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秋霏 《文教资料》2012,(25):104-105
本文从教育宗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四个方面来阐述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客观评价了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及实践,并讨论了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下高校国学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一浮为中国现代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学创始人之一,1939年夏,马先生于四川嘉定乌尤寺创办“复性书院”,导引人群“复性”,书院之施设是马一浮先生学术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笔者拟就“复性”思想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整合试作一商榷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弘扬先秦儒学教育思想,扬弃宋明理学教育思想,提出“性教一贯”、“知行相资”以及“学思相济”诸多教育命题,这些命题进一步发展了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史上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海伟 《文教资料》2008,(27):76-77
马一浮被称为新儒家"现代三圣"之一.本文阐述了<马一浮与现代中国>一书的读后感,评介了历史境域中的儒学和"一代儒宗",使读者对马一浮有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廖平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大师和思想家,马一浮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二人在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各具特色。"六经"在廖平的经学、哲学研究中处于中心位置,但他对"六经"的认识却历经"六变",在后"四变"中,不断纳入各家学问,将之放在孔子与孔经的统摄之下,用"翻译"的手段给予了"六经"各自不同的地位。对马一浮而言,"六艺"绝非"六经",更非学习的科目,而是代表一切固有的学术与心性,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儒学观,又融合了佛学、道家和西方的哲学、美学思想,提出了以"心统六艺"为核心的儒学哲学系统,颠覆了将"六艺"认为只是儒学思想一部分的狭隘看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新儒学是对古代儒学思想的现代阐释,蕴含着重要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指导方针上坚守民族性原则,在教育目标上弘扬道德人本主义的教育理想,在教育内容上注重传统文化的扬弃,在教育实施方面体现出“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在教育方法上倡导体验、感悟与内省.  相似文献   

7.
泰州儒学虽然充满了创薪精神,但他们始终坚守儒学底线,崇尚圣人之道,推崇儒家经典,儒家的经世哲学是他们的指导思想,并坚持进行圣学教育.泰州儒学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仁”“礼”“中”等思想,他们不管是为官还是平民,“儒”气都很重.他们治学虽然兼收并畜,但仍以儒家学说为主.泰州儒学把孝悌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保持了传统儒学的孝悌本色,孝亲情结很重,但他们并不盲孝.所以泰州儒学既坚守了儒学阵地,也在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
朱熹作为推动儒学发展与理学勃兴、“综罗百代”的杰出师表,抱着“以斯道觉斯民”的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道德自觉,致力实现儒学教育传播大众化、教育思想体系化和教育实践生活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明根柢、精神血脉和道德基因,树立了教育者“为人师表”张扬主体自觉的标杆和榜样。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弘扬儒学等优秀传统文化,从朱熹为人师表的实践典范中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并汲取智慧与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实现儒学传统理想人格和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的现代转化,立心铸魂、固本培元、正身明范、知行合一,用清醒坚定的主体自觉全面提升教育者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高度,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核心关键主导作用,建设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9.
袁晓晶 《学科教育》2013,(5):122-128
“中体西用”是近代以来一种“融通中西”的思想观念.以“中学”为体,强调儒学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巩固传统的纲常思想;以“西学”为用,重视西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实用价值,以达到“自强”和“保国”的目的,二者间的关系与张力构成了“癸卯学制”的核心原则.“中体西用”观一方面对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传统儒家教化思想的近代危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封建社会,儒学历来是各朝统治阶级维护和加强其统治的思想工具.但是无论哪一个朝代,儒学的作用和影响都远没有像汉朝那样广泛和深刻.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汉朝实行“独尊儒术”,以“经”治国的方针.在“独尊”以前,儒学同其他学派的地位一样,都属于游学.“独尊”以后,儒学具有官学地位,被尊称为“经学”,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经典被称之为“经书”,具有法典的作用.儒学的“独尊”从武帝始,至元帝全面完成.随着“独尊”地位的逐步确立,儒学日益政治化.儒学的“独尊”和政治化,虽然使自身上升到经学的崇高地位而盛行一时,但在另一方面却导致自身(经学)的蜕变,作为学术派别和学术理论所原有的宗旨、理论、学风、道德等特征逐渐消退;政治化还使经师儒生日益卷入政治争斗的漩涡而带来灭顶之灾.于是到东汉中后期,经学逐渐步入衰落的归程.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历史上,英年早逝而能赢得“汉初著名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之称的贾谊,是位不多见的人物。观其创作,贾谊在民本思想、“仁”的思想、教育思想等几个方面都对儒家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为董仲舒建立新的儒学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贾谊是促成儒学思想成为国学思想的第一奠基人。  相似文献   

12.
《学科教育》2013,(1):128-128
2012年11月21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国际儒学联合会合作举办、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清源国学讲堂”第三讲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逸夫报告厅举行。本讲主题是“百年儒学的命运与前景”,由美国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与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吴光教授以对话形式合作主讲。杜维明和吴光教授分别就百年儒学的命运、“儒学复兴”的标志、“儒学复兴”的推动、儒学经典教育、儒学核心价值、儒家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及儒学的前景诸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一浮的十余首诗体现了他对弘一大师的高度敬重。弘一大师在世时,马一浮直接或者间接写给他的诗,涉及赠别、题赞、祝寿等几个方面,是他们两人生前交谊的集中体现。弘一大师辞世的讣闻传来,马一浮悲痛难抑,接连写下好几首诗,以抒发自己的哀悼之意。抗日战争胜利后,马一浮返回杭州,他又写了多首怀念弘一大师的诗。马一浮致弘一大师的诸多诗篇,固然是二人相互欣赏、相互推崇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儒学与佛教在实现自身形态近代化蜕变过程中惺惺相惜、同舟共济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15.
马一浮“以玄史论诗”,提出“能史”、“能玄”、“玄史互用”等概念,是马氏诗学思想的一大创见。其意义则在于打通诗学和史学、哲学的关联,丰富诗的内容,提升诗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建设上的指导作用和“催化剂”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推进“跟进式教育”,是开创新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7.
当下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社会化程度高,自信张扬、叛逆性强,我们一贯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日益减弱.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重视和加强自我内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并尝试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相关路径,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儒学教育的根本点,就是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指向人,从而肯定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尽管儒学大师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上各具特色,但是这些方法方式始终是围绕着“教人做人”这一思想展开的。所以,从本质上说,传统儒学教育是一种人本化取向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传统儒学教育的根本点,就是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指向人,从而肯定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儒家毕生治学,从私学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具有独特的人本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分析儒家的学生管理思想、教师管理思想、教学管理思想等诸多方面来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儒家“大一统”观念和“外王”思想对古代士人的政治心理、价值取向影响深远,士人文艺作品的儒学化色彩也颇为浓厚,这在历代咏湟诗文中亦有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中原文人以河湟为地域指涉所创作的古典诗文,以及曾游历、任职或生活在河湟地区文人们的诗作,来分析历代咏湟诗文的儒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