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察、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2.
弗罗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猪八戒、李逵等本我人格表现强烈,迎合了人任性作为的内在愿望而为大众所喜爱。孙悟空身上混合着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特征,被当作理想来向往和崇拜,显示出三种人格并存、此消彼长的格局。因为条件限制,现实中存在更多的是唐僧般虚伪的超我表现者,只有贾宝玉约略接近超我的境界。人内心对本真自我的追求是导致具有本我、超我人格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先知约拿的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中的先知,一向被认为是上帝的代言人,他们对于上帝都是言听计从的.但<约拿书>中的先知约拿却极有个性,他对上帝并不那么顺从.本文试从精神分析角度阐述约拿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起伏变化,以期对约拿的反常行为做出心理学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心理学的奠基石,而且对西方文学也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把精神分析与文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这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更好地发展.笔者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心理角度来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人物形象,分析造成人物行为性格的源泉,剖析人物的自我、本我、超我的复杂多变的心理,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深刻地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及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章从方鸿渐的情感生活的层面切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从方鸿渐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力图从传统明和西方明对方鸿渐的濡染,探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成因。从与方鸿渐有情感纠葛的五个女性剖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规律。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归结与他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情感悲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位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并努力寻求自我的女性。作为一位女性,埃德娜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求主体意识及自由独立的过程中遭遇到三重人格,即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和冲突,无法摆脱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我解放,只能走向自我毁灭。她的自我毁灭一方面消解了她为追求自我而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象征着自由和新生。  相似文献   

7.
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歇尔《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个常读常新的经典文学形象。赚钱谋利求生存、追求爱情是她生活的主要事件,有成有败,非一言而能论尽。以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关系、自我大体上要实现本我的理论为依据,考察郝思嘉内在心理世界与外部言行的关系,得一别开生面之见:意识和潜意识即自我与本我的统一与否决定郝思嘉行动的正确与否,决定其自我的实现及其追求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析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分析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一是增强自我。论述了三个内容:倾诉法、学习疗法、心理暗示法;二是矫正超我。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青年人理想的不合实际;三是利用本我。这一部分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顺应本我、控制本我和挖掘本我。  相似文献   

9.
杨曙 《现代语文》2006,(4):90-92
自远古明发展至今,在人世间的万物之中,人最难了解的还是自己,当人类在用伦理和明控制自己的时候,有很多丑恶的心理仍然存在于心灵深处。但在适当时候,它又会暴露出来残害人类。伊格尔顿说:“精神分析批评可做的并不仅仅是追索生殖器官的象征:它可以使我们对学原的实际构成有某些了解,而且还可以揭示那种构成的某些意义。”精神分析是一种动力论和动机论,西方有的学认为,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动力论,弗洛伊德提出了本能动力论。精神分析批评在恋母(父)情节批评、本能批评、无意识批评、压抑性批评、白日梦批评上都展示出这种动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雷雨》中的人物,论证了本我、自我、超我只有和谐发展才能达到人格的平衡和健全。  相似文献   

11.
撕裂与抗衡——《洛丽塔》中亨伯特形象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丽塔》的主角之一亨伯特患有恋童癖,曾几度出入精神病院,拐骗幼女,最后成为不折不扣的杀人凶手。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来看,亨伯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停地对抗、冲突,因最终没能达到平衡而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分析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中男主人公迪克·狄弗堕落的深层原因,重点剖析了迪克在追求自我理想的过程中人格结构特点的演变以及相应的结果。通过分析迪克的本我、自我、超我,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年轻有为的医生从胸怀大志到迷失自己再到自我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敏感的自省者、冷傲的个人主义者、都市人的优越感和中西文化的熏陶四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4.
浅谈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在她的笔下,女人就是女人,是男女性别角色中的女性。而不是神化的女人;女人叛不出男门,是因为谋生之外她们也谋爱;“性”天然地存在于女性的天性里。像饮食之于生命那么重要。根本不存在肯定它还是否定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这位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卓著的作家,既是最典型的南方作家,也是最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家,其作品往往以反映人心及其复杂性为主。他的许多小说读来如梦幻一般变幻莫测,折射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对现代主义作家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代表作《我弥留之际》采用意识流和多视角的写作手法细腻刻画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无疑是对人类无意识内心的一次深刻探索。本文试从精神分析法的俄狄浦斯情结角度出发去分析该小说的灵魂人物达尔的性格,探究其最终发疯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张洵  吴昌荣 《海外英语》2012,(17):217-219
"Voltaire,the French poet,dramatis,historian and philosopher was an outspoken and aggressive enemy of every injustice such as tyranny,bigotry,cruelty,but especially of intolerance.He was noted for his characteristic wit,satire,and critical capacity.His works are outstanding embodiment of principles of French Enlightment"(wangzuoliang,2007:240).The paper is analyzing the reasons leading to candide’s tragedy by exploring into the social background,the Christianity embodied in it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d and superego.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20世纪40年代,两条道路合流交叉的倾向日趋明显,张爱玲的小说成为雅俗合流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其小说集《传奇》里通俗性特征进行分析,能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的“三我说”为我们提供了阐释《蝇王》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杰克、拉尔夫和西蒙之间的斗争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精神层面的较量。人类天性中的邪恶倾向一旦遇到适宜的时机,便会释放出来,摧毁人类文明所建立的道德、秩序和理智。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分析哈代的小说《还乡》中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的有效工具。小说中游苔莎是古希腊人本主义的化身,倾向于充满欲望的、非理性的"本我";克林是19世纪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精神的象征,倾向于平衡节制的"自我";爱敦荒原是传统的象征,倾向于伦理道德、宗教戒律的"超我"。三者的交织作用使《还乡》作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代表作之一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