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李 《教育》2011,(25):5
在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同时并存,由于这两类人群数量都不少,因此这一状况被专家称为"双峰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儿童营养不良总是相对集中在西部,但在北京,6至18岁的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的孩子也占到6%至7%。造成这部分青少  相似文献   

2.
"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两派交流,好向此间寻活水。"这是清代名士朱尧阶对双峰的评价。双峰,这片处于湘中的神奇土地,传承了湖湘文化的根脉,开启了耕读文化的地方特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双峰儿女。今天,在耕读文化盛行的双峰,经过数代双峰人的共同努力,双峰教育已成为一颗熠熠生辉的湘中明珠。近几年来,双峰县教育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让教育保持着勃勃生机:高考综合评估连续8年位列娄底市第一;中考成绩连续5年领跑娄底市;获得了全国"两基"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县级  相似文献   

3.
决话题中的问题,我们首先要透彻理解"概率"这一概念.众所周知,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根据事物是否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我们可将其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性的现象,包括必然事件(概率为1)和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另一类是不确定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明清章回小说之所以形成自身特有的面貌并成为经典,得益于小说"评"、"改"一体的形成方式,这一现象是评点这一文学批评形式对小说文本的"再生"。在《水浒传》诸多版本中,双峰堂刻本、容与堂刻本、袁无涯刻本和贯华堂刻本的评点者都是在改写小说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评点,并在不同层面上促进了《水浒传》经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60):82-83
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在某个水平上会出现石化,这是一个局部现象,也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词汇产出的隐性不地道现象便是其表征。从这个认识出发,对词汇产出的隐性不地道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发现EFL学习者外语能力发展与词汇产出性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和双语语义系统的"不对等",正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两组矛盾,前者是导致词汇产出隐性不地道的直接原因,后者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对老舍的《骆驼祥子》进行解读。联系当下,如果将"祥子们"和"农民工们"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祥子乃至"祥子们"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认识这一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更好地把握现在。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是思维与语言的纽带。本文基于语料库,对英汉"红"和"蓝"习语中的隐喻认知加以分析,证实由于历史文化背景造成的认知心理上的差异,使英汉这两种颜色词带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其中体现的隐喻认知也必然表现出各自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炫技"这一现象蕴含着时代和社会的精神内涵,"炫技美"存在着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分别从"一种人化产物"、"音乐活动关系中的存在"、"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对"炫技"这一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常见现象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9.
五四断想     
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挤是发展受到阻碍时必然的现象,而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所以青年永  相似文献   

10.
"双兼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现象:一个结构体中具有两个兼语。我们主张把"双兼语"看作兼语短语的一个小类,把"双兼语句"看成兼语句的一种。层次分析时将其"一分为四"。这将有助于对"双兼语"现象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两个必然"原理是《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概念,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两个必然"原理的基本含义进行了重新解读,并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这一侧面,论述了"两个必然"原理并不过时。本文忠实于原文,用原文解释原文,深刻理解"两个必然"原理的内涵及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语音变化现象张亦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工具。人们在连贯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讲的话语必然会在语流中相互受到影响.这就会产生种种语音变化现象。一、同化(assimilation)同化是在周围因素的影响下使一个音素变成另一个音素,或使两个...  相似文献   

13.
旅游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泛商品化”现象,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加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重商主义思想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泛商品化”现象在旅游开发和经营的两个环节中本质相同,但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其形成原因多样,负面影响巨大。惟有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枕双峰额一 “北枕双峰”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七年),山庄内正北有座挺拔陡峭的山峰,登临北望,可见西北的金山和东北的黑山。两峰对峙,犹如宫殿门前两侧的望楼,而此峰好象是枕在两山之间。康熙登临此处,大有感触,命人在山顶建筑一亭,并为此景题额曰: 北枕双峰 在我国古代文人的笔下,以双峰为题材的诗句,是不乏其例的。诸如杜甫的“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朱熹的“须臾路转山更好,摩天巨刃排双峰”、庾信的“羊肠连九坂,熊耳对双峰”等等。杜甫和朱熹直接描写双峰之高之巨;庾信则以熊耳为比喻,绘出双峰对峙的雄伟而又奇特的山势。“北枕双峰”额的作者,以其自己的审美角度和着墨的侧重点,描绘出此峰及其所筑亭台威压群山的气势,体现了山庄建筑的艺术构思。 避暑山庄建筑继承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优良传统,“巧于因借”则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山庄内较高的峰顶上多半冠筑以亭,这是运用“因高借远”来处理园内外造景关系的具体方法。“北枕双峰”亭远借山庄外百余里处的山景,使排空屹立于西北的金山和东北的黑山与此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胜景。康熙的题额,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景观的特  相似文献   

15.
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著名论断,"两个必然"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在1859年马克思提出的"两个绝不会"思想是对其的第一次发展,在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提出了社会演变理论是对其的第二次发展,在19世纪末对革命道路的探索理论是对其的又一次发展。从而使"两个必然"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对现代社会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第一届普教教育科研成果奖评比揭晓于第一个教师节,这两个"第一"的相逢绝非巧合,而是偶然之中有必然.教育战线的形势越来越好,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是两个"第一"的内在联系,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年来,改革与振兴的时代潮流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形成.一项项照顾教师的措施,一次次表彰教师的活动,抚今思昔,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民教师的地位空前提高!我们的党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如果从美国的东海岸乘飞机来到北京,那么他下飞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整他的手表,因为北京与美国有时差。这是两地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必然现象。你是否意识到,在我们写作文时同样也存在着"时差"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决定了"两个必然"不能回避或淡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原则,才能科学阐述"两个必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产生的经济危机,会导致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使资本主义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二是资产阶级进行改革调整,不断产生和积累社会主义因素,量变引起质变,走完其发展历程后,走上社会主义.这两者都是"两个必然"的表现.否认这两种可能性则不能建立科学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两个必然"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认为,"两个必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而且还是一个由"两个绝大多数""两个决裂""两个决不会"构成的内涵丰富、逻辑缜密的思想体系.把握"两个必然"的思想体系,有利于发挥好"两个必然"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科学基石作用,使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仅仅停留在纯理论教育的层面上,而是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之中,深入到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以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思考之中,使人们从中领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蓬勃发展的真谛,增强抵制各种怀疑、否定"两个必然"观点的能力,在新时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贯彻实施,我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虽然全国范围内辍学率都有所降低,但是农村地区"隐性辍学"的现象却不断增多。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深对农村地区"隐性辍学"现象的表现形式和成因的研究,同时,从如下几点解决此问题:调整政策决策方向,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形成多元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