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深度报道走入低谷了吗? 在深度报道崛起的1987年,它至少出现了三次高峰:第一次是以中国青年报《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为代表;第二次是以人民日报《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为代表;第三次以中国青年报的《命运备忘录》以及经济日报“关广梅现象”的报道与讨论为代表。“轰动效应”彼伏此起,颇令新闻界兴奋了一阵。然而,进入1988年,尤其是下半年起至今,深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在20世纪20年代末于美国出现时,指的是解释性报道。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也用事实来解释新闻的意义,反映主观力量。后来,深度报道演化为一种新闻理念和独特的报道要求。从体划分来说,它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和组合报道。这些种类繁多的报道形式,已经成为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常规武器”。尤其对于主流报纸来说,深度报道的分量和比重越来越占优势。仅以解释性报道为例,在美国,“一些名的大报,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解释性报道占了70%以上的版面”,“而西方其他国家,英国、法国、日本,一般都占据50%左右的版面。”(1)再如调查性报道,以“揭丑”称,在美国影响甚大,尼克松政府的水门事件、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小布什政府的情报门事件,都是调查性报道的杰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兴起是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播为标志。《焦点访谈》是一档“以电视深度报道为基础.以旗帜鲜明的评论为特色,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为基本功能”的新闻评论栏目.由“主持人演播室导语+新闻事实陈述+主持人演播室评论”构成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①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电视业界的一致追捧,导致许多电视台纷纷跟风仿效。然而,一味的跟风仿效无形中把电视深度报道引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4.
新闻深度报道,海内外学者,对它作了多方界定。西方学者的阐释,除了“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之外,还有“深度报道是一种对表面报道的扩展”、“深度报道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报道”(转引自台湾钱震《新闻论》)。仔细研究一下我国近十多年的各种深度报道,它已超过了西方界定的内涵,我国《新闻学辞典》诠释为“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在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由此可知,它不仅是“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还将新闻五要素拓展…  相似文献   

5.
引言“深度报道”(depthreport)最早产生于西方报界,当时是为对抗形象化、时效快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而产生的一种报道方式。其定义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有趣的是,这种最初为对付广播电视而产生的报道方式却很快在广播电视中得到运用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就我国电视业来看,中央台过去有1980年开播的第一个深度报道栏目《观察与思考》,如今有多次被评为名牌栏目的《焦点访谈》,而各省级台甚至是部分城市台也都开办了深度报道型新闻栏目。比如吉林电视台在1994年5月2号创办的《8点纪实》,一经…  相似文献   

6.
国际新闻界     
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揭晓纽约当地时间4月16日,代表美国新闻界最高成就的“普利策”奖揭晓,,有4家媒体各获得了两项大奖,它们是《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迈阿密先驱报》《因在其封面文章中报道了美国特工突袭并带走古巴男孩埃连一事而荣获“突发新闻”报道奖。美联社记者阿兰·迪亚兹为此报道提供图片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公共服务奖”被《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获得,得奖是因为一篇关于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的1987年,新闻界内人士称为是“深度报道年”.“1987年的新闻改革,本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但它在新闻改革的历史上恐怕仍是重要的一页.今天我们只要一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见那个沉闷的上半年和那个开朗的下半年.”(《新闻战线》1988年第4或第11页)那一年,以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报道为契机,中国青年报的“三色”报道(《红色的好告》、《绿色的悲哀》、《黑色的咏叹》)使人耳目一新.中共十三大前,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此篇被认为是深度报道的代表2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之后,《命运备忘录…  相似文献   

8.
访谈型电视节目是以“访问、谈话的形式展开叙述视角,表现鲜明主题”的一种节目形式。访谈形式不仅适用于“新闻深度报道,而且还大量应用于教育性、知识性、服务性节目”(见《电视研究》1994年第10期《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访谈型电视节目在西方国家流行已久,并被称为“话题节目”。著名的有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名牌节目《60分钟》中的一些小栏目,法国二台超级电视明星伯纳德·皮沃特主持的《面对面》等。访谈型电视节目在我国大陆出现的时间不长,用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节目出现的时间更短。广东电视台《岭…  相似文献   

9.
不少新闻界同仁以为,有深度的报道往往是指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而展开的、由多篇新闻组成的持续报道,如常见的“系列”、“组合”、“专题”等报道形式。那么,以单一新闻事件为内容的短新闻是否需要深度呢? 笔者认为,短新闻也同样需要深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如是说:“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法,即为深度报道。”由此可见,“深度报道”仅是一种采访报道的“方式”,并非指特定的体裁。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新闻调查》,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深度报道节目。在它开播一段时间以后,许多地方台也出现了类似的调查类节目。我台的“记者世界”也是其中之一。研究《新闻调查》的成功经验,旨在结合实际提高自办节目的采编水平。之所以将《新闻调查》归类于深度报道,笔者认为此栏目虽属央视新闻评论部,但深度报道与评论有着明显的区别:深度报道是以讲事实为主,评论是以讲道理为主;深度报道是客观性的报道,记者的倾向性寓于报道之中。评论是代表某个部门或电视台写的,其倾向性是非常明白的;深度报道的程序是以事…  相似文献   

