位双钢板垂直放置固定肱骨内外侧柱;根据情况前置尺神经;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鹰嘴截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5-23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截骨处均骨性愈合;两例患者出现克氏针退针;两例出现骨化性肌炎;无迟发性神经损伤病例;肘关节活动度85-120度,平均102度;按照Cassebaum评分优5例、良7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双钢板法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具有固定牢固,骨折治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远端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自锁髓内钉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8~2005.12月,我们采用远端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38例.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19~65岁.平均36岁;其中肱骨上1/3骨折6例,中1/3骨折22例,下1/3骨折lO例;闭合伤36例,开放伤2例。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方法插入自锁钉,其中顺行插针法28例,逆行插针法10例,术后网状绷带固定2周。结果:随访25例.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1个月,伤13均Ⅰ期愈合,无骨折不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远端自锁髓内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开放复位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6例髌骨骨折患者行开放复位手术治疗(年龄组15~49岁,平均年龄32岁)进行各种相关的护理措施及指导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全部骨折己按期愈合,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100%。结论:切开复位术是从根本上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通过指导其功能锻炼,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肱骨髁间骨折较为少见,只占全身骨折0.47%。但由于骨折块粉碎,侵袭关节,整复困难,固定不稳,严重地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疗效多不满意。多年以来,各家对此骨折持有分歧意见。髁间骨折系关节内骨折,无论应用手术或非手术疗法,均有其优缺点。我院于1982年以来,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对肱骨髁间骨折改用手术整复,夹板外固定和尺骨鹰嘴牵引方法,共治疗28例患者,达到85%病例获得满意效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既能达到复位满意,固定稳妥,早期活动,功能恢复良好成效,又克服了关节附近粘连和伤口感染缺点,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肱骨干、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本组胫腓骨骨折87例,肱骨干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11例,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随访4~16个月。结果:胫腓骨、肱骨治愈率高,邻近关节功能恢复好,股骨干骨折并发症多,疗效差。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肱骨干骨折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稳定性生物力学特点,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治疗股骨干骨折,其骨折上下端各穿二根螺钉固定强度不够,易产生螺钉弯曲,钉孔扩大,固定失牢,且膝关节功能恢复差。  相似文献   

13.
股骨下端单髁或双髁后方的冠状位切线骨折,称为hoffa骨折,发病率较低,临床对其尚无全面的认识[1],因为高能量创伤,治疗棘手,术后易致并发症,我院自2004·3~2007·7月共收治11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性9例,女生2例;摩托车跌倒7例,事故坠落3例,跑  相似文献   

14.
袁玉琴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4):132-132,135
目的:观察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对治疗效果的促进,以便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对40例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程度、复位方法的老年骨折患者进行护理与观察.结果:通过精心护理,35例手术患者均于12-24周后痊愈,无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对老年骨折患者的精心、全面护理,对患者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影响该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调本院自1998~2002年采用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的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56例,根据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56例患者中随访10月~3年,本组中优32例,良15例,可5例,差4例;49例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4例疗效差者1例感染,1例延迟愈合,2例关节僵直.结论: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手术创伤小、符合胫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结构,该手术是治疗近端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的关节内骨折,约占肘部骨折的10%~15%。主要由高能量损伤引起,成年人多表现为粉碎性骨折,过去由于缺乏良好的暴露及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常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畸形愈合,故早期治疗趋于保守。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改进,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多趋向于对其及早行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积极的关节功能锻炼。2001年7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肱骨外上髁炎是由急、慢性损伤造成的肱骨外上髁及其周围组织的创伤性炎症。中医称之为“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病灶局限、部位固定,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差,病人又多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笔者在临床上,以局部痛点为主,行温针灸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例一,患者,女,30岁。因左肱骨髁上骨折一天入院。检查:痛苦表情,心肺正常.左前臂曲屈悬吊于胸前。血常规:WBC 10×10~9/L,RBC 4.1×10~(12)/L,尿常规:WBC和RBC均为1~2/HP,肝功能正常,表面抗原阴性.出凝血时间均为2min。左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报告;左防骨髁上骨折。体征:左肘关节处肿胀严重,肘后三角存在,皮肤表面张力较大,被动活动前臂时可触及骨擦感。为了减轻患肢肿胀,为以后手术治疗做好准备,入院当日就给静脉输入10%葡萄糖500ml及β-七叶皂甙钠15mg,一日一次。2d后,出现用于输液的健侧右上肢前臂浅静脉处皮肤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上骨折是青少年外伤后常见病,其位置大血管、神经较集中,解剖较复杂。手术处理不当,易损伤血管及神经。手法复位对损伤复杂骨折又难以解剖对位。我院自1990年—1992年共对12例手法复位失败者施行X光直视下穿针撬拨复位,克氏针外固定。本组年龄最大27岁,最小6岁,平均12岁,满意者11例,欠佳1例,经两年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肘关节是儿童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在全部儿童骨折患者中,肘部骨折的约占三分之一,但肱骨小头骨骺分离则不常见,其治疗方法亦未见文献报告。近年来我先后发观过两例,一例是肱骨小骨头骨骺向前滑脱,另一例是向后滑脱,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