11.
关于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深度报道在西方,“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大同小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深度报道在西方崛起。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李普曼。他的专栏文章总是告诉读者“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因而人们说他“教会了一代美国人如何思考”。在我国,“深度报道”、“述评性新闻”、“政论性新闻”大同小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深度报道在我国兴盛。我国新闻界1986年至1988年把深度报道单列成一个品种,参加全国好新闻评选。深度报道有时以消息——述评式消息的形式出现,有电头、导语;标题或一行,或多…  相似文献   

12.
《新闻知识》编辑部来信要我谈谈深度报道。开始我不想再谈这个问题了,因为在1987年第8期《中国记者》上我曾撰文谈过这个问题,该讲的都讲了,这以后又没有什么新的见解;但是,近来看了《新闻知识》发表的几篇关于深度报道的讨论文章,其中特别是刘惠文同志《论新闻报道的分类及对“深度报道”的质疑》一文之后,觉得还有“再谈深度报道”的必要。因为,刘惠文同志在文中完全否定了深度报道,把它看成是一种“随心所欲地诡称……所  相似文献   

13.
以网络为代表的传媒新技术的兴起和传统大众媒体的迅速发展正日益使人们面临的信息环境从“匮乏”向“泛滥”进行转变,简单地再现事物表面情况的零碎报道已经很难满足读者的需要。改版后的《新华日报》彻底摒弃“一地鸡毛”式的报道,致力于追求信息的含金量,整个报纸内容向深度报道大幅倾斜,从热点难点切入新闻,深度分析透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思想性、必读性、权威性的优势,在较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深度报道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新闻学。它的雏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解释性新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报纸面临着广播电视的巨大挑战,在原有的解释性新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度报道渐渐不再是报业的专利。在西方新闻界,“ENG的声画同步,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有丰富新闻工作经验的资深记者担任新闻主持人。他们在屏幕上对新闻事态的分析、解释预测,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6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杂志型新闻节目《60分钟》就是一档典型的深度报道类栏目。《60分钟》的成功,掀开了西方电视新闻界进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5.
电视报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电子传媒手段,素来以快见长。因此人们一谈到电视传媒的优势,总会将其归纳到声画并茂,时效性强这点上,而深度报道,似乎变成了报纸特有的“专利”了。 近年来,随着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为代表的电视评论节目的出现,使电视专题类新闻节目实现了时效  相似文献   

16.
曹晶 《新闻采编》2001,(2):13-14
深度报道最初是印刷媒体为了适应与时效性强的电子媒体的竞争,寻找竞争的平衡点的产物。80年代,深度报道以“全息摄影”式报道的名义崛起,《关广梅现象》、《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西部地区贫困探源》以及关于大兴安岭火灾的报道等一批脍灸人口的作品的出现使它一度成为关注热点。作为一种报道形式,长期以来,它的具体报道形式随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丰富着,有连续报道、追踪报道、系列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多种。进入90年代,深度报道得到了进一步完  相似文献   

17.
新竞争环境下证券报的财经新闻报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第四季度,《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两张财经日报相继在上海诞生.这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此前,中国内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经类日报,只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财经周报或周二报.或者是财经类报纸的分支——以《上海证券报》为代表的证券类日报。财经类周报以深度报道见长,证券类报纸以细分市场的专业性报道见长。由于《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兼具了时效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对于俗称“三大证券报”的《上海证券报》、  相似文献   

18.
白红义 《新闻传播》2010,(6):47-47,49
近年来,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为代表的一批主流都市报加入深度报道队伍的行列.开创了都市报深度报道的新局面。在借鉴和学习周报周刊深度报道经验的同时.都市报的深度报道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与周报周刊相比.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有待通过政策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其报道水准。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深度报道中的焦点问题?如何才能抓住焦点问题?焦点报道如何才能“拉”出“响”来?这是当前新闻报道中极为关注和热衷探讨的问题,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如何抓住深度报道中的焦点问题? 什么是深度报道呢?《新闻学简明辞典》中说:是“一种阐明事件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深度报道的各国学者的著作中,即使是深度报道发源地的美国,对深度报道的认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种状况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无论是哪种说法,深刻性、整合性与递延性都是深度报道的言中之意。深度报道的这种本体性意义曾一度被认为是报纸等平面媒体的专属,因为文字偏重学理,能够驾驭严密的逻辑且不必担心受众由于传播方式的局限而看不懂。尽管它实际上是在广电媒体与之形成三足鼎立之后。报纸等平面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的选择。 1993和1994年中央电视台分别推出《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焦点访谈》定位“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追求“深、广、新”;后央视新闻评论部推出的大型调查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更是将电视深度报道的深刻性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目前电视深度报道对经济领域的关注开始逐步“热身”。本文通过对《经济半小时》的分析,来透视电视如何关注深度